現代文學流派。因《論語》半月刊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為林語堂。《論語》於1932年 9月16日在上海創刊,林語堂主編。第27期起改由陶亢德主編。第83期起署郁達夫、邵洵美二人編輯。邵洵美實際負責。第 106期起署“文字編讀邵洵美”。第110期起,“文字編讀”又增林達祖壹人。1937年8月1日出至第 117期,因抗日戰爭爆發停刊。1946年12月1日復刊為第118期,仍由邵洵美編,至1949年5月停刊,***出177期。其間林語堂又先後主辦《人世間》(1934~1935)、《宇宙風》(1935~1947)兩個刊物。
林語堂始辦《論語》,即提倡幽默,倡言“不談政治”自命“言誌派”,反對涉及“黨派政治”的“載道派”。《論語》初期文章尚多對國民黨統治下黑暗社會的諷刺。魯迅曾應邀投稿支持,意在爭取並給以善意批評。至《宇宙風》時期,林語堂則進壹步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的小品文,主張“宇宙之大,蒼蠅之微,皆可取材”,自命為“性靈派”與“語錄體”的繼承者。至此,思想消極的壹面更有所發展。
論語派提倡的“無所為的幽默小品文”,在民族矛盾、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的30年代前期,實際起了麻痹人民群眾、導致青年逃避現實鬥爭的不良作用。以魯迅為代表的革命文學陣營對“論語派”主張進行了必要的批評和揭露。
現代詩派
現代詩派是在自由主義文學思潮激蕩下,自覺追求“純詩”藝術美的壹個詩歌流派,得名於1932年5月施蟄存創辦的《現代》雜誌。這壹詩派既受益於法國象征詩“純粹詩歌”觀念的影響,又與20年代以李金發為代表的初期象征詩派的詩美追求壹脈相承。從詩歌內在審美機制的衍化角度來看,現代詩派的詩美建構是對初期象征詩派象征品格的繼承與超越。他們善於借助感性對應物,用暗示象征的方式,在主客融會、雙向同化的過程中超越客體的表象世界,傳達內心各種幽微難明的個人化情意。
從內容上看,現代派詩人追隨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向內轉的創作風格,力圖充分展現詩人的內在情感而不是表現現實世界,詩歌的主題來自於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基本精神:仿徨和失落。這個主題在戴望舒詩歌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在詩歌技巧上,現代派繼承了初期象征派對“純詩”的強調,對“契合”與“暗示”的強調,對法國象征主義的借鑒。但是,現代詩派排除了對西方象征主義詩歌意象的盲目照搬,將西方的象征主義和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融合在壹起,不僅是詩歌意象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更將具有相對獨立性的意象單元和主體的人生感悟有機地融納整合,形成詩歌的整體意象之美。
九葉詩派:
(中國新詩派)是抗戰後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壹個具有現代主義傾向的詩歌流派。主要成員有辛笛、穆旦、陳敬容、杜運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詩創造》《中國新詩》。它們強調反映現實與挖掘內心的統壹,詩作視野開闊,具有強烈的時代感、歷史感和現實精神。在藝術上,他們自覺追求現實主義與現代派的結合,註重在詩歌裏營造新穎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們承接了中國新詩現代主義的傳統,為新詩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七月詩派:
是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國統區重要的現實主義詩歌流派,因胡風主編《七月》得名。代表詩人有艾青、田間和魯藜、綠原、牛漢等。他們以《七月》、《希望》、《泥土》為陣地,強調詩歌中主觀與客觀的統壹,歷史與個人的融合,多寫自由詩,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詩為主。他們出版過《七月詩叢》《七月文叢》等。該派在革命現實主義雄渾的總風格中,又顯示出各詩人充滿個性的特色。胡風的《為祖國而歌》,牛漢的《鄂而多斯草原》,魯藜的《泥土》等是七月詩派的代表作。
山藥蛋派
上個世紀40年代初,山西作家趙樹理堅持用大眾化、通俗化的手法,寫出了壹批關註農村農民的優秀作品,這些帶著鄉土味的“土得掉渣”的創作方法,被文學界稱為壹種流派——“山藥蛋派”,趙樹理也因此成為“山藥蛋派”的鼻祖。 趙樹理對文學的貢獻,也即“山藥蛋派”的主要特點表現在:壹是文化大眾化,將文學還給了人民;二是建立了壹種清新、樸實、自然、儉省的民間語言;三是堅持走現實主義創作道路,關註時代、關註現實、關註民生。 “山藥蛋派”從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產生與形成到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成熟與發展,然後到新時期的復興,經風雨滄桑,歷半個多世紀,作為文學流派的整體形象塑造,時間之長、作家之眾、影響之大,在中國文學史上十分少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山藥蛋派”的寫法被逐漸發展傳承下來,繼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三裏灣》等作品後,“山藥蛋派”的其他幾位作家馬烽、李束為、孫謙、胡正等寫出了《呂梁英雄傳》《我的第壹個上級》《我們村裏的年輕人》等作品,都在我國文壇上產生了深遠影響。
荷花澱派
以孫犁為代表的壹個當代文學的流派。主要作家還有劉紹棠、從維熙、韓映山等。荷花澱即白洋澱,這壹流派得名,不但源於白洋澱這個地方,也源於孫犁的短篇小說《荷花澱》。《荷花澱》以白洋澱明媚如畫的風當作背景,具有樸素、明麗、清新、柔美的風格。洋溢著詩情,帶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孫犁的作品在河北青年作者中有強烈的影響;他在編輯《天津日報·文藝周刊時,通過這塊園地,團結和培養了京、津、保定三角地帶的壹批文學青年。這壹派作家的***同特色是著力追求詩情畫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華北的泥土和水鄉的清新氣息。後來,逐漸發生了變化,從維熙就寫出了不少慨慷悲壯的作品,與“荷花澱”派的風格不同。
新寫實小說
新寫實小說,簡單地說,就是不同於歷史上已有的現實主義,也不同於現代主義‘先鋒派'文學 ,而是近幾年小說創作低谷中出現的壹種新的文學傾向。這些新寫實小說的創作方法仍以寫實為主要特征,但特別註重現實生活原生形態的還原真誠直面現實,直面人生。雖然從總體的文學精神來看,新寫實小說仍劃歸為現實主義的大範疇,但無疑具有了壹種新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善於吸收、借鑒現代主義各種流派在藝術上的長處”。
比較有影響力的就是這些了吧!?我想,如果有不對的或者不全的還望補充糾正壹下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