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山海關的詩句古詩 1.描寫山海關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山海關的詩句有:
1.《出榆關》——戚繼光
長城萬裏跨龍頭,縱目憑高更上樓。
大風吹日雲奔合,巨浪排空雪怒浮。
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裏長城第壹關。
2.《山海關》——黃洪憲
前驅皆大將,列陣盡元戎。
夜出榆關外,朝看朔漠空。
3.《重登山海關城樓》——孫承宗
長城古堞俯滄瀛,百二河山擁上京。銀海仙槎來漢使,玉關秋草戍秦兵。
星臨尾部雙龍合,月照平沙萬馬明。聞道遼陽飛羽急,書生急欲請長纓。
4.《塞上曲送王元美》——李攀龍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斷接長安。
城頭壹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馬上看。
5.《宿山海關》——函可
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關大海流。
馬上白雲隨漢使,不知何處不堪愁。
6.《山海關》——閔 的
重關猶未度,破衲早生寒。大海依然險,危巒空白攢。
鄉書萬裏絕,鼓角五更寒。敢望能生入,回頭仔細看。
7.《山海關》——納蘭性德
雄關阻塞戴靈鰲,控制盧龍勝百牢。
山界萬重橫翠黛,海當三面湧銀濤。
哀笳帶月傳聲切,早雁迎秋度影高。
舊是六師開險處,待陪巡幸扈星旌。
1.《塞上曲送王元美》——李攀龍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斷接長安。
城頭壹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馬上看。
譯文:元美手持插著白羽的軍事文書,冒著霜凍的寒氣出行塞外。東北邊境的異族侵擾邊關,那報警的狼煙在相連不斷的烽火臺上壹個個燃起,直抵京城。
元美出行之時,正當拂曉,城頭上斜掛壹彎西垂的冷月。天明以後,壹場惡戰又會在前線爆發。戍守邊關的將士們人未卸衣,馬未卸鞍,他們正焦急地翹首等待著京城的決策到來。
註釋:
① 塞上曲:古樂府詩題,以唐代李白、王昌齡諸作最為著名。
②元美:即王世貞,與李攀龍齊名,同為“後七子”領袖。
③羽:指羽書或羽激,為古時征調軍隊或用於軍事的文書,上插鳥羽,表示緊急必須迅速傳遞
④胡烽(fēng):指北方少數民族入侵的邊警,烽:即烽煙,烽火,古時邊境有敵入浸即舉煙火報警。
⑤接:接近,直抵。
⑥長安: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為中國古都之壹,西漢、隋、唐等朝代皆定都於此。後常通稱國都為長安,這裏實際指當時的首都北京。
⑦西山:北京西郊群山的總稱。
⑧征人:出征在外的將士。
創作背景:
《塞上曲送元美》是壹首送別詩,明代中期,邊事屢起,北方的韃靼多次入侵,直接威脅國都北京,詩人和王世貞同為明“後七子”領袖,友誼篤深,詩人作此詩送別王世貞奔赴前線,並勉勵其勤勞邊務,以分國憂。
參考資料
搜狗問問:/z/q768185788.htm
2.關於山海關的詩句
大風吹日雲奔合,巨浪排空雪怒浮。
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裏長城第壹關。 前驅皆大將,列陣盡元戎。
夜出榆關外,朝看朔漠空。 長城古堞俯滄瀛,百二河山擁上京。
銀海仙槎來漢使,玉關秋草戍秦兵。馬上白雲隨漢使,不知何處不堪愁。
重關猶未度,破衲早生寒。大海依然險,危巒空白攢。
幽薊東來第壹關,襟連滄海枕青山。寧海城邊衰草秋,殘壘夕陽相向愁。
登臨龍首關城上,天下遊人今似潮。北鑰幽燕鎖,流雲壓莽阡。
雄關傲邊鄙,豪傑壯烽煙。 倚山傍勢鳥難越,衛國安家民暢眠。
依山面海壹雄關,歷躪滄桑六百年。險隘鎖幽燕,虎踞龍盤,登高盡覽北風寒。
山勢巍巍成壁壘,天下雄關。兵家自古幹戈地,雅客而今筆墨緣。
喋血記當年,壹怒紅顏,風雲際會起波瀾。鐵馬金戈由此向,無限江山。
崇禎枉有榆關在,魂魄無歸蕩景巔。山海關:山海關,又稱榆關、渝關、臨閭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千米處,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壹,在1990年以前被認為是明長城東端起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壹”(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與“天下第壹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之稱,與萬裏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築城建關設衛,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關。山海關城周長約4千米,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門,多種防禦建築。
包括“天下第壹關”箭樓、靖邊樓、牧營樓、臨閭樓、甕城以及1350延長米的明代平原長城等景觀。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http://www.gushiwen.org/。
3.和山海關有關的詩句
《山海關》——黃洪憲
長城古堞俯滄瀛,百二河山擁上京。銀海仙槎來漢使,玉關秋草戍秦兵。
星臨尾部雙龍合,月照平沙萬馬明。聞道遼陽飛羽急,書生急欲請長纓。
《重登山海關城樓》——孫承宗
甲胄詩篇少,乾坤戎馬多。幻仍看海市,壯擬挽天河。
塞上人先老,山頭月奈何。群雄驕語曰,壹劍幾經過。
《宿山海關》——函可
重關猶未度,破衲早生寒。大海依然險,危巒空白攢。
鄉書萬裏絕,鼓角五更寒。敢望能生入,回頭仔細看。
《山海關》——魏源
嚴城當子夜,百道起邊聲。
島嶼天風起,如聞鴨綠兵。
《山海關》——閔 的
幽薊東來第壹關,襟連滄海枕青山。
長城遠岫分上下,明月寒潮***往還。
《塞上曲?送王元美》——李攀龍
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關大海流。
馬上白雲隨漢使,不知何處不堪愁。
4.形容山海關的詩詞
《贈小海燕評劇團》
年代: 現代 作者: 老舍
風光如此最多情,山海關頭山海明。
西去長城壹萬裏,南來大地幾千程。
田園無際豐生產,烽火高臺憶戰爭。
更喜翩翩小海燕,青雲白浪任飛鳴。
《出遼後(三首)》
年代: 唐 作者: 周祚
我馬來自西,下馬廣寧城。
其地控千裏,食者八萬兵。
白水女直種,獵騎何縱橫。
大統在中國,胡運方北傾。
聖人戒履霜,豈得事遠征。
雄劍八九動,邊風射高旌。
西望山海關,旦夕達神京。¤
《山海關送季弟南還》
年代: 明 作者: 袁崇煥
公車猶記昔年情,萬裏從我塞上征。
牧圉此時猶捍禦,馳驅何日慰升平?
由來友愛鐘吾輩,肯把須眉負此生?
去住安危俱莫問,燕然曾勒古人名。
《山海關》
年代: 清 作者: 納蘭性德
雄關阻塞戴靈鰲,控制盧龍勝百牢。
山界萬重橫翠黛,海當三面湧銀濤。
哀笳帶月傳聲切,早雁迎秋度影高。
舊是六師開險處,待陪巡幸扈星旌。
5.有關山海關的詩句急
長相思 作者: 納蘭性德 山壹程,水壹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壹更,雪壹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的作品。
程道路、路程,山壹程、水壹程,即山長水遠也。 榆關即今山海關 那畔即山海關的另壹邊,指身處關外。
帳軍營的帳篷,千帳言軍營之多。 更舊時壹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
風壹更、雪壹更,即言整夜風雪交加也。 聒聲音嘈雜,使人厭煩。
故園故鄉 此聲指風雪交加的聲音。 山壹程,水壹程描寫的是壹路上的風景,也有了峰回路轉的意思。
壹程又壹程,就像壹個趕路的行者坐在馬上,回頭看看身後走過的路的感嘆。如果說山壹程,水壹程寫的是身後走過的路,那麽身向榆關寫的是作者往前瞻望的目的地。
查資料得知榆關乃是山海關,“那畔行”三字是通俗化語言,猶如“那廝”“那處”,人在什麽時候會脫口而出俗語,很顯然是在放松和高興的時候。這壹句,表明了作者的心情是頗有些激動的,甚至有些豪邁的情趣。
夜深千帳燈,寫出了皇上遠行時候的壯觀。想象壹下那副場景吧,風雪中,藍的發黑的夜空下,壹個個帳篷裏透出的暖色調的黃色油燈,在群山裏,壹路綿延過去。
那是多麽壯觀的景象!不過為什麽不是萬帳燈呢?我認為萬字更體現詩人豪邁,直抒胸意的特點。而千字用在這裏,既有壯觀的意思,又不誇張,也表明作者是個謹慎,內向的人。
如果是李白估計就用萬字了。 風壹更,雪壹更。
壹更是指時間,和上面的壹程所指的路程,對仗工整。風雪夜,作者失眠了,於是數著更數,感慨萬千,又開始思鄉了。
不是故園無此聲,而是在故園有親人,有天倫之樂,讓自己沒有機會觀察這風雪,在溫暖的家裏也不會覺得寒冷。而此時此地,遠離家鄉,才分外的感覺到了風雪異鄉旅客的情懷。
6.關於山海關的詩歌
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裏長城第壹關。
《出榆關》——戚繼光前驅皆大將,,列陣盡元戎。夜出榆關外,朝看朔漠空。
《山海關》——黃洪憲長城古堞俯滄瀛,百二河山擁上京。銀海仙槎來漢使,玉關秋草戍秦兵。
星臨尾部雙龍合,月照平沙萬馬明。聞道遼陽飛羽急,書生急欲請長纓。
《重登山海關城樓》——孫承宗甲胄詩篇少,乾坤戎馬多。幻仍看海市,壯擬挽天河。
塞上人先老,山頭月奈何。群雄驕語曰,壹劍幾經過。
《塞上曲 送王元美》——李攀龍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關大海流。馬上白雲隨漢使,不知何處不堪愁。
《宿山海關》——函可重關猶未度,破衲早生寒。大海依然險,危巒空白攢。
鄉書萬裏絕,鼓角五更寒。敢望能生入,回頭仔細看。
《山海關》——閔 的幽薊東來第壹關,襟連滄海枕青山。長城遠岫分上下,明月寒潮***往還。
《山海關》——魏源嚴城當子夜,百道起邊聲。島嶼天風起,如聞鴨綠兵。
寧海城邊衰草秋,殘壘夕陽相向愁。國旗拔去張歐幟,夷歌互答聲啾啾。
哀哉庚子聯軍來,守將倉皇棄臺走。列強占借駐海軍,防敵反為敵人有。
驅吾民眾削臺平,摧折危樓如拉朽。山海關與老龍頭戲水賞花尋海鳥,遠聽濤浪念曹操。
登臨龍首關城上,天下遊人今似潮。五律·山海關抒慨北鑰幽燕鎖,流雲壓莽阡。
雄關傲邊鄙,豪傑壯烽煙。血漬寒花艷,史彪忠將傳。
銅墻終可破,鐵壁賴民堅。七律·山海關懷古姿態巍峨第壹關,稱雄禦敵國門前。
倚山傍勢鳥難越,衛國安家民暢眠。池闊城高雖可固,綱淪政弛也徒然。
崇禎枉有榆關在,魂魄無歸蕩景巔。七律·重遊山海關依山面海壹雄關,歷躪滄桑六百年。
浩氣長存擎日月,威風仍舊逐雲煙。兵家自古幹戈地,雅客而今筆墨緣。
故地重遊曾感嘆,燕山兒女築新篇。浪淘沙·山海關險隘鎖幽燕,虎踞龍盤,登高盡覽北風寒。
山勢巍巍成壁壘,天下雄關。喋血記當年,壹怒紅顏,風雲際會起波瀾。
鐵馬金戈由此向,無限江山。
7.有關“山海關”的詩詞都有哪些
1. 《山海關送季弟南還》明 袁崇煥公車猶記昔年情,萬裏從我塞上征。
牧圉此時猶捍禦,馳驅何日慰升平?
由來友愛鐘吾輩,肯把須眉負此生?
去住安危俱莫問,燕然曾勒古人名。
2. 《山海關》清納蘭性德
雄關阻塞戴靈鰲,控制盧龍勝百牢。
山界萬重橫翠黛,海當三面湧銀濤。
哀笳帶月傳聲切,早雁迎秋度影高。
舊是六師開險處,待陪巡幸扈星旌。
3. 《出榆關》宋劉著
羽檄中原滿,萍流四海間。
少時過桂嶺,壯歲出榆關。
奇禍心如折,羈愁鬢已斑。
楚累千萬億,知有幾人還
4. 《塞上曲 送王元美》明李攀龍
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關大海流。
馬上白雲隨漢使,不知何處不堪愁。
5. 《宿山海關》清 僧函
城暮霜冷月中天, 蒼海潮怒漁舟隱。
擡眼亂世烽煙處, 已是紅塵陌上秋。
雄關屹屹戎馬逝, 塞外蕭蕭草木幽。
只嘆萍蹤身是客, 影寄雲涯若夢遊。
山海關的故事:
山海關,又稱“榆關”,在1990年以前被認為是明長城的東端起點,素有“天下第壹關”之稱。 與萬裏之外的“天下第壹雄關”—— 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1990年,遼寧省丹東市的虎山長城被發掘出來後,考古界認為虎山長城才應該是明長城的東端起點。1961年,萬裏長城—山海關被中華人民***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壹;關公1700年歷史的青龍偃月刀刀鋒向東,現存放在山海關城樓上,成為鎮關之寶。
8.有關山海關的詩詞
山海關及各景點相關詩文:《出榆關》戚繼光前驅皆大將, 列陣盡元戎。
夜出榆關外,朝看朔漠空。《山海關》江南靖士不再控山海,尚存雄偉城。
幾回摩冷堞,想象昔陳兵。《山海關》明代學士黃洪憲長城古堞俯滄瀛,百二河山擁上京。
銀海仙槎來漢使,玉關秋草戍秦兵。星臨尾部雙龍合,月照平沙萬馬明。
聞道遼陽飛羽急,書生急欲請長纓。 《山海關》清代納蘭性德雄關阻塞戴靈鰲,控制盧龍勝百牢。
山界萬重橫翠黛,海當三面湧銀濤。哀笳帶月傳聲切,早雁迎秋度影高。
舊是六師開險處,待陪巡幸扈星旌。《山海關》(明)顧炎武芒芒碣石東,此關自天作。
粵惟中山王,經營始開拓。 東支限重門,幽州截垠堮。
前海彌浩溔,後嶺橫岝崿。紫塞為周垣,蒼山為鎖鑰。
緬思開創初,設險制東索。中葉狃康娛,小有幹王略。
撫順矢初穿,廣寧旗已落。抱頭化貞逃,束手廷弼卻。
骎骎河以西,千裏屯氈幕。關外修八城,指揮煩內閣。
楊公築二翼,東西立羅郭。時稱節鎮雄,頗折氛祲惡。
神京既顛隕,國勢靡所托。啟關元帥降,歃血名王諾。
自此來域中,土崩無鬥格。海燕春乳樓,塞鷹曉飛泊。
七廟竟為灰,六州難鑄錯。《山海關》(清)魏源嚴城當子夜, 百道起邊聲。
島嶼天風起,如聞鴨綠兵。 《鎮東樓》(明)戚繼光樓前風物隔遼西, 日暮憑欄望欲迷。
禹貢萬年歸紫極,秦城千裏靜雕題。蓬瀛只在滄波外,宮殿遙瞻北鬥齊。
為問青牛能復度,願從仙吏換刀圭。註:鎮東樓:山海關東門城樓《觀海亭》(明)戚繼光曾經澤國鯨兒息,更依邊城氛祲消。
春入漢關三月雨,風吹秦島五更潮。但從使者傳封事,莫向將軍問賜貂。
故裏蒼茫看不極,松楸何處夢魂遙。註:觀海亭:在山海關城南十裏長城入海處老龍頭的寧海城城臺上,可俯瞰大海《澄海樓》(清)康熙危樓千尺壓洪荒, 騁目雲霞入渺茫。
吞吐百川歸領袖,往來萬國奉梓航。波濤滾滾乾坤大,星宿煌煌日月光。
閬苑蓬壺何處是,豈貪漢武覓神方。《澄海樓》(清)雍正觀海登樓日未斜, 晴空萬裏凈雲霞。
才經壹陣風過檻,倏起千堆雪卷花。貝闕鰲峰如可接,鵬津蛟室豈終遐。
詭詞未許張融賦,到此方知語不誇。《澄海樓》(清)乾隆我有壹勺水,瀉為東滄溟。
無今亦無古,不減亦不盈。臘雪難為白,秋旻差***青。
百川歸茹納,習坎惟心亨。卻笑祖龍癡,鞭石求蓬瀛。
誰能忘天倪,與汝***濯清。註:澄海樓位於老龍頭入海處《角山》(明)白瑜山靈招隱已多年, 穿石扳藤肯讓先。
謾說太行窮地盡,驚看溟海與天連。低徊眼界塵凡外,笑傲身疑牛鬥邊。
不是恩寬容選勝,當關猶稅買山錢。註:角山位於距山海關城北約3公裏處《角山》(明)陳綰每日城中見角山, 入山始覺遠人寰。
香雲細裊龍宮靜,石蘚斜侵烏道斑。殿閣影從滄海落,梵鐘聲度碧空還。
關門吏隱渾無事,猶羨僧齋盡日閑。《燕塞湖》吳作人人定勝天工, 燕山蓄翠洪。
壩頭頃萬斛,湖上立千峰。
9.關於“山海關”的古詩
關於“山海關”的古詩:
1. 前驅皆大將,列陣盡元戎。——《出榆關》戚繼光
2. 長城古堞俯滄瀛,百二河山擁上京。銀海仙槎來漢使,玉關秋草戍秦兵。
——《山海關》黃洪憲
3. 甲胄詩篇少,乾坤戎馬多。幻仍看海市,壯擬挽天河。——《重登山海關城樓》孫承宗
4. 重關猶未度,破衲早生寒。大海依然險,危巒空白攢。——《宿山海關》函可
5. 幽薊東來第壹關,襟連滄海枕青山。——《山海關》閔 的
6. 嚴城當子夜,百道起邊聲。——《山海關》魏源
10.關於山海關的詩詞
關於山海關的詩作很多,內容豐富,色彩紛呈,它們從不同角度描繪了山海關的景觀、史事和抒發感慨,勾勒出不同時期的歷史畫卷。
壹、明代前期的山海關詩,多為贊美關城的險要和景觀的壯麗。弘治初年,順天巡撫閔的《山海關》詩:“幽薊東來第壹關,襟連滄海枕青山。長城遠岫分上下,明月寒潮***往還”,熱情洋溢地謳歌了山海關景色的雄奇。嘉靖年間,“後七子”領袖李攀龍送著名濤人王世貞赴遼,寫了《塞上曲?送王元美》七絕。“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關大海流。馬上白雲隨漢使,不知何處不堪愁”,表現了詩人愉快的心境,對山海關景物充滿向往之情。
二、明代後期的山海關詩多寫戰爭。隆慶至萬歷初年,愛國名將戚繼光鎮守薊鎮長城壹線長達16年。他曾率兵出關作戰,寫了《出榆關》詩:“前驅皆大將(大將,炮名),列陣盡元戎(元戎,炮名)。夜出榆關外,朝看朔漠空”,反映了當時軍威之壯。萬歷中葉,女真族崛起,東北多事,黃洪憲《山海關》詩:“長城古堞俯滄瀛,百二河山擁上京。銀海仙槎來漢使,玉關秋草戍秦兵。星臨尾部雙龍合,月照平沙萬馬明。聞道遼陽飛羽急,書生急欲請長纓。”表達了作者請纓殺敵報效國家的壯誌。明末,山海關有督師、經略常駐,統率重兵與後金(清)作戰。大學士兵部尚書薊遼督師孫承宗寫的《重登山海關城樓》:“甲胄詩篇少,乾坤戎馬多。幻仍看海市,壯擬挽天河。塞上人先老,山頭月奈何。群雄驕語曰,壹劍幾經過。”抒發了人生易老、報國任重、壯誌未酬的感慨。
三、清代前期的山海關詩作,多反映時代的巨變、民生疾苦及個人遭逢,語多沈痛。清初思想家顧炎武的五言長詩《山海關》是壹首懷古詩。全詩36句,前10句寫山海關的始築及險要的地理形勢;中16句,敘述明清之戰及名將對山海關防務的經營;後10句,寫吳三桂迎清兵入關及明亡後山海關環境的悲涼。風格古雅平實,慷慨生哀。陳天植、王模的詩則是把山海關作為壹個古戰場來憑吊,抒發對李白成農民軍與吳(三桂)清聯軍鏖兵的感慨:“疆場百戰地,煙火幾家殘”(陳天植《山海關》);“荒沙寒白骨,新鬼嘯黃泉”、“前年百戰地,遺恨至今存”(王模《榆關》)。
尤侗的長詩《出關行》真實地反映了清初京畿鬧饑荒,清廷招募窮苦百姓經由山海關向遼東移民,百姓扶老攜幼,哭泣上路的情景:“出關去,往遼東,詔徙十萬填新豐”; “白頭龍鐘扶老翁,紅顏伶俜攜兒童”;“親戚墳墓天壹方,惜別臨歧淚如雨。”
清初,發配到東北的文人路經山海關多有抒懷之作。如詩僧函可流放沈陽時寫的《宿山海關》詩:“重關猶未度,破衲早生寒。大海依然險,危巒空白攢。鄉書萬裏絕,鼓角五更寒。敢望能生入,回頭仔細看。”詩人吳兆騫流放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時寫的《出關》詩:“邊樓回望削嶙峋,篳篥喧喧驛騎塵”,“姜女石前頻駐馬,傍關猶是漢家人。”都深沈地表達了對中原故國的依戀。
四、清代中葉以後,寫山海關的詩相對較少,但也有些詩連著時代風雲。蕭德宣的《山海關雜詠》組詩吟詠了鴉片戰爭前夕山海關的風土民情及軍事政治情況:“小車軋軋獨輪摧,男女咨嗟面色灰。問是貧民勤服苦,壹年壹度出關來”。“副軍獨領駐防營,坐擁轅門大纛明。壹片荒涼南北翼,最無生計是旗兵”。鴉片戰爭前夕,思想家魏源寫了《山海關》五絕;“嚴城當子夜,百道起邊聲。島嶼天風起,如聞鴨綠兵。”正確預見到帝國主義將對我國進行武裝侵略,表達出深深的憂國憂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