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
作者張九齡?朝代唐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譯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壹輪明月,此時妳我都在天涯***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裏不眠而把親人懷想。
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妳,只望能夠與妳相見在夢鄉。
擴展資料:
望月懷遠賞析
首聯,開門見山,緊扣題目,借景抒情,直奔主題。浩瀚無邊的東海之上,壹輪明月冉冉升起,同時升起的是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這裏用壹種闊達的意境渲染的是是壹份動人的相思之情,這壹份情感不只是屬於詩人壹個人的,也是屬於遠在天涯海角的親人的,同壹片天空,同壹輪明月,同壹種相思!首聯之所以成為千古名句,就是因為它用樸實自然的詩句,寫出了天下所有在外之人的***同情感。
頷聯,直露情感,從想象之中轉向自己的內心世界,是望月之後的自然生發。漫漫長夜,無邊無際的愁怨在遊蕩,多情的人兒怎能忍受這壹份冷清的孤寂呢?明月皎皎當空照,平時多麽美好的月亮,此刻卻是多麽的無情啊,它不管詩人此時此刻的心情,還是照樣高掛空中,將月光盡情揮灑!滿心相思之苦的詩人,如何受得了這壹份招惹,怎能不輾轉反側,無法能眠啊?
頸聯,緊承上聯而來,寫相思之情引發的行動。由月逗引出相思之情,讓詩人內心漣漪頻頻,濃濃的相思之情已經按耐不住,惹人無眠,於是便有了下面的行動。此時的詩人,翻身而起,熄滅昏暗的蠟燭,披衣而出,飽受相思之苦的詩人反而越發覺得這月光的充盈可愛,這是非常復雜的情感。
月亮引發相思之苦,詩人本來應該怨恨它,怎麽會覺出美來呢?因為此刻的詩人是孤獨壹人,只有月亮可以相伴,此刻月亮成為了他寄托情感的對象。雖然相思之情非常愁苦,但是如果連這輪明月也不在的時候,那詩人就會被茫茫的黑夜吞噬,那無邊無際的相思之苦便更加壓抑在心中,我想這該是多麽的無助和沈痛啊!所以,此刻的明月,成為了詩人的依托,成為的詩人的希望,成為了詩人的知己。
獨自對月,浮想翩翩,整個人已經陶醉,已經沈迷,已經身不由己,時間在這壹刻凝固,人已癡迷,直到冰冷的露水沾濕了衣裳才回過神來!詩人的這壹行為,把詩人對遠人的思念之情彰顯的淋漓盡致!
尾聯,還是緊承上句,由望月產生遐想。遠人不在,唯有明月,詩人想將壹輪滿含相思的明月寄遠人,情不自禁的想法,結果卻只能是不堪!既然不可能,那就還是回到床上期許在夢中的相會吧!尋夢是今晚的九齡,這是無奈之人的無奈之舉,是壹種癡戀的美好念想!這就更加反襯出詩人對家鄉親人的無限思念,更加增添了壹種孤苦之情!當夢醒時分,剩下的只有無限的思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