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壹聲梧葉壹聲秋,壹點芭蕉壹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
出自元代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
壹聲梧葉壹聲秋,壹點芭蕉壹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釋義:
夜雨壹點點淋在梧桐樹葉上,秋聲難禁,打在芭蕉上,惹人愁思不斷。半夜時分夢裏回到了故鄉。醒來只見燈花垂落,壹盤殘棋還未收拾,可嘆啊,我孤單地留滯在新豐的旅館裏。靠在枕邊,十年的經歷,遠在江南的雙親,都浮上心頭。
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出自唐代李白的《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釋義:
棄我而去的昨天,早已不可挽留。亂我心緒的今天,使人無限煩憂。萬裏長風,送走行行秋雁。面對美景,正可酣飲高樓。先生的文章頗具建安風骨,又不時流露出小謝詩風的清秀。
我們都滿懷豪情逸興,飛躍的神思像要騰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潔的明月。拔刀斷水水卻更加洶湧奔流,舉杯消愁愁情上卻更加濃烈。人生在世不能稱心如意,不如披頭散發,登上長江壹葉扁舟。
3、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
出自五代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雕欄 通:闌)
釋義:
這年的時光什麽時候才能結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都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盡的春江之水滾滾東流。
4、月有盈虧花有開謝,想人生最苦離別。
出自元代張鳴善的《普天樂·詠世》
洛陽花,梁園月,好花須買,皓月須賒。花倚欄幹看爛熳開,月曾把酒問團圓夜。
月有盈虧花有開謝,想人生最苦離別。花謝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來也?
釋義:
在洛陽賞花,到梁園賞月,好花應不惜錢去買,明月也應不惜錢去買。依著欄幹觀賞花開放得壹片爛熳,舉酒問明月為何如此團圓。月有圓有缺花有開有謝,想到人生最苦的事情莫過於離別。花謝了到了三春再開,月缺了到了中秋又圓,人去了什麽時候能再來呢?
5、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出自宋代周紫芝的《鷓鴣天·壹點殘紅欲盡時》
壹點殘紅欲盡時。乍涼秋氣滿屏幃。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調寶瑟,撥金猊。那時同唱鷓鴣詞。如今風雨西樓夜,不聽清歌也淚垂。
釋義:
我獨自守壹盞殘燈,燈已快要燃盡,天乍涼,秋氣充塞羅帷和銀屏,三更雨點點灑上梧桐,壹葉葉、壹聲聲,都是離別的哀音。那時,我和她相對調弄寶瑟,撥動爐中溫馨的沈水香,同聲齊唱《鷓鴣詞》,曾是多麽歡欣。如今,孤寂地在這西樓,當此風雨淒淒的暗夜,不聽清歌也悲淚難禁。
2.描寫大自然的名言,優美句段和詩句.我的人生哲學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奧妙,為人類造福。——愛迪生
只有順從自然,才能駕馭自然。——培根
我不是不愛人類,而是更愛大自然。——拜倫
大自然從來不欺騙我們,欺騙我們的永遠是我們自己。——盧梭
只有服從大自然,才能戰勝大自然。——達爾文
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大自然的每壹個領域都是美妙絕倫的。——亞裏士多德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
非但不能強制自然,還要順從自然。——埃斯庫羅斯
只有按照自然所啟示的經驗來生活。——叔本華
這自然法規我認為是最高的法規,壹切法規中最具有強制性的法規。——馬克·吐溫
當人類歡呼對自然的勝利之時,也就是自然對人類懲罰的開始。——黑格爾
我們已經背棄了大自然,她曾經那樣準確地為我們指路,而我們卻想用她的教導來教訓她。
——佚名
自然不摻雜半絲人情。誰抵抗它,誰就被壹腳踢開;誰順從它,誰就承受其恩典。
——佚名
大自然治病,醫生只是助手。——希波克拉底
妳們贊美大自然在人心目中的千變萬化和無窮無盡的豐富寶藏,妳們並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羅蘭散發出同樣的芳香,但妳們為什麽卻要求世界上最豐富的東西—精神,只能有壹種存在形式呢——馬克思
梭洛說過:“心靈與自然相結合才能產生智慧,才能產生想象力。”
3.描寫自然景色的古詩三首寫景的古詩:
1、《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2、《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3、《江南春絕句》
唐·杜牧
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4、《遊園不值》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
5、《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6、《絕句》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7、《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8、《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9、《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10、《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4.有關自然滋養萬物的詩句《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唐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壹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出自古詩作品《長歌行》之中,其古詩全文如下: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壹餉開。——《春日田園》
《春雨吟》
宋代 邵雍
春雨細如絲,如絲霡霂時。
如何壹霶霈,萬物盡熙熙。
5.自然哲理詩詞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妳可以搜索“哲理詩”,然後點進去。。萬象世界,重在自己領略。希望幫到了妳。以下內容節選自搜索:
哲理詩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壹顆光彩奪目的明珠,備受文學愛好者的青睞。它以質樸的敘述,生動的描寫,精彩的議論,鮮明的形象,通過比喻或象征等手法,揭示某種人生感悟、社會哲理,促人聯想,啟人心扉。那些哲理名句,常常被人們銘記、征引,乃至被視為詩文創作的揩模。
世界豐富多彩,哲理詩自然也就多種多樣,諸如自然、社會、人生、理想、愛情、藝術等方面,都有許多優秀的哲理詩,值得我們欣賞和研究。
描寫自然景物的哲理詩最多,也最為人們所熟悉。
諸如王籍的“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虞世南的“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劉禹錫的“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許渾的“夕雲乍起日沈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王安石的“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
葉紹翁的“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等。
描寫社會政治的哲理詩,最能表現作者的思想觀點,啟迪深思。
諸如左思的“世胄攝高位,英俊沈下僚,地位使之然,由來非壹朝”(《詠史》);
白居易的“向使當初身便死,壹生真偽有誰知”(《放言》);
曹松的“憑君莫話封侯事,壹將功成萬骨枯”(《己亥歲》)等。
描寫人生理想的哲理詩,往往都是詩人的感情宣泄,真切自然,讀了催人奮起。
諸如曹操的“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
鄭思肖的“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畫菊》);
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已亥雜詩》)等。
描寫文藝創作的哲理詩,也同樣是異彩紛呈,對人們的寫作很有借鑒意義。
諸如王安石的“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題張司業詩》);
陸遊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示子聿》);
鄭板橋的“沈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題畫竹》);
張問陶的“敢為常語談何易,百煉工純始自然”(《論詩絕句》)等。
描寫愛情的哲理詩,也不乏名篇,不過這類作品,大都是借助比喻或象征來表現感情的。
諸如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離思》);
劉禹錫的“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竹枝詞》);
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無題》)等。
其實,哲理詩之所以流傳千古,久唱不衰,就在於後人在吟唱引用中賦予了更多更深的意蘊。
下面僅舉幾例,談談與我們學習相關的詩句,以期***同受益。
陶淵明有首《雜詩》:“盛年不再來,壹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等人。”向人們揭示了這樣壹個道理:時不我待,要惜時勤讀。
陸遊《冬夜讀書示子聿》:“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後兩句哲理明顯:只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還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親身實踐。
宋代哲學家朱熹,寫有壹首富有哲理的《觀書有感》詩:“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雲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首詩把讀書和人的知識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動。
6.給我些關於大自然的詩句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弱柳千條杏壹枝,半含春雨半垂絲 唐·溫庭範《題望苑驛》 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 淥:清澈。
五代前蜀·韋莊《菩薩蠻》 壹庭春色惱人來,滿地落花紅幾片 五代後蜀·魏承班《玉樓春》 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 宋·錢惟演《木蘭花》 殘雪暗隨冰筍滴,新春偷向柳梢歸 冰筍:冰棱。意謂從冰棱的融化看到冬天已悄悄過去;從柳枝梢頭看到春天已偷偷歸來。
宋·張來《春日》 老樹著花無醜枝 宋·梅堯臣《東溪》:“野島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醜枝。” 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 翠色:嫩綠的草色。
和煙老:隨著暮靄變成深綠。 宋·梅堯臣《蘇幕遮》 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 宋·歐陽修《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 春色惱人眼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宋·王安石《春夜》 惱人天氣又春陰 宋·晏殊《浣溪沙》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料峭:形容春天的寒意。
宋·蘇軾《定風波》 東風有信無人見,露微意,柳際花邊 信:消息。露:顯示。
宋·蘇軾《壹叢花》 春江水暖鴨先知 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春風自恨無情水,吹得東流竟日西 竟日:整日。
宋·蘇軾《往年宿瓜步夢中得小詩錄示民師》 春路雨添花,花動壹山春色 意謂春雨為春天的路旁增添了更多的鮮花,花兒在春風中搖動,滿山彌漫著春色。 宋·秦觀《好事近》 芳菲消息到,杏梢紅 芳菲:指春花季節。
宋·賀鑄《小重山》 午睡漸多濃似酒,韶華已入東君手 韶華:美好的年華。東君:春神,這裏指春天。
宋·周邦彥《蝶戀花》 二月風光濃似酒,小樓新濕青紅 青:綠葉。紅:紅花。
宋·葛勝仲《臨江仙》 春風春雨花經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宋·黃庭堅《次元明韻寄子由》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乍暖還寒:忽冷忽熱。將息:養護,調養。
宋·李清照《聲聲慢》 賣花擔上,買得壹枝春欲放 宋·李清照《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買得壹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 柳眼:柳葉。
梅腮:指梅花。 宋·李清照懈戀花》 洛陽城裏又東風,未必桃花得似、舊時紅 宋·陳與義《虞美人》 楊柳不遮春色斷,壹枝紅杏出墻頭 楊柳句謂楊柳遮不斷春大的景色。
宋·陸遊《馬上作》 壹春常是雨和風,風雨晴時春已空 宋·陸遊《豆葉黃》 昨日春如十三女兒學繡,,枝枝不教花瘦 宋·辛棄疾《粉蝶兒·和晉臣賦落花》 東風吹雨細於塵 宋·辛棄疾《浣溪沙》 細聽春山杜宇啼,壹聲聲是送行詩 杜宇:杜鵑。 宋·辛棄疾《浣溪沙》 滿眼不堪三月喜,舉頭已覺千山綠 宋·辛棄疾《滿江紅》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春事:春景。
十分花柳:花柳最盛之時。 宋·辛棄疾《感皇恩·為範倅壽》:“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喚得笙歌勸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舊。”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壹樹明 春陰:春天的陰雲。幽花:清幽的花。
明:絢麗。 宋·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壹樹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春在亂花深處鳥聲中 宋·陳亮《南歌子》 過春風十裏,盡薺麥青青 薺麥:芥菜,麥子,泛指田間作物。
宋·姜夔《揚州慢》 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宋·姜夔《淡黃柳》 萬紫千紅總是春 宋·朱熹《春日》:“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春風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著物:春風潤澤萬物。
宋·程致道《過紅梅閣壹首》 春到人間草木知 宋·張栻《立春偶成》:“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微雨灑芳塵,醞造可人春色 醞造:釀造。
可人:喜人。 宋·石孝友《好事近》 瘦雪壹痕墻角,青子已妝殘萼 瘦雪:殘雪。
這裏用以形容春花的飄零。青子:青青的小果於。
金·王庭筠《謁金門》 東風輕扇春寒 輕扇:輕輕地吹動。 金·段克己《望月婆羅門引》 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飛紅:花瓣飛舞。
元·白樸《天凈沙·春》 綠窗春睡覺來遲,誰喚起,窗外曉鶯啼 覺來:醒來。 元·胡只遹《陽春曲·春景》 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 裊:飄浮不定。
晴絲:蟲類所吐的絲,春日常在空中飄遊。 明·湯顯祖《牡丹亭·驚夢》 春到人間萬物鮮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王嬌寫百年長恨》 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千門萬戶中 清·盧道悅《迎春》 春色撩人,愛花風如扇,柳煙成陣 清·洪異《長生殿·禊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