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繁體字古詩詞毛筆書法作品圖片

繁體字古詩詞毛筆書法作品圖片

 古詩詞是我國的文學表現形式,它對我國的影響甚大。隨著書法藝術的不斷發展,許多人喜歡將自己喜歡的詩作書寫成書法作品。下面是我整理的繁體字古詩詞毛筆書法作品圖片。

繁體字古詩詞毛筆書法作品圖片欣賞

 繁體字古詩詞毛筆書法作品圖片1

 繁體字古詩詞毛筆書法作品圖片2

 繁體字古詩詞毛筆書法作品圖片3

 繁體字古詩詞毛筆書法作品圖片4

 繁體字古詩詞毛筆書法作品圖片5

 繁體字古詩詞毛筆書法作品圖片6

 繁體字古詩詞毛筆書法作品圖片7

 繁體字古詩詞毛筆書法作品圖片8

古詩詞的表現的手法

 古詩詞的表現手法很多,中國最早流行,且至今常使用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 六義焉:壹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其間有壹個 絕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詩風雅頌?。

 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 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

 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宋代學者 朱熹在《詩集傳》的註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詩經》中的《 葛覃》《 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 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 切事者也。?朱熹說:?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詩經》中的《 螽斯》《 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

 興:是 托物起興,即借某壹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 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 見意者,皆 興辭也。? 朱熹更明確地指出:?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如《詩經》中的《 關雎》《桃夭》等篇就是用?興?的表現手法。

 這三種表現手法,壹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

 詩歌的表現手法是很多的,而且歷代以來不斷地發展創造,運用也靈活多變,誇張、 復沓、重疊、跳躍等等,難以盡述。但是各種方法都離不開想象,豐富的想象既是詩歌的壹大特點,也是詩歌最重要的壹種表現手法。在詩歌中,還有壹種重要的表現手法是象征。象征,簡單說就是?以象征義?,但在現代詩歌中,象征則又表現為心靈的直接意象,這是應予註意的。用現代的觀點來說,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種:

 1. 比擬。劉勰在《 文心雕龍》壹書中說:比擬就是?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譬於事。?這些在我們前面列舉的詩詞中,便有許多例證。比擬中還有壹種常用的手法,就是?擬人化?:以物擬人,或以人擬物。前者如 徐誌摩的《 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 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裏的艷影,/在我的心裏蕩漾。把?雲彩?金柳?都當做人來看待。以人擬物的,如, 洛夫的《 因為風的緣故》:?我的心意/則明亮亦如妳窗前的燭光/稍有曖昧之處/勢所難免/因為風的緣故/?以整生的愛/點燃壹盞燈/我是火/隨時可能熄滅/因為風的緣故。把?我的心?比擬為燭光,把我比作燈火。當然,歸根結底,實質還是?擬人?。

 2. 誇張。就是把所要描繪的事物放大,好像電影裏的? 大寫?特寫?鏡頭,以引起讀者的重視和聯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 千尺,不及 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其中說到?深千尺?三千尺?,雖然並非 事實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卻生動地顯示了事物的特征,表達了詩人的激情,讀者不但能夠接受,而且能信服,很驚喜。然而這種誇張,必須是藝術的、美的,不能過於荒誕,或太實、太俗。如,有壹首描寫棉花豐收的詩:?壹朵棉花打個包/壓得卡車頭兒翹/頭兒翹,三尺高/好像壹門高射炮。?讀後卻反而使人覺得不真實,產生不出美的感覺。

 3. 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與比擬有相似之處,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在於:比擬壹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體的、可見的;而借代卻是壹方具體,壹方較為抽象,在具體與抽象之間架起橋梁,使詩歌的形象更為鮮明、突出,以引發讀者的聯想。這也就是 艾青所說的?給思想以翅膀,給感情以衣裳,給聲音以彩色,使流逝變幻者凝形。?

 塑造詩歌形象,不僅可以運用視角所攝取的素材去描繪畫面,還可以運用聽覺、觸覺等感官所獲得的素材,從多方面去體現形象,做到有聲有色,生動新穎。唐代詩人 賈島騎在毛驢上吟出?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但又覺得用?僧敲月下門?亦可。究竟是?推?還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狀,不料毛驢擋住壹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 韓愈,當侍衛將賈島帶到他的馬前,賈據實相告,韓沈吟良久,說還是用敲字較好。因為?敲?有聲音,在深山月夜,有壹、二記敲門聲,便使得那種情景?活?起來,也更顯得環境的寂靜了。前述《 楓橋夜泊》的? 烏啼?鐘聲?,也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還有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 大珠小珠落玉盤?壹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現代的如黃河浪的《 晨曲》:?還有那尊礁石/在固執地傾聽/風聲雨聲濤聲之外/隱隱約約的/黎明/ 靈泉寺的晨鐘/恰似鼓山湧泉的/悠遠回應/淡淡淡淡的敲落/幾顆 疏星/而漲紅花冠的/雄勁的雞鳴/仿佛越海而來/啼亮壹天 朝霞/如潮湧。這首詩也寫得很好。所以我們如果掌握了用聲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將為詩歌創作開拓壹個更加廣闊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