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學禮,無以立。” ?———《論語.季氏》 ?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離婁下》 ?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禮記.曲禮上》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 —— 王安石
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 —— 司馬光
誰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 管仲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不故加之而不怒. —— 蘇軾
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晏子春秋》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 劉備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 —— 張衡
土扶可城墻,積德為厚地. —— 李白
擴展資料:
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壹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指的是產生於唐代以前並和唐代新出現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壹種詩歌體裁。其特點是格律限制不太嚴格。
體裁範圍
古詩,作為壹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它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後仍按古式創作的詩。以唐朝為界限,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唐前詩歌,均為古體詩;其後,古體詩漸漸式微,逐漸消亡。
格律特征
古詩(古體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相對於近體詩,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漢魏以後的古詩壹般以五七言為基調,押韻、轉韻有壹定法式。
所有古體詩都是按照詩句的字數分類。四字壹句的稱四言古詩,簡稱四古;五字壹句的稱五言古詩,簡稱五古;七字壹句的稱七言古詩,簡稱七古。四言詩,遠在《詩經》時代就已被人們采用了。但至唐代卻逐漸衰微,寫它的人很少了。
五言古詩,是古體詩的正統,寫的人很多。七言古詩,不是古體詩的主流,這是它起源較晚的緣故。所以,七言古風頗受七言近體詩的影響。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