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 梅
〔宋〕盧梅坡①
梅雪爭春未肯降②,
騷人閣筆費評章③。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壹段香。
註釋
①盧梅坡,宋詩人。生卒年不詳。②降(xiáng),服輸。③閣,同“擱”,放下。評章,評議的文章,這裏指評議梅與雪的高下。
譯詩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相讓。
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
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壹段清香。
每個事物都有它自己好的壹面和壞的壹面。不能全盤肯定,也不能去全盤否定。
強調競爭,梅和雪兩種事物的比較。
要淡然處世,在世俗中的嘈雜獲取心靈的寧靜,兩者的比較往往沒有意義,兩敗俱傷等
同意的話,別忘記采納哦
2. 用這首雪梅寫日記怎麽寫呢雪梅寫日記怎麽寫呢雪 梅“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
說是百花齊放卻又沒春天,說是下了白雪卻聞到了香味寒風凜冽,北風帶來了大雪。清晨,白皚皚的壹片。
雪白的世界,迎面撲來縷縷清香。是她,那高潔的梅花,那貧賤不移、高貴不淫的梅花。
那艱貞、美麗的梅花。如鄭域所雲“冷落竹籬茅舍,富貴玉堂瓊榭。
兩地不同栽,壹般開。”貧苦的田園鄉村,富貴人家的住宅,她不嫌棄貧窮,不依戀富貴,她還是壹如既往地把她的高潔、芳香、美麗獻給別人。
陸遊所雲“無意苦爭春,壹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
就是被碾碎了和泥土混在壹起,她還是散發出清香,那散發出來的單是香味嗎?不,是她高潔、艱貞的品質。梅花是江南的象征,同時又是友誼的象征。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壹枝春。”
折下壹枝梅花給信使,讓他替代“我”寄給遠在西北的朋友,江南有青山綠水,有桃花柳樹,朋友,讓“我”把春天都送給妳吧。雪梅也是家鄉的象征。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所雲。妳從故鄉來,應該知道故鄉的事情吧。
妳來的時候,窗邊的梅花開了嗎?家鄉還好嗎?冬天,白色世界裏少了不了那朵朵美麗、艱貞、高潔的梅花……。
3. 以《雪梅》為題的作文宋朝詩人盧梅坡的《雪梅》詩寫道:“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 梅雪爭春,究竟哪個美?其實是無法加以評論的。
紛紛揚揚、自天而降的雪是那樣潔白無瑕,“淩寒獨自開”的梅卻給人以淡雅的清香,它們以各自的特長***同裝點了冬季的大自然。世界上各種事物都是這樣,從不同的角度看,各有所長,又各有其短,唯有互相取長補短,才會相得益彰,各顯千秋,長處和短處每個人都有,關鍵在於如何看待。
有人以自己的長處自詡,而對別人的短處加以嘲笑,結果既害了自己又害了別人。長處是我們應該加以發揚的,卻不可以驕傲;短處是我們應該加以克服的,卻不可有意掩飾。
我們的學習也如此,同學之間只有取長補短,才能不斷進步。 有這樣壹則寓言故事:猴子和大象都想吃到河對岸樹上的果子。
猴子苦於無法過河,大象則苦於無法摘果。雙方協商後想出了個辦法:大象馱猴子過河,過河後,猴子上樹摘果。
結果它們都吃到了果子。這就是彼此取長補短、密切合作所取得的效益。
丹麥天文學者第谷有出色的觀察能力,他花了很長時間觀測行星的位置,遺憾的是他不擅長理論研究,結果得出了許多錯誤的結論。後來,第谷請了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做助手,開普勒觀察技術不如第谷,但很有理論研究才華。
結果開普勒在第谷精密觀察的基礎上,通過自己深刻的理論研究,終於發明了行星運動的三定律。顯然,離開了開普勒,第谷的觀察材料或許派不上用場;離開了第谷,開普勒也不會有這樣偉大的發現。
正是這兩位學者結合在壹起,互相取長補短,才在天文學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猴子和大象的結合吃到了樹上的果子,兩位學者的結合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梅和雪的結合構成了冬令美景。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只有善於取人之長補已之短,才能使我們不斷進步,並取得更大的成績。
4. 閱讀下面這首詩,根據要求作文開放性試題,答案不壹 寫作時首先要讀懂詩歌內容,弄懂哲理。
雪、梅都是報春的使者、冬去春來的象征。但在詩人筆下二者卻為爭春發生了“摩擦”,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裝點了春光,而且誰也不肯相讓。
這種寫法,實在是新穎別致,出人意料,難怪詩人無法判個高低。詩的後兩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長處與不足:梅不如雪白,雪不如梅香,回答了“騷人閣筆費評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執壹端的根據。
讀完全詩,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寫這首詩歌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碃跡百克知久版勛保魔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
5. 關於宋朝詩人盧梅坡的詩雪梅的議論作文雪梅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擱筆費平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壹段香。 [賞析、解釋] 這是宋代詩人盧梅坡詠物言誌的壹首七言絕句。
詩人通過對“梅”“雪”的評論,在比較中巧妙地寫出各自的特色,並寓理於其中。 “梅雪爭春未肯降”,這句是寫梅雪在“爭春”上互不相讓。
因為梅花在冬末春初開放,香氣飄散,給人以壹種春天不久要來臨的感覺;而白雪幾經降落,也意味著春天不遠了。“未肯降”即不肯認輸。
“騷人擱筆費平章”,這是指詩人要評價梅雪誰是報春使者,也需要放下手中筆,好好地權衡壹番。“騷人”,即詩人:“擱”,放下:“平章”,評論。
壹、二句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爭春,彼此各不相讓,誰也不肯認輸,連詩人要評論它們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擱下筆來好好地想壹想,煞費壹番心思了。 “梅須遜雪三分白”,這句作者從顏色角度來寫,梅不如雪那樣潔白。
“三分”以實寫虛,是“少許”的意思。這是梅的短處,恰是雪的長處。
“遜”,遜色、差壹點。 “雪卻輸梅壹段香”,這句作者從氣味角度來寫,雪當然不具備梅花的香味。
這是雪的短處,恰是梅的長處。“輸”,這裏作“差”講。
三、四句意思:(看來)梅花在白的俏麗上要比雪差三分,而白雪在芳香上,卻要輸給梅花壹段了。 壹“色”壹“香”,壹“長”壹“短”,堪稱神思巧運:“騷人擱筆費平章”的難題,作者輕輕巧巧壹筆即“蓋棺”——其實是既“蓋”又未“蓋”,因為“色”與“香”是兩個不同的角度啊! 對於詠物言誌的詩,我們要從物中獲得啟示,聯想到社會生活中的類似現象(即“由此及彼”)。
讀了這首詩,我們可以悟出這樣壹個哲理:壹個人應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要看到別人的長處,還要看到自己不如別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