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贊壹贊可歌可泣的革命先輩,如:革命誌士李大釗在刑場上視死如歸等,六年級下冊黃岡24也有的。

贊壹贊可歌可泣的革命先輩,如:革命誌士李大釗在刑場上視死如歸等,六年級下冊黃岡24也有的。

徐雪雲烈士(1924-1952),青浦區白鶴鎮青龍村人。1945年參加革命,解放戰爭中先後參加孟良固、淮海和解放上海等戰役。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誌願軍赴朝參戰。平時工作中,徐雪雲同誌認真負責,在柳上裏戰鬥中,榮立三等功;在上甘嶺戰役中,他帶領戰士們壹次又壹次的打退了美帝國侵略的進攻。戰鬥即將結束時,徐雪雲同誌不幸中彈,壯烈犧牲,英年二十八歲。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部給徐雪雲代立喜報。

馬豪,原名馮聖發,慈溪縣慈城鎮(今寧波市江北區)人。1939年加入中國***產黨,1942年參加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1947年5月在華東野戰軍壹縱隊二旅(1947年1月旅改稱師)四團二營四連參加孟良崮戰役,在圍殲敵七十四師戰鬥中光榮犧牲。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出生於察哈爾省(今河北省)懷來縣南山堡的貧苦農民家庭.7歲時上過幾天學堂.後因家貧而輟學.抗戰爆發後.他的家鄉成了抗日遊擊區.13歲時.曾機智地掩護區委書記躲過侵華日軍的追捕.被譽為[抗日小英雄".當上兒童團長.年少的董存瑞機靈聰明.很有骨氣.被稱為[南山堡的王二小".1945年春.董存瑞參加了當地抗日自衛隊.同年7月參加了八路軍.1946年4月初.在察北重鎮獨石口遭遇戰中.他機智地奪下敵人的壹挺機槍而被記大功壹次.被部隊授予勇敢獎章.1947年初的長安嶺狙擊戰.他在班長犧牲.副班長重傷的情況下.挺身而出自任班長.如期完成了狙擊任務.又立大功壹次.至犧牲前.他***立大功3次.小功4次.榮獲3枚勇敢獎章和壹枚毛澤東勛章.1947年3月.在平北整訓期間.董存瑞入了黨.毛澤東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號召後.各戰略區的部隊紛紛練習城市攻堅戰.當年解放軍沒有飛機.也缺少坦克.攻堅主要靠有限的炮兵和步兵實施爆破.董存瑞帶領的班被師.團領導譽為[董存瑞練兵模範班".他本人也被授予[模範爆破手"的稱號.1948年5月初.董存瑞所在部隊參加冀熱察戰役.隆化縣城是熱河省會承德的拱衛.敵人事先在這裏修築了大量碉堡.有些特殊構築的暗堡還被稱為[模範工事". 1948年5月25日.進攻隆化縣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的6連負責拔除敵人核心陣地--隆化中學.臨出發前.身為爆破組組長.在比武中奪得[爆破元帥"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決心:[我就是死後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學的外壕裏去.讓大家踩著我們把隆化拿下來!"他帶領戰友接連炸毀了敵人3個炮樓5個地堡.打開隆化中學東北角的外圍工事之後.敵人隱藏在圍墻外幹河道上橋形暗堡的機槍突然開火.部隊遭受嚴重傷亡.突擊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戰友又壹個個在中途倒下.面對敵碉堡的兇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請戰.在戰友的掩護下沖到橋底.此時.他的左腿被敵人的機槍打斷.暗堡的底部離幹涸的河床還有段高度.河道兩側護堤陡滑.他兩次安放的炸藥因沒有木托都滑了下來.此時.沖鋒號已經吹響.拖延壹分鐘就會有更多的戰友犧牲.董存瑞毅然用身體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了導火索.隨著天崩地裂的壹聲巨響.敵人的橋形暗堡被炸毀.紅旗插進了隆化中學.董存瑞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為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道路.犧牲時年僅19歲.董存瑞由此成為人民解放軍的六位經典英烈之壹.1950年.全國戰鬥英雄.勞動模範代表會議決定.追認董存瑞為全國戰鬥英雄.毛澤東主席在會上親切接見了董存瑞的父親.1957年5月29日.朱德委員長為董存瑞烈士紀念碑寫了[舍身為國.永垂不朽"的光輝題詞.1998年.為紀念董存瑞烈士犧牲40周年.聶榮臻題詞:[舍己為國.人之楷模".張愛萍題詞:[為國勇捐軀.萬代頌英雄".

劉傳文烈士,原名劉堅,羅浮徐東鄉笠石人。他為人勇敢剛直,性情急躁,有抱不平思想。他父親劉觀英,母張氏,有兩姐壹弟壹妹,全家七口,生活貧苦,難以度日。

他在小學讀至十三歲時,因家貧輟學,爾後,跟他叔父劉鏡淵(國民黨軍劉誌陸部下當副官)在部隊當勤務員,經過三年的部隊生活,看出國民黨政治腐敗,軍心渙散,感到長此下去,沒什麽前途,便離開部隊,回家耕田,農閑磨豆付,做付竹出賣。以後,又在徐田村謝自瑤手下當民團,因謝在徐田村設卡抽稅,苛捐繁重,傳文對重稅甚感不滿,對客商則深表同情,因而把未經抽稅的客商給予放行。後被謝自瑤發覺,即把他開除,於是他私帶駁殼壹支,憤然離去。當時,革命烈火已燃燒到大信,而且已成立了大信蘇維埃政府。傳文與***村的劉王妹、劉德盛三人投身革命,到大信蘇區跟從劉光夏、劉靄環等參加革命工作。傳文參加革命隊伍後,英勇善戰,積極工作,經常在大信案山上、石門、上下畬等地進行革命活動,後提升為駁殼隊排長。

1927年間,由於謝自瑤在徐田村設卡抽稅,勒索群眾,早已使傳文不滿,他看在眼裏,恨在心裏,義憤填膺,心抱不平。因此,有壹天指曉,他親自持槍到謝自瑤家,當場打死謝自瑤、謝泉芳、謝泉深三人。以後,他又到羅崗霞嵐把練大古捉到大信去“吊參”,解決當時革命活動經濟困難的問題。

1928年,他帶領紅軍、赤衛隊攻打巖前地主賴乾古的新屋和羅浮義興當。是年冬,又攻打嶺峰丹竹樓的民團,繳獲槍彈後,又率領赤衛隊攻打羅浮橋雲當。他曾經帶領紅軍攻打羅浮有三四次之多。他經常對戰士說:“打仗不要怕,俗話說:耕田吾怕屎,當兵吾怕死,我們為窮人翻身鬧革命,就不怕殺頭,萬壹為革命而犧牲,也是光榮的。”因此,他屢建戰功,提升為連長。出征時,他經常騎馬或騾子,身先士卒,有個醫生王森雄也騎騾子跟隨同行。

自從傳文同誌參加革命後,興寧的反動頭目,對他又怕又恨,如陳堯古兩次帶領軍隊到笠石村,揚言放火燒屋,抓走他的鄰居,結果人將傳文老屋內的賞田三鬥種賣掉,贖回被捉去的八人。傳文全家早已逃走,而家物等件全部搞光,僅存兩間爛屋而已。

1929年9月26日,大信蘇區紅軍由營長張國標率領,聯合赤衛隊***約三千多人,分左中右三路攻打羅崗。劉傳文連長帶領赤衛隊從左翼鐮子寨進發,但當時陳堯古的部隊聯合由羅崗頑畬上的敵人,已趕到鐮子寨,阻擊我左中兩翼部隊前進,由於敵人的武器多而精良,而我方僅有粉槍、土炮等,結果在無法取得勝利時,我軍下令撤退。當進,劉傳文同誌為了掩護赤衛隊後撤,阻止敵軍追擊,他使用兩支駁殼槍靠在大松樹下與敵人激戰,結果,在敵人的密集炮火中,他卻壯烈犧牲了,那時他年僅22歲。

王樸生於1929年,犧牲於1943年,河北省完縣人。他生長的太行山石嶺下的河北省完縣野場村,11歲時被大家推選為兒童團團長,犧牲時只有14歲。王樸誕生在村裏壹戶貧苦農民的家庭裏。在他開始懂事的時候,日本強盜發動了“七七”蘆溝橋事變, 侵占華北,戰爭的火焰燒到了他的家鄉太行山。日寇燒殺搶掠的兇殘行為,在王樸幼小的心靈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壹次,野場村的鄉親們全被日寇趕到村子裏,王樸也是其中壹個,日寇拿著壹份由漢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幹部和抗日軍屬名單,叫漢奸翻譯把他們壹個壹個拉出來,然後狗漢奸齜牙咧嘴地問王樸:“妳就是野場村的兒童團團長王樸吧?”。王樸理都不理這個狗漢奸。“妳壹定知道八路軍的東西藏在那裏, 說出來就放妳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會告訴妳鬼子和狗漢奸!”王樸面不該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東洋指揮刀,指著王樸的胸口,狂叫道:“妳的小八路,快快的說,妳不說死了死了的!”王樸面對日本鬼子強盜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張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領著兒童團團員宣言的誓言“頭可斷,血可流,秘密不可泄!”於是把牙壹咬,昂首挺胸,面對死亡,毫不畏懼。就這樣,王樸英勇的為自己的祖國獻出年輕的生命。

小英雄的故事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壹首《歌唱二小放牛郎》傳唱了許多年,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故事影響了壹代人。

河北淶源的壹個小山村,村頭那座破舊的草房裏住著王二小壹家。11歲的二小是個放牛娃。

1943年的壹天,壹聲震天動地的巨響,鬼子的炮彈落到了二小的家裏。在山上放牛的二小驚恐地看著遮天蔽日的濃煙烈火,他不能相信,剛才還溫暖的家和親愛的爹娘頃刻間就灰飛煙滅了。

鬼子掃蕩來了,八路軍和幹部們組織鄉親們轉移。二小和鄉親們壹起轉移到長城腳下。

村外有壹個大山坡,這是壹片好大好大的草地,碧綠的青草間開著點點的小花。二小就在這片山坡上放牛,這裏美麗安寧,二小躺在草地上,望著藍藍的天空想,沒有鬼子該多好。

二小參加了兒童團,跟著柳老師和吳連長,學了許多知識。他知道打走了鬼子,自己長大了,還要建設我們的國家。

鬼子的大掃蕩又要開始了,吳連長帶著隊伍去山那邊,說要做個包圍圈等鬼子來鉆。

鬼子來了。

二小看到鬼子向鄉親們轉移的方向走去,心裏著急,就唱著放牛歌走了出來。

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為他們帶路。

二小牽著壹頭壯牛,就帶著鬼子走了。

二小領著鬼子在山裏轉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頭拔出戰刀威脅二小。二小心裏很鎮定,卻裝出害怕的樣子,對鬼子說,那邊有條路,穿過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說妳撒謊,妳想騙皇軍。二小說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著他走了。

到了八路軍埋伏的山溝,二小機靈地從溝邊往山上跑。吳連長壹邊高喊要二小快跑,壹邊開槍打死了向二小瞄準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隊長端著大槍追上二小,把刺刀紮進了二小的身體,將二小挑到了山坡上。

二小像壹片樹葉壹樣落了下來,滿山的樹葉都壹起落了下來,鮮血染紅每壹片樹葉和綠草。

八路軍發起了進攻,消滅了鬼子。大壯牛像是要報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隊子。

鄉親們把二小放到擔架上。吳連長喊著二小,鄉親們喊著二小,可是二小安詳地閉著眼睛。他再也聽不到了。

太陽也仿佛被染紅了,滿山都飄著紅色的樹葉,那景色,美麗極了。

我為英雄贊

我為英雄贊

我們今天和平繁榮的生活來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民族魂》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書中每壹個字都有革命先烈那氣壯山河的英雄氣概。

我十分敬佩趙壹曼。她,既是壹位偉大的女英雄,又是壹位深情

的母親。1935年10月,趙壹曼和二團的戰士被敵人包圍了,他們拼殺了很久,仍沒沖出重圍,趙壹曼就自已來打掩護,讓其他戰士沖出去,而她卻受了重傷,不幸被捕。敵人瘋狂的拷打她,她沒有屈服,最後被敵人殘酷地殺害了。趙壹曼臨死前想念兒子,就寫了壹封遺書,信中告訴兒子自已是為了國家而犧牲,要他明白,妳是為國而生。趙壹曼為了***產黨,貢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難道,妳不被她感動嗎?

在抗日戰爭中,中華兒女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團結壹心,艱苦奮鬥,抗擊了日軍的侵略。他們把自己的生命拋到腦後,把中華民族的存亡放在第壹位。普通的老百姓和手持機槍、軍刀,甚至大炮的日軍來拼搏,後果可想而知,但是他們沒有後退,就憑著自己鋼鐵般地意誌和決心來跟強大的日軍戰鬥,真是可歌可泣。

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地民族精神,我們唯壹能做的就是:努力學習,長大後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做出貢獻。

讀懂北海放牧英雄——蘇武

暮秋時節,凜冽的寒風將漫地枯葉吹的四處飛揚。嚴寒,籠罩了整個世界,寒冷中我讀懂了蘇武,明白了蘇武的心聲,明白了蘇武的忠誠,更加明白為何蘇武為後世千古傳頌。

時光回轉,公元前100年,漢武帝為了答謝匈奴單於的善意,命蘇武帶領使團出訪匈奴——壹個荒涼蠻夷的國度。外交使臣做來並不易,因為“虞常事變”,蘇武等百余人被單於扣押,面對衛律名與利的誘惑,面對衛律的酷法嚴刑,有人屈服了,得到榮華富貴,而蘇武最終不肯向單於面北稱臣。

為此,他被流放北海(今貝加爾湖)牧羊,條件是特別無理—公羊生仔,蘇武才能獲釋歸漢。

茫茫北海,無邊無垠地凍天寒,人煙罕至,唯壹和蘇武做伴的便是那根象征漢廷的旌節,刺骨的寒風吹遍大地的每壹個角落,吹彎百草的腰,吹折樹木的枝。也惟有蘇武手持旌節活著,挺著,誓死不屈服。身上單薄的衣衫,飽經風雨的洗禮,支離破碎,僅能蔽體,已經失去它禦寒的功效。寒風似箭刺入骨子裏。蘇武饑食野草,渴飲雪水,心中卻依然操守著諾言: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誓死捍衛漢廷的威嚴。

悠悠19載,已是兩鬢斑白的蘇武,終於有了回國的機會。回到祖國的那壹刻,他依舊手拄那件跟隨自己19年,卻又是色以褪盡的旌節,高拍頭顱,激動的流下幸福淚水。蘇武沒有司馬相如文章寫的華美,也沒有李廣馳騁沙場的英勇,但他卻默默的信守對祖國的諾言。北海牧羊的英雄氣節,足以令他萬古流芳……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蘇武的英雄氣節譜寫壹曲“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正氣歌。蘇武的故事催我淚下,蘇武的氣節催我奮進。青山依舊,綠水依然,秋還是那樣寒。走在秋風中的我終於讀懂了何為“忠誠”,何為“英雄”。

趙尚誌

趙尚誌

趙尚誌是著名的抗日英烈,1925年加入中國***產黨,進入黃埔軍校第五期學習,“9·18”事變後投身抗日武裝鬥爭,曾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北滿抗日聯軍總司令部總司令、東北抗聯第二路軍副總指揮,是東北抗聯創建者和主要領導人之壹。 趙尚誌生於1908年10月26日,1919年,隨家遷居哈爾濱,幼年家境貧寒,11歲離家,尋職謀生。他當過雜役、學徒和信差。 1925年考入哈爾濱許公工業學校,開始接受革命思想,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當年夏參加了中國***產黨,是東北地區早期黨員之壹。在學校被推選為學生會會長。同年秋因為搞學生運動,被學校開除。不久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為學員,1926年“中山艦事件”後,黨派他回東北負責學運工作。曾兩次被捕入獄,敵人的嚴刑拷打和利誘,未能動搖他的革命意誌。 “九壹八”事變後,獲釋出獄。不久滿洲省委任命他為省委軍委書記,負責領導抗日武裝工作。1934年3月末,聯絡了二十余支抗日義勇軍,成立東北反日聯合軍,他被推選為司令。後改編為東北反日遊擊隊哈東支隊,他任司令。1935年4月,根據滿洲省委緊急通知精神,他當選為北滿臨時省委執行委員會主席。1936年1月,東北民眾反日聯合軍總司令部成立,他任總司令。他在統壹指揮軍事行動,統籌安排給養,培養和調配幹部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開辟了清原、木蘭、巴彥、鐵力等十余縣為根據地。在根據地裏,建立了小型兵工廠、被服廠、倉庫和軍醫院,還建立了政治軍事幹部學校,他擔任校長。1936年8月間,他被任命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下轄七個師,全軍約六千多人,活躍在松花江兩岸二十多個縣境內。1939年後,由於日偽軍連續派重兵“討伐”,抗日戰爭進入艱苦時期,敵人曾懸賞壹萬元,通緝趙尚誌,叫囂“壹錢骨頭壹錢金,壹兩肉壹兩銀。”敵人還多次派遣特務奸細混入抗日軍內部,企圖暗殺他,均未得逞。他壹貫堅持黨的正確路線,在黨內針鋒相對的和王明、康生等人“左”傾路線做鬥爭,因而曾兩次被錯誤的開除出黨,撤銷黨內軍內職務,但他絲毫沒有消沈,依然對黨赤膽忠心,繼續堅持抗日武裝鬥爭。 1942年1月,他帶領小分隊從蘇聯回到東北,在梧桐河壹帶活動。2月12日在襲擊梧桐河警察分所時,被喬裝成老百姓的特務擊傷腹部,昏迷中被俘。他傷勢十分嚴重,敵人決定對他進行突擊審訊,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依然與敵人進行頑強鬥爭。他對審訊他的偽警察說:“妳們不也是中國人嗎!現在妳們出賣了祖國,……還有什麽可問的呢。”說完了他狠狠地瞪著審訊他的敵人,閉口不語——他英勇犧牲了,全國解放後,黑龍江省珠河

縣第壹屆工農代表大會通過決議,把珠河縣改為尚誌縣。 趙尚誌被殺害後,敵人割下他的頭顱慶功,將他的軀體扔進松花江冰窟,2004年,趙尚誌的的顱骨在長春護國般若寺被發現,2008年10月25日,趙尚誌的顱骨安葬於烈士家鄉遼寧省朝陽市“趙尚誌烈士陵園”,中***遼寧省委書記張文嶽出席了安葬儀式。 新近落成的趙尚誌烈士陵園建在朝陽縣尚誌鄉尚誌村,“趙尚誌烈士陵園”七字由原軍委副主席張萬年題寫,紀念碑題字“趙尚誌烈士永垂不朽”由原軍委副主席遲浩田題寫。 陵園由墓室、塑像、紀念碑、廣場、陵園門、環境綠化區等構成。陵園門口六十二步臺階,寓意趙尚誌顱骨六十二年後被發現;紀念廣場長寬均六十二米,契合六月二日晚六時二十分找到趙尚誌顱骨;紀念碑高十四米,寓意東北十四年抗戰勝利;菱臺形墓室底是二十四米的正方形,寓意方方正正,墓室斜邊長十米,同底邊相加為三十四米,寓意趙尚誌三十四歲犧牲;墓室由黑白大理石罩面,寓意趙尚誌壹生戰鬥在黑山白水之間。 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