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是小時長輩起的,字是弱冠之年起的,號是自己起的。古人的稱謂極有講究,不同關系不同的身份、地位對人的稱謂都可能有所不同。
古代人的名字和現代有很大的差別。壹般指人的姓名或單指名。幼年時由父母命名,供長輩呼喚。
是男子20歲(成人)舉行加冠禮時取字,女子15歲許嫁舉行笄(jī)禮時取字,以表示對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稱呼。
《秦時明月》裏稱呼高月的字是姬如千瀧。這動漫情節中的設定而已。
擴展資料:
名和字的聯系:
1、詞義相近
“名”和“字”詞義相近或“字”是對“名”的進壹步闡述,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寬闊平坦的意思。
2、詞義相反
“名”和“字”意思相反的,例如:韓愈,字退之。後人取字,通常是以兩個為“字”,例如諸葛亮字孔明。古人通常尊敬對方稱自己名,表示自己謙卑時也稱自己名。如“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就是項羽自呼己名,表示對對方的尊敬。
別號:
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還有別號。別號是名和字以外的稱號。古時,人們為了尊重別人,壹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稱其字,而稱其別號。號和名不壹定有意義上的聯系。號可以有兩個字的,也可以有三個以上字的。
例如:陸遊,號放翁;陶潛,號五柳先生;蘇軾,號東坡居士。字數多的別號有時可以縮為兩個字,如蘇東坡。
尊稱:
1、對帝王的敬稱有萬歲、聖上、聖駕、天子、陛下等。駕,本指皇帝的車駕。古人認為皇帝當乘車行天下,於是用“駕”代稱皇帝。古代帝王認為他們的政權是受命於天而建立的,所以稱皇帝為天子。
古代臣子不敢直達皇帝,就告訴在陛(宮殿的臺階)下的人,請他們把意思傳達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稱皇帝。
2、對皇太子、親王的敬稱是殿下。
3、對將軍的敬稱是麾下。
4、對有壹定地位的人的敬稱:對使節稱節下;對三公、郡守等有壹定社會地位的人稱閣下,現在多用於外交場合,如大使閣下。
5、對於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有令、尊、賢等。令,意思是美好,用於稱呼對方的親屬,如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閫(對方妻子)、令兄(對方的哥哥)、令郎(對方的兒子)、令愛(對方的女兒)。
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或物,如尊上(稱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稱對方父親)、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親戚)、尊駕(稱對方)、尊命(對方的囑咐)、尊意(對方的意思)。
賢,用於稱平輩或晚輩,如賢家(稱對方)、賢郎(稱對方的兒子)、賢弟(稱對方的弟弟)。仁,表示愛重,應用範圍較廣,如稱同輩友人中長於自己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等。
6、稱年老的人為丈、丈人,如“子路從而後,遇丈人”(《論語》)。唐朝以後,丈、丈人專指妻父,又稱泰山,妻母稱丈母或泰水。
7、稱謂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於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如稱已死的皇帝為先帝,稱已經死去的父親為先考或先父,稱已經死去的母親為先慈,稱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為先賢。稱謂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長壹輩。
如稱帝王的母親為太後,稱祖父為大(太)父,稱祖母為大(太)母。唐代以後,對已死的皇帝多稱廟號,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兩代,也用年號代稱皇帝,如稱朱元璋為洪武皇帝,稱朱由檢為崇禎皇帝,稱玄燁為康熙皇帝,稱弘歷為乾隆皇帝。
8、對尊長者和用於朋輩之間的敬稱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對臣的敬稱是卿或愛卿。
10、對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聖”來表敬稱,如稱孔子為聖人,稱孟子為亞聖。後來,“聖”多用於帝王,如聖上、聖駕等。
百度百科-古代稱呼
百度百科-高月
百度百科-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