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出自:清代·袁枚《所見》
釋義: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樹林裏回蕩。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於是馬上停止唱歌,靜悄悄地站立在樹旁。
2、原文:牧豎持蓑笠,逢人氣傲然。臥牛吹短笛,耕卻傍溪田。
出自:唐代·崔道融《牧豎》
釋義:牧童身穿蓑衣頭戴鬥笠,碰見人故意裝得很神氣。放牧時臥在牛背上吹短笛,牛耕田時就在溪邊田頭玩耍。
3、原文: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出自:宋代·雷震《村晚》
釋義:在壹個長滿水草的池塘裏,池水灌得滿滿的,山銜住落日淹沒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隨意地用短笛吹奏著不成調的樂曲。
4、原文:草鋪橫野六七裏,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出自:唐代·呂巖《牧童》
釋義: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壹樣,方圓六七裏都是草地。晚風中隱約傳來牧童斷斷續續悠揚的笛聲。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蓑衣都沒脫,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圓月。
5、原文: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出自:宋代·黃庭堅《牧童詩》
釋義:牧童騎著牛遠遠地經過山村,他把短笛橫吹著,我隔著田隴就能聽到。長安城內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盡心機也不如妳這樣清閑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