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的經典詩詞有:
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壹道月分明。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裏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登快閣》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牧童詩》
諸將說封侯,短笛長歌獨倚樓。萬事盡隨風雨去,休休,戲馬臺南金絡頭。催酒莫遲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頭上笑,羞羞,白發簪花不解愁。——《南鄉子·諸將說封侯》
君家玉女從小見,聞道如今畫不成。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謝張仲謀端午送巧作》
半煙半雨溪橋畔,漁翁醉著無人喚。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潛解。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
釋義:
《登快閣》:我並非大器,只會敷衍官事,忙碌了壹天了,趁著傍晚雨後初晴,登上快閣來放松壹下心情。舉目遠望,時至初冬,萬木蕭條,天地更顯得闊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練分明地向遠處流去。友人遠離,早已沒有弄弦吹簫的興致了,只有見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羈絆、為官蹭蹬,還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著笛子,漂流到家鄉去,在那裏與白鷗做伴逍遙自在豈不是更好的歸宿。
《牧童詩》:牧童騎著牛遠遠地經過山村,他把短笛橫吹著,我隔著田隴就能聽到。
哎,多少到長安求取名利的人啊,機關算盡都不如妳(牧童)啊。
《南鄉子·諸將說封侯》:在諸將都談論封侯之事的時候,我獨倚高樓,和著竹笛,放聲長歌。世事在風吹雨打中悄然而逝,劉裕在重陽登臨戲馬臺,與群臣宴會的盛景已壹去不復返了。快快暢飲不要留下,酒味醇香依舊。花在老人頭上羞笑,白發簪花不消解憂愁。
《謝張仲謀端午送巧作》:這首詩是北宋詩人黃庭堅的壹首詩,在端午節這個特別的日子,送別友人,或是還鄉,或是感慨於時光的流逝,總是別樣的日子別樣的情啊。整首詩運用了對仗,比喻的手法。表現了對友人離別時的勸慰,同時也對自己的壹種安慰。
《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壹半的煙霧壹半的雨滴呈現在那溪水橋旁,捕魚老人喝醉酒睡著了也沒有人前去叫喚壹聲更沒有人去把他晃壹晃。他那懶散而不受約束的意味兒是何等的深長啊,春風吹拂著花草還散發著幽香。山山水水如果有什麽等待的話,這其中的意味兒也只有陶淵明理解得最明朗。妳若問我離開要到什麽地方去,妳跟著我走自然也就知道我所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