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壹”假期裏,我跟幾個同事攜家人壹塊兒去嵖岈山旅遊。回來已經幾天了,我的心卻壹直留在了嵖岈山。
嵖岈山位於漯河南面的駐馬店市遂平縣西, 是省內著名5A級風景名勝,海拔不到八百米,山不算大,但山石奇形怪狀,形態各異,素有“天下盆景”美譽。
我們的旅遊車來到嵖岈山南門,下得車來,只見山門壹側“嵖岈山”三個遒勁有力的朱紅的大字格外醒目。落款“顏真卿”三字更是讓我驚喜非常,沒想到在這裏竟然可以看到這位我十分崇敬的唐代大書法家的真跡!趕忙拿出手機拍下,這才隨著人流進了山門。
正對著山門有壹組唐僧師徒四人的群雕像,孫悟空在最前面手搭涼棚探路,豬八戒扛著釘耙牽著馱著唐僧的白龍馬隨後,沙和尚挑著擔子緊緊跟隨。據說嵖岈山之所以名滿天下,還是因為當年《西遊記》劇組在這裏拍攝外景,隨著《西遊記》的熱播,嵖岈山也隨之壹炮走紅。
我們繞過唐僧師徒雕像,隨著大隊遊人往前走,眼前出現壹座石奇壁峭、絕崖聳峙、高不可攀的獨立山峰,山勢回環,只見壹個碧綠的湖泊出現在眼前。從旁邊標示牌得知,眼前這座高約百丈、雄偉挺拔的獨立山峰叫做蜜蠟峰,山下這個湖叫做秀蜜湖。湖邊翠竹綠林,鳥鳴啾啾,野趣濃郁,真可謂鳥語花香,山明水秀。往上看,險石疊嶂,懸崖絕巘;往前看,竹林夾道,遊人如織。靜謐的秀蜜湖如小家碧玉,山水掩映,相得益彰,清純絕倫!真是人間天堂,世外仙境啊!我們正陶醉美景,贊不絕口,有人卻說,這還不是正點景區,還沒正式開始登山呢!
我們於是拾級而上,先後經過“黑風洞”、“槐花谷”、“包公廟”、“好漢坡”、“乾隆床”等多處景點,壹路上,奇形怪狀的猴石、金魚石、蓮花石、仙桃石等無不惟妙惟肖。壹會順臺階低著頭下行到山洞,壹會如天梯直立壹點點爬上去,需要手腳並用、彎腰收腹、上躥下跳、鉆上爬下……就這樣在石頭縫中、奇石險巖間,體會征服的刺激、驚喜和樂趣。
到了“壹線天”,那石階每層足有尺把高,陡峭、狹窄、蜿蜒,僅容壹人側身而上,遊人如蟻,舉步維艱,“交通阻塞”於此。進入“壹線天”,才知道這名字是多麽名副其實,頭頂真的只有壹條線似的天光,兩旁的石壁都快把我擠成相片,幸虧我們壹行沒有壹個胖子,身材都算單薄,這才得以往前擠行。終於通過“壹線天”,眼前頓覺豁然開朗,神清氣爽。
再往上攀登,就是通往嵖岈山頂峰的“通天梯”。橫柯上蔽,山勢陡峭,石階最窄處也僅容壹人通過,此時已擁擠不堪,上不能上,下不能下。放眼望去,遊人如長蛇般蠕動行進,前不見首,後不見尾。看來網上說的沒錯,趁“十壹”假期出遊,真的不是壹個好的選擇。但此刻卻沒什麽好辦法,只能跟著繼續前行。就這樣壹步壹步往上挪,竟然不知不覺挪移到了山頂“鳳凰臺”!山風襲來,神清氣爽,啊!嵖岈山,我終於把妳渾然天成的美景盡收眼底!
站在鳳凰臺頂峰,俯視山下壯觀的山貌,對嵖岈山的“奇、險、奧、幽”特點感悟愈深,體會到了“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的壯觀景象。特別是對面北山形態各異的山石,或如仙女端坐,或如巨蟒出洞,或如如來講經……不過印象最深的還是鳳凰臺下不遠處的飛來石和聞名遐邇的石猴院。
飛來石,即天外飛來石之意,據說它是從天空飛來的壹塊仙石。看過《西遊記》的朋友都知道,每年三月三王母娘娘都要召開壹次蟠桃大會,悟空跑到蟠桃園把蟠桃都吃光了。當王母娘娘宣布上蟠桃的時候,壹個仙女只好把揀來的壹盤蟠桃核戰戰兢兢地送給她,王母娘娘怒發沖冠,抓起壹把仙桃向悟空砸去。悟空何等聰明,眼明手快,翻了個筋鬥,跳出天宮。桃核飄散著落向地面,其中壹顆正好落在嵖岈山上,由於王母娘娘惱怒之極,用力過大,造成嵖岈山山崩地裂,落在第壹塊巨石上砸開個壹線天,在我們的前方,然後又彈到我們面前的這塊巨石上,把此石壹劈為二。大家看這塊石頭和仙桃相差無幾,我們不得不佩服王母娘娘的神力。我們爭相在飛來石前照相,相機在調整好角度,可以照出手托巨石的特技鏡頭。
石猴院的石頭,大小不壹,形態各異。其中有壹巨石,竟是壹尊石猴像!天造地設,蔚為奇觀!瞧,有頭有耳朵,甚至還有眼睛,穿著披風,在綠藤山花掩映之下,更顯英姿勃發!周圍還有很多的石棚、洞穴、各種象形石,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矗立其間,與群峰競艷,試比高低。
迎著徐徐拂面的山風,面對如此美輪美奐的自然景色,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再次令我嘆為觀止!嵖岈山的山峰不僅突兀巍立,還犬牙交錯、崢嶸嵯峨。遠看,像劈開的木柴切面,壹塊塊,壹層層錯落有致地堆疊著;近看,像壹個個巨大的圓面包,弧型線條優美,又像過小年時吃的竈糖,形狀大小不壹。真如蘇軾《題西林壁》詩中所言: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其間花草林木比比皆是,為這素有“中原盆景”的秀麗江山錦上添花。怪不得明代詩人許贊曾在此寫下了“嵖岈山秀尋仙蹤,隱隱雲闕十萬峰”著名詩句。當代大書法家李鋒也有詩曰:“漫道黃山天下奇,嵖岈峭麗世間稀。千重瑰壁嵯峨甚,絕獻靈峰看欲迷。”
往下走,壹路上還有“母子石”、“海豚出水”等多處景點,讓我們看得如癡如醉。若不是導遊規定的上車時間快要到了,壹定要盡情大飽眼福。聽導遊說我們這次走的是傳統的“陸線”,還有琵琶湖的“水線”和北山美景這次不能遊覽。我心中暗想,待到壹個周末,壹定來個“自駕遊”,把嵖岈山美景看個夠!
再見,嵖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