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唐代: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譯文無論是在平地,還是在山峰,及其美好的風景都被蜜蜂占有。蜜蜂啊,妳采盡百花釀成了花蜜,到底為誰付出辛苦,又想讓誰品嘗香甜?
擴展資料
1、《蜂》創作背景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羅隱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作者心灰意冷,後又看見人民辛苦勞作在田間地頭與部分朝廷官員不勞而獲這樣相對立的情景而產生的憤懣,這可能是羅隱作出這首諷喻不勞而獲者的《蜂》的原因。
2、《蜂》鑒賞
蜂與蝶在詩人詞客筆下,成為風韻的象征。然而小蜜蜂畢竟與花蝴蝶不同,它是為釀蜜而勞苦壹生,積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詩人羅隱著眼於這壹點,寫出這樣壹則寄慨遙深的詩的“動物故事”。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壹新。
此詩抓住蜜蜂特點,不做作,不雕繪,不尚詞藻,雖平淡而有思致,使讀者能從這則“動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覺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說此詩實乃嘆世人之勞心於利祿者;有人則認為是借蜜蜂歌頌辛勤的勞動者,而對那些不勞而獲的剝削者以無情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