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賞析 陶淵明《雜詩》(***有十二首)第壹首

賞析 陶淵明《雜詩》(***有十二首)第壹首

人生是什麽?隱居山林的陶淵明說:“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這是陶淵明《雜詩十二首》中第壹首中開首兩句。人生如浮萍,沒有根底,其實,浮萍也是有根的,只是這根不是深紮於土,而是飄漾於水,從流動的水中吸取養料。而陶淵明詩中的人生,並非浮萍,那是真正的無根之物,沒有根,被風壹吹,便飄飛在空中,猶如路上的灰塵。陶淵明詩中所謂“人生”,其實比現代人理念中的人生含義更廣,也可以理解為生命吧。如果生命和人生果真如此,生而無根,飄如灰塵,那天下蕓蕓眾生便可憐可哀之極了。《古詩十九首》中有“人生寄壹世,奄忽若飄塵”之句,感慨人生無常,陶淵明的詩句,也是重復了古人的悲嘆。好在陶淵明的幻想沒有到此為止。且讀《人生無根蒂》全詩: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盛年不重來,壹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人生之塵飛揚在天後,接下來怎麽樣?“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人生之塵在風中漫遊,經歷了磨難,已經不是原來的生命。這兩句,看起來平淡,其實深刻,人生的漂泊不可測,人人都會有體驗。尤其是在動蕩不安的年代。有過漂泊曲折的經歷,生命已經非原來的樣子。“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既然大家都已非原來的生命,那麽,來到這個世界的人,都應該親如兄弟,何必在乎血緣骨肉。這樣的想法,也不是陶淵明的首創,孔子《論語》中就有這樣的論述:“子夏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陶淵明在詩中重復孔子的意思,其實是在戰亂和孤獨中對理想的壹種呼喚,這種理想是什麽?應該是社會和平,是人間博愛。“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這兩句,表達的是陶淵明當時的生活態度。這首詩總體悲涼沈郁,但這兩句,卻頗有生趣。人生的曲折磨難,並沒有使詩人失去對生活的熱愛,他的歡樂,是和鄉親鄰裏聚會飲酒,這是平凡世俗的樂趣,陶淵明在很多詩中作過描繪,譬如:“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

最後四句,流傳最廣:“盛年不重來,壹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很多人將這四句單列,作為壹首惜時勵誌的古詩。其實,聯系前文,陶淵明這幾句詩,還是提醒人們,要及時行樂,生命如此短促,人生如此匆忙,那麽,活著就趕緊做自己以為快樂的事情。陶淵明此詩中的快樂,是“鬥酒聚比鄰”。這樣的人生目標,對現代人來說,不可思議,但在陶淵明的時代,卻是壹種美好的理想,他的《桃花源記》中,正是對這理想的生動描繪。我想,現代人,將這四句詩單列,作為壹首惜時勵誌的詩,其實也沒有違背陶淵明的本意,惜時,古今如壹,勵誌,內容發生了變化,以古人之詩,勵今人之誌,有何不可呢?

人生果真無根?落葉飄飛最終還是歸根,陶淵明的人生其實也是做了回答,在鄉村田園,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歸宿。《新民晚報》12月13日趙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