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發展到今天,不僅豐富了大家的生活,而且滿足了壹些文學愛好者的需求,這本身是好事,但是現在的“詩人”實在太多了,讓人感覺大凡自己能寫幾句漢話的人都是詩人。前天看了壹詩歌:天上有個太陽/水中有個月亮/村外有座山/山上有松樹/山下有條河/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就這麽幾句,完了,我看完不理解,這是詩歌嗎?我始終不明白,為什麽我們中國的“詩人”那麽多。現代詩歌發展到今天,雖然先自歐洲,但也有我們民族的底蘊,盡管浪漫,也要講究壹些現實吧,為什麽壹些人要謂之“詩歌”呢?自己的空間日誌妳可以這樣的稱之“詩歌”,但真要發表,不怕自己被歐洲人笑話嗎?遊子也知道妳會寫,而且能寫幾句漢話,我也無權幹涉妳的寫作權利,妳參與了也是好事,但妳也不要幹涉別人的評說。沒關系,妳可以罵我,可以筆伐遊子,現在網絡時興的話,妳都可以罵出來,要知道,貶低別人不壹定能擡高自己,魯迅先生從不罵人,但寫的文章可以把妳罵死。
現在詩歌發展,讓人既高興又讓人擔心,高興的是中國出了那麽多的“詩人”,擔心的是怕是國外的壹些文學愛好者,從此不再認可中國文學、中國詩歌。前幾天,壹文友問我,能寫幾句,分了行就是詩歌嗎?我無奈、苦笑的回答說:妳自己可以這樣認為是,但真正公開要大家評論或真正的詩人認可,才可以被稱為詩。朋友雖然不高興,我就這樣說了。網絡發展到今天,很多人被所謂的“粉絲”壹吹喇叭,再“擡上轎子”,好象真的成了“詩人”,垃圾廢話到處皆是,網絡成了垃圾詩歌的孵化器,並有繼續蔓延的趨勢。
詩歌來源於生活,它既是對現實生活的描寫、敘述、提煉,又是對生活的感慨與升華,詩歌的語言是精練而相互的,而不是隨意和單獨的。詩歌是用藝術化的語言再現生活中的意境和哲理,例如托物、擬物、比興、意象疊加、意象切割、時空錯位、詩意的大幅錘煉與濃縮等,它不是象拉屎壹樣,拉出來了,個人就痛快了,這樣在自己看來是“詩歌”、是“文學”,但在別人眼裏,那是“屎”。空洞和華而不實歷來是許多所謂的“詩人”的弊病,妳寫的東西讓人看不懂或不明白,就證明妳寫的東西“高明”嗎?真正的國際詩歌大師象歌德、拜倫、普希金、泰戈爾等,還有中國的聞壹多、艾青、王左良、嚴力、孟浪、孫磊、詩陽等,他們寫的詩歌,讓人看了精神振奮,思緒飛揚。而現在網絡裏,壹些自詡為“詩人”的人,寫出來的東西,讓人看了,感覺厭惡、催眠、倒胃口。壹朋友給我看他寫的“詩”:生活很美好/我向往/我熱愛/我渴望/我伸出雙手/擁抱生活。他自我感覺很好,要評論,我淡淡壹笑,沒有說什麽。這是詩歌嗎?妳只說了幾句話,說不定還是別人的句子,我怎麽評論、怎麽評價。
詩歌不同於散文,它有它的局限性和特殊性,而且詩歌中的分類也有很多種。文章中最不易分的就是散文和散文詩,散文詩和散文是有區別的,散文詩兼有詩與散文特點的壹種現代抒情文學樣式。它融合了詩的表現性和散文描寫性的某些特點。從本質上看,它屬於詩,有詩的`情緒和幻想,給讀者美感和想象,但內容上保留了有詩意的散文性細節,從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觀,但不乏內在的音樂美和節奏感。更別說就那麽簡單的幾句話,能說明什麽,讓讀者自己想去吧。在壹次同學會上我提及這個問題,有壹同學就說了壹笑話,他愛人在自己博客上寫道:大街上/熱鬧/突然/來壹車/制服/冷漠/壹片狼籍。發表在自己的QQ上,那些粉絲跟貼的不下百人,吹喇叭的、擡轎子的很多。這是詩嗎?與其說妳發感慨,還不如說妳講花邊新聞。遊子對於某些網絡刊物和圈子不便說什麽,吸納的文章也參差不齊,有些是我們必看的好文章,有些真是不能看。很多自詡為“詩歌大師級”的人,寫出的東西,也令人發顫,為什麽韓寒敢和壹些詩人挑戰,而且是壹對N人,而且發出了中國詩歌不存在也可以的感慨。雖然我看了文章,不置可否,但我對於那些蒙太奇式的詩文持否定態度,。是因為我看不懂嗎?是因為我的文化底蘊不夠嗎?為什麽壹些人在那裏故意“發騷”,為什麽壹些人在那裏故意“蒙太奇”,就象壹網友告訴我“管妳懂不懂,妳自己理解去吧,我就會寫這些,就會寫那麽幾句”,是的,妳可以“發騷”,妳可以“蒙太奇”,但在妳家裏可以,如果在大街上,讓別人看到,就會向妳吐口水,罵妳發賤。
我從不認為自己是什麽作家,寫作只是自己的愛好,自己老了或不在人世了,讓兒孫看了,證明“老朽”還會寫壹點東西,名譽、稱謂不能給兒孫帶來什麽,那是虛榮的象征。遊子寫這篇文章也是呼籲中國的詩歌的“祖輩”們,關心壹下真正的詩歌,指導壹下妳們的學生,讓他們知道什麽是真正的詩歌,什麽是中國式的白話,什麽是詩歌藝術、什麽是爛狗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