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句有:
1、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戰國屈原《離騷》
譯文:掩住哭泣的臉長長的嘆息,哀愁人民生活太艱苦了。
2、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戰國屈原《離騷》
譯文:我只怨君主啊!妳是這般無思無慮,始終是不能明察我的用心。
3、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戰國屈原《離騷》
屈原(約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誌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自沈於汨羅江,以身殉楚國。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壹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楚辭之祖”,楚國有名的辭賦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響。屈原作品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壹個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獨創的新時代 ,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壹,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璀璨明珠,“逸響偉辭,卓絕壹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為後世仁人誌士所信奉和追求的壹種高尚精神。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際,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