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虛實的詩句六年級

關於虛實的詩句六年級

1. 關於虛實的詩句

關於虛實的詩句 1.虛實結合的古詩詞有哪些

虛實結合的詩歌有:杜甫的《月夜》、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陳陶的《隴西行》、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等。

虛實結合的詞有: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武陵春》等。

具體分析: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

這首詩大約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741)以後。王昌齡當時為江寧(今南京)丞,剛由洛陽到江南,恰巧辛漸正要回洛陽,於是作此詩送朋友辛漸。

前兩句是詩的第壹層,點明送別的時間、地點,它如同用壹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畫作背景,襯以高高的芙蓉樓,奔騰的大江,如織的冷雨,接天連江,友人、高樓、整個吳地都籠罩在瀟瀟冷雨中,為即將的離別平添幾分悲涼氣氛。“楚山孤”既是寫實景,也是詩人孤寂心情的寫照。壹向豪邁的王昌齡,壹場送別,壹陣冷雨,怎會如此落寞?原來詩人被貶嶺南,自負甚高的王昌齡在官場上很不得意。

再如:李清照的《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晚年,處於國破家亡,流離異鄉時作此詞。上闋多用實字側重外形實寫:女詞人被無情的風雨鎖在家中,十分苦悶;天放晴後,落花已化為塵土,令人惋惜。因金兵南侵,丈夫趙明誠在離亂中辭世,自己只身流落浙江金華,目睹春景及丈夫遺物、遺著《金石錄》,覺得物是人非,悲從中來,萬事皆休,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且懶於梳頭,甚至有時正想開口,可是眼淚已奪眶而出。

上闋只在第四句用了虛字“欲語”,出語看似平易,用意無比精妙:把那種難以控制的悲痛狀態和滿腹憂愁表現出來,扣人心弦!

下闋側重內心發掘:女詞人聽說金華郊外的雙溪,正春光明媚、遊人如織,也來了出遊之興,準備劃船前往。但又擔心舴艋“輕舟”太小,載不動自己那許許多多的憂愁。

前三句壹連用了“聞說”、“也擬”、“只恐”三組虛字,作為詞意轉折,配合實字表達,收到尺水興波,感人至深的效果。實詞“輕舟”為下文的“愁重”作鋪墊和烘托,使“愁”變得沈重,亦是女詞人感情的無比深沈!也使抽象的“愁”變得具體可感,“奇氣縱橫”!無怪乎有人評論:後主李煜將“愁”變成水,秦觀將“愁”變成隨水而流去的物,李清照又進壹步把“愁”搬上了船,而寫《西廂記》的董解元卻把“愁”從船上卸下,又駝到馬背上去了。似此,也不怪李清照在《聲聲慢》詞末,絕望地悲鳴,無助的呻吟,撕心裂肺,催人淚下地再寫“愁”——“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

2.關於虛實的詩句

毛澤東的《沁園春 雪》:“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是實景;“須晴日,看紅裝素裹”是虛景.

《蔔算子 詠梅》:“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是實景;“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是虛景.

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壹蓑,滿江風浪夜如何?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水多.”寫舟行江上,是見聞,是實景;詩中讓感悟到的風雨總是暫時的,風浪總歸會平息的,青山綠樹總是永恒的,壹切美好的事物其生命力終究不可遏抑.詩人在繪景敘事中蘊含了人生的哲理,這是虛.

李忱的詩《瀑布》:“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詩中描寫了雄偉壯觀而最終歷盡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這是客觀的景物,是實.而詩人在這首詩中寄托了自己決不可滿足於現狀,不懼艱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思想,這是言誌,是虛.虛實結合的詩歌有:杜甫的《月夜》、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陳陶的《隴西行》、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等.

虛實結合的詞有: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武陵春》等.

3.書憤虛實詩句

書憤

作者:陸遊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壹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當英雄無用武之地 時,他會回到鐵馬金戈的記憶裏去的。想當年,詩人北望中原,收復失地的壯心豪氣,有如山湧,何等氣魄!詩人何曾想過殺敵報國之路竟會如此艱難?以為我本無私,傾力報國,那麽國必成全於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壞以至於屢遭罷黜?詩人開篇壹自問,問出多少郁憤?

“樓船”二句,寫宋兵在東南和西北抗擊金兵進犯事,也概括詩人過去遊蹤所至。宋高宗紹興三十壹年(1161)十壹月,金主完顏亮南侵,宋軍在瓜洲壹帶拒守,後金兵潰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陸遊正在南鄭參加王炎軍幕事,詩人與王炎積極籌劃進兵長安,曾強渡渭水,與金兵在大散關發生遭遇戰。下句指此。這兩句概括的輝煌的過去恰與“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鮮明對比。“良時恐作他年恨,大散關頭又壹秋。”想今日恢復中原之機不再,詩人之心何啻於泣血?從詩藝角度看,這兩句詩也足見陸遊浩蕩詩才。“樓船”(雄偉的戰艦)與“夜雪”,“鐵馬”與“秋風”,意象兩兩相合,便有兩幅開闊、壯盛的戰場畫卷。意象選取甚為幹凈、典型。

“塞上長城”句,詩人用典明誌。南朝時劉宋名將檀道濟曾自稱為“萬裏長城”。皇帝要殺他,他說:“自毀汝萬裏長城。”陸遊以此自許,可見其少時之磅礴大氣,捍衛國家,揚威邊地,舍我其誰?然而,如今呢?詩人壯誌未酬的苦悶全懸於壹個“空”字。大誌落空,奮鬥落空,壹切落空,而攬鏡自照,卻是衰鬢先斑,皓首皤皤!兩相比照,何等悲愴?再想,這壹結局,非我不盡誌所致,非我不盡力所致,而是小人誤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愴便為郁憤。

再看尾聯。亦用典明誌。諸葛堅持北伐,雖“出師壹表真名世”,但終歸名滿天宇,“千載誰堪伯仲間”。千載而下,有誰可與相提並論呢?很明顯,詩人用典意在貶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復中原之誌亦將“名世”。詩人在現實裏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將渴求慰藉的靈魂放到未來,這自然是無奈之舉。而詩人壹腔郁憤也就只好傾泄於這無奈了。 通過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賢的業績,表明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諸葛亮,施展抱負。

回看整首詩歌,可見句句是憤,字字是憤。以憤而為詩,詩便盡是憤。

4.古詩中的虛實結合的詩句有哪些

何謂虛?即 空虛 ,空無所有;何謂實?即 真實 ,實在。

吳喬 從傳統的 表現手法 “賦、比、興”去辨析古詩抄詞的虛實結合,闡明了虛實的辯證關系。他在《圍爐詩話》中雲:“比興是虛句活句,賦是實句。有比興則實句變為 活句 ,無比興則虛句變為死句”。又雲“文章實做則有盡,虛做則無窮。雅頌多賦,是實做,騷多比興,是虛做,唐詩多宗風騷,所以靈妙”。

詩歌理論的虛與實,通常包括四種內涵:1、實,指知詩人描寫刻畫的實體形象;虛,指實體形象所暗示出來的空白形象。2、實,指客觀有形的物象;虛,指主觀的無形活動。3、實,指具體描繪;虛,指抽象的議論。4、實,指眼底景象;虛,指意中景物。總之,眼見為實,心想為虛;已然為實,未然為虛;身臨其境,仰觀俯察為實,思接千載,視通萬裏為虛。如 毛澤東 的《沁園春·雪》:“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是實景;“須晴日,看紅裝素裹”是虛景。又如《蔔算子·詠梅》:“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是實景;“待到山道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是虛景。他老人家詩詞中的虛景多數是未然的圖景。

記得采納哦親,祝學習進步

5.運用了虛實結合手法的古詩

這個有很多,“實”即眼前所見之景,“虛”即想象、聯想產物,主客易位(想象對方),寫夢等等都是“虛”的表現.這裏稍微舉個例子:很熟悉的壹首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這裏作者想象家裏兄弟對自己的思念,與現實中“在異鄉”,“為異客”作對比,從兩個方面展現思家之情.再如: 邯鄲驛裏逢冬至, 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 還應說著遠行人. 三、四兩句,正面寫“思家”.其感人之處是:他在思家之時想象出來的那幅情景,卻是家裏人如何想念自己.這個冬至佳節,由於自己離家遠行,所以家裏人壹定也過得很不愉快.當自己抱膝燈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時候,家裏人大約同樣還沒有睡,坐在燈前,“說著遠行人”吧!“說”了些什麽呢?這就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象的廣闊天地.每壹個享過天倫之樂的人,有過類似經歷的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想得很多. 這種手法(主客易位),叫做“代為之思”,使情感抒發地更含蓄,曲折,動人.再如王昌齡的送魏二: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裏長.[這是高考中的壹題,就是問後兩句有什麽好處.作者想象友人孤身壹人在湘水之上輾轉反側,愁聽猿啼的情境,使自己對友人離去的不舍與關切更為深遠,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