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古詩中關於度量衡的詩句

古詩中關於度量衡的詩句

1.古詩中關於“離愁”的詩句

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自古多情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頻(不是這個頻,正確的那個我打不出來,應該在加壹個草花頭)洲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

峰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濁酒壹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

何當***剪西窗燭,巴山夜雨漲秋池。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勸君更進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壹處相思,兩處閑愁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試問閑愁都幾許。壹川煙雲,梅子黃時雨。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2.古詩中雄心壯誌的詩句

會當擊水三千裏,自信人生二百年.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無為在歧路,兒女***沾巾.

少小多才學,平生誌氣高。

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明)楊繼盛

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

男兒欲畫淩煙閣,第壹功名不愛錢。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淡淡,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男兒立誌出鄉關,學不成功決不還。

埋骨豈須桑梓地,人生何處不青山。

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沈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千三越甲可吞吳

3.有關於節的詩句有哪些

關於春節的: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壹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關於清明的: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關於端午的: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關於中秋的: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關於重陽的: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4.中國古代和現在的度量衡

我們學習文言文時,會遇到壹些諸如“鐘”“升”“鬥”“斛”“錙”等古代的度量衡單位的名稱。

大家翻譯時往往“照錄不譯”,直接搬入譯文中。這種做法是沒錯的,但若想真正把握它們,則是需要深入研究的。

大家知道,度、量、衡三個概念是有區別的。度,是指用尺等來計量物體的長短和面積;量,是指用升、鬥等來計量物體的多少;衡,是指用稱來計量物體的輕重。

度的單位名稱古今大體相同,如丈、尺、裏、畝等等,我們可舉出幾個例句為證:①鄒忌修八尺有余。(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②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賈誼《過秦論》)③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齊桓晉文之事章》)④三裏之城,七裏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

(孟子《天時不如地利》)值得註意的是,古今度的單位的名稱雖然大體相同,但實際大小是有區別的,如古代的尺,就比現在的尺要小得多。古代的量的單位較之度的單位要復雜許多。

周代至戰國,量的單位主要有升、鬥、斛、豆 區(ōu)、釜、鐘。例如:①壹簞食,壹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孟子《魚我所欲也》)②萬鐘則不辯禮儀而愛之,萬鐘於我何加焉?(孟子《魚我所欲也》)以上兩句中的“豆”和“鐘”,指的就是量器。據專家考證,六十四鬥為壹鐘。

《左傳》載:“晏子曰:齊舊四量,豆、區、釜、鍾。四升為豆,各自其四,以登於釜,釜十則鐘。

陳氏三量,皆登壹焉,鐘乃大矣。”這段文字中的“登壹”,只由四進位加壹,改為五進位,即陳氏以五升為豆,五豆為區,五區為釜,十釜為鐘。

它們之間的進位關系大體就是這樣的。西漢時通行的量器為龠(yuè)、合、升、鬥、斛 。

據《漢書.律裏忓》載:“量者龠、合、升、鬥、斛也,所以量多少也。”其進位關系是“合龠丸合,十合為升,十升丸鬥,十鬥為斛”。

合、升、鬥、斛,以後歷代相沿直到清末。古代衡的單位主要有錙、銖、兩、斤、鈞、石(shí)。

例如:①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宮賦》)②百畝之收,不過百石(晁錯《論貴粟疏》)③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是以舉壹羽。(孟子《齊桓晉文之事章》)。

《漢書.律歷誌》中載有其進位關系,大致是六銖為壹錙,二十四銖為壹兩,十六兩為壹斤,三十斤為壹鈞,四鈞為壹石。古代衡的單位還有鎰(合二十兩,壹說二十四兩)、鍰(huán,古代度量單位,六兩為鍰,壹說等於六兩半))等。

例如:①黃金萬鎰以隨其後。 (《戰國策.蘇秦始將連橫》)②墨辟疑赦,其罰百鍰,閱實其罪。

(《書.呂刑》)註:墨:就是黥。辟:罪。

疑赦:可疑就從輕。閱實:《孔疏》說:“檢閱核實其所犯之罪,使與罰名相當,然後收取其贖。”

5.關於玉門關的古詩

唐*王之渙 《涼州詞》黃沙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王維 《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註:陽關即玉門關]唐*駱賓王《在軍中贈先還知己》蓬轉俱行役,瓜時獨未還.魂迷金闕路,望斷玉門關.獻凱多慚霍,論封幾謝班.風塵催白首,歲月損紅顏.落雁低秋塞,驚鳧起暝灣.胡霜如劍鍔,漢月似刀環.別後邊庭樹,相思幾度攀.唐*王昌齡 《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唐*胡曾《獨不見》玉關壹自有氛埃,年少從軍竟未回.門外塵凝張樂榭,水邊香滅按歌臺.窗殘夜月人何處,簾卷春風燕復來.萬裏寂寥音信絕,寸心爭忍不成灰.唐*胡曾 《詠史詩·玉門關》西戎不敢過天山,定遠功成白馬閑.半夜帳中停燭坐,唯思生入玉門關.唐*柳中庸 《征人怨》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裏黃河繞黑山.唐*李白 《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元*張養浩《雙調·沈醉東風》班定遠飄零玉關,楚靈均憔悴江幹.李斯有黃犬悲,陸機有華亭嘆.張柬之老來遭難.把個蘇子瞻長流了四五番.因此上功名意懶.清*楊昌浚 《邊塞詞》大將西征人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裏,引得春風度玉關.。

6.在古詩中關於"猿"的詩句有哪些

1、杜鵑啼血猿哀鳴

唐 白居易《琵琶行》

2、猿猱聞鼓不須呼

唐 杜甫《浣溪沙》

3、猿啾啾兮狖夜鳴

先秦 屈原《九歌 山鬼》

4、風急天高猿嘯哀

唐 杜甫《登高》

5、淥水蕩漾清猿啼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

6、猿猱欲度愁攀援

唐 李白《蜀道難》

7、聽猿實下三聲淚

唐 杜甫《秋興八首》

8、猿揉聞鼓不須呼

宋 蘇軾《浣溪沙》

9、瑞溢飛猿嶠

宋 無名氏《水調歌頭·瑞溢飛猿嶠》

10、收轉心猿踢氣球

宋 無名氏《鷓鴣天·不貪名利樂優遊》

7.古詩詞中,關於奮鬥的詩句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王勃《滕王閣序》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警世賢文》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竹石》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詩》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

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陸遊《書憤》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將進酒》

黃山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

三軍可奪其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論語》

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其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其赤。——《呂氏春秋》

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荀子》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滿江紅》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王充《論衡》

盛年不重來,壹日再難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

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沈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蒲松齡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南園》

卻有壹峰忽然長,方知不動是真山。——楊萬裏《曉行望雲山》

讀書不覺已春深,壹寸光陰壹寸金。——王貞白《白鹿洞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