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菊花的古詩如下:
1、《菊花》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賞析:這首詩是《秋菊》中的壹句,作者元稹,表達了他對秋菊的深深喜愛和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後雕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秋叢繞舍似陶家”壹句,描繪了菊花環繞在房屋周圍,猶如到了陶淵明的家。這裏的“繞”字形象地描繪了菊花的繁多和茂盛,給人壹種環境幽雅、如陶淵明家般的感受。詩人將菊花生長的地方比作陶淵明的家,可見秋菊之多,花開之盛,也表現出詩人對菊花的熱愛和推崇。
“遍繞籬邊日漸斜”壹句,展示了詩人專註地欣賞菊花,繞著籬笆壹遍又壹遍地觀賞,直至夕陽西下,不知不覺時間已經晚了。這個“繞”字再次出現,表現出詩人對菊花的癡迷和悠閑情態,他被菊花深深吸引,無法自拔。
“不是花中偏愛菊”壹句,點明了詩人愛菊的原因。他並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而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後,便無花可賞。這句話既表達了詩人對菊花獨特魅力的贊賞,也道出了菊花在秋季開放的獨特性。
總的來說,這首詩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和生動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秋菊的深深喜愛和對菊花堅貞品格的贊美。通過詩人的描繪,我們仿佛可以看到壹幅秋日漫步菊叢的圖景,感受到詩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和對自然美的熱愛。
2、《不第後賦菊》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賞析:這首詩是《不第後賦菊》,作者是唐代詩人黃巢。這首詩描繪了菊花盛開的壯麗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菊花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堅定信念。
“待到秋來九月八”,意思是重陽佳節未到,而詩人即賦詩遙慶之。這裏詩人用了“九月八”而非“九月九”,是為了押韻,也透露出壹種迫不及待、呼喚起義暴風雨早日到來的情緒。
“我花開後百花殺”,壹方面向讀者展示了壹種不可抗禦的自然規律,用金菊傲霜盛開與百花遇霜而雕所造成的強烈對比,顯示出菊花生機盎然的頑強生命力;另壹方面,這句話也暗示了農民革命風暴壹旦來臨,腐敗的唐王朝立刻就會像“百花”遇霜壹樣,變成枯枝敗葉。
這首詩以菊喻誌,借物抒懷,表現了詩人等待時機改天換地的英雄氣魄。詩人賦予菊花以英雄風貌和高潔品格,把菊花作為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動腐朽的封建統治集團,形象地顯示了農民起義領袖果決堅定的精神風貌。
整首詩辭采壯偉,設喻新穎,想象奇特,意境瑰麗,氣魄雄偉。
3、《寒菊》鄭思肖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賞析:這首詩是宋代詩人鄭思肖的《寒菊》,以寒菊為題,表達了詩人堅定的民族氣節和高尚的品格。
詩中描繪了寒菊不與百花同時開放的獨特自然屬性,表現出寒菊的傲骨淩霜、孤傲絕俗的特點。詩人借寒菊的盛開和雕零,表達了自己堅守高尚節操、決不屈服於蒙元統治集團的決心。
在自然物性中,菊花雕零時枯萎於枝頭,與北風凜冽的場景形成強烈對比,表現出詩人寧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氣節。整首詩運用托物言誌的手法,將菊花的高尚品質和詩人的民族氣節巧妙地融合在壹起,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情感表達和堅毅性格。
這首《寒菊》詩是鄭思肖獨特的感悟和對菊花枯死枝頭的詠嘆,表現了南宋偏安的隱痛。同時,也表現出詩人自己的獨特見解和思考方式,將自然現象與個人情感巧妙地結合在壹起,達到了言外之意、畫外之情的效果,是壹首具有深刻內涵的詩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