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母愛無私的詩句古詩

關於母愛無私的詩句古詩

1. 關於母愛無私的詩句

關於母愛無私的詩句 1. 有關“母愛偉大無私”的詩句

1、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墨萱圖·其壹》元代:王冕

譯文: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行的遊子是那樣的苦啊!

2、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凱風》先秦:佚名

譯文:寒泉之水透骨涼,源頭就在浚邑旁。母親養育兒七個,兒子長成累壞娘。

3、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慈烏夜啼》唐代:白居易

譯文:想必是母恩深重使妳承受不住吧!

4、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唐代孟郊《遊子吟 / 迎母漂上作》

譯文: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

5、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清代蔣士銓《歲暮到家》

譯文:愛子之心是沒有窮盡的,最高興的事莫過於遊子及時歸來。

6、哀哀父母,生我勞瘁。——先秦佚名《蓼莪》

譯文: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我大太勞累!

7、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清代黃景仁《別老母》

譯文: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幹了。

8、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代孟郊《遊子吟 / 迎母漂上作》

譯文: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9、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清代蔣士銓《歲暮到家》

譯文:看見兒子瘦了母親心疼,呼叫著我細問旅途的艱難。

10 、來時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唐代王建《渡遼水》

譯文:出征的時候父母就已知道今生很難再次相聚,便讓我重新穿好衣裳,好像是傷悼我去送死壹般。

2. 表達母親無私的愛的詩句

別老母

搴幃拜母河梁去,

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

此時有子不如無。

曬 舊 衣

卅載綈袍檢尚存,領襟雖破卻余溫。

重縫不忍輕移拆,上有慈母舊線痕。

《送母回鄉》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1.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2.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3.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4.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5.母稱兒幹臥,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6.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7.老母壹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8.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詩經》

9.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10.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沈芒寂夜臺。《格言集錦》

11.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壹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壹次的機會

12.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13.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14.世上惟壹沒有被汙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15.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遊子吟》

慈 母 手 中 線,

遊 子 身 上 衣。

臨 行 密 密 縫,

意 恐 遲 遲 歸。

誰 言 寸 草 心,

報 得 三 春 暉.

3. 跪求關於母愛偉大無私的古詩、

其實最經典《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壹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母稱兒幹臥,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老母壹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4. 描寫有關於"無私奉獻"或"母愛"的詩句有哪些

1、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唐孟郊《遊子吟》 2、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清黃仲則《別老母》 3、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

——宋王安石《十五》 4、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清蔣士銓《歲末到家》 5、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唐白居易《母別子》 6、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元楊維楨《慈母愛》 7、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元王冕《墨萱圖》 8、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唐韓愈《誰氏子》 9、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短歌行》 10、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

——唐張謂《代北州老翁答》 11、故鄉今夜思千裏,愁鬢明朝又壹年。——唐高適《除夜作》 12、阿母親教學步虛,三元長遣下蓬壺。

——唐司空圖《步虛》 13、十五彩衣年,承歡慈母前。——唐孟浩然《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