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秦修築長城的評價詩句

關於秦修築長城的評價詩句

1.下面是關於秦長城的壹組詩句,說說人們是如何評價秦長城的

就當時來說,秦始皇通過連接原有的燕,趙,秦長城,有效的阻擋了匈奴等北方少數民族的侵犯(萬裏長城是朱元璋修的),這壹點有積極意義。修建長城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特別是在秦統壹全國不久,百廢待興的情況下,大量的人力被消耗在長城修建工地,民怨四起,加速了秦朝的滅亡。而且,修長城是為了被動防禦,而不是主動進攻,這壹消極的防禦思想在以後歷朝歷代均有體現,到朱元璋修建萬裏長城時更是達到了極致。長城布滿了人民的血汗,阻擋了內外交流,被動的防禦思想禍害頗深。對這種消極的思想應該有充分的認識。

總的來說,歷史不是絕對的,有其兩面性,在對秦始皇修長城這壹歷史事件上,我們應該既看到它積極的壹面,也充分認識到它消極的方面。以古為鏡,可以明得失,這就是我的看法。

2.閱讀下列關於秦築長城的詩句

1 批評,認為始皇築長城累國累民,國家能否和平安樂關鍵在於統治者(有無堯舜等聖君)而不在長城。

如果統治者無德,國家內部都會引發鼎長尺短侔的躊痊穿花戰爭,禍起蕭墻,這時候有再高再長的長城來防禦外敵也沒有壹點作用了 2 贊揚,認為長城雄偉高固,使外族不敢輕易入侵,維護了國家的和平盛世 3 贊揚,認為長城雄關蜿蜒,挾制中外。秦始皇築長城,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偉大工程 4 有抑有揚,綜合123觀點,認為秦始皇修築長城勞役繁重,累國累民,秦朝因此招致禍亂很快滅亡;但是遺留下來的長城本身確是功及萬世的偉大工程,造福子孫 個人同意4,123都失之偏頗,4的看法是辨證的,綜合了123的合理之處。

否定秦始皇修築長城的大興勞役,累國累民;但同時肯定長城本身的歷史作用~看法全面而客觀。

3.關於秦始皇修建長城的詩句

譴責秦始皇的無道和其修築長城的勞民傷財窮兵黷武的.此類詩詞數量最多,比如 唐 王無競的《北使長城》: 秦世築長城,長城無極已.暴兵四十萬,興工九千裏. 唐 胡曾的《詠史詩·長城》:祖舜宗堯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蒼生?不知禍起蕭墻內,虛築防胡萬裏城. 唐 陳陶的《續古二十九首》:秦家無廟略,遮虜續長城.萬姓隴頭死,中原荊棘生. 不止唐朝,宋朝也有類似的詩,如 宋 陸遊的《古築城曲》兩首:築城聲酸嘶,漢月傍城低.白骨若不掩,高與長城齊. 長城高際天,三十萬人守.壹日詔書來,扶蘇先授首. 悼念那些築長城的士兵,對其及其家人表示同情的.除了以上這類直接表達不滿的以外,這類詩詞數量也頗不少.如 唐 僧貫休的《雜曲歌辭·杞梁妻》:秦之無道兮四海枯,築長城兮遮北胡.築人築土壹萬裏,杞梁貞婦啼嗚嗚. 以及唐汪遵的《杞梁墓》: 壹叫長城萬仞摧,杞梁遺骨逐妻回.南鄰北裏皆孀婦,誰解堅心繼此來. 需要指出的是,這兩首詩裏提到的“杞梁妻”即為後世孟姜女的原型. 唐 常建的《塞下曲》:北海陰風動地來,明君祠上望龍堆.髑髏皆是長城卒,日暮沙場飛作灰 唐 王建的《相和歌辭·飲馬長城窟行》:長城窟,長城窟邊多馬骨.古來此地無井泉,賴得秦家築城卒. 表達對修長城的不屑和對自己朝代的優越感的,以及更強調民心和德的重要性,如 唐 李益《登長城》:漢家今上郡,秦塞古長城.有日雲長慘,無風沙自驚.當今聖天子,不戰四夷平. 唐 汪遵《長城》:秦築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雖然萬裏連雲際,爭及堯階三尺高. 唐 杜牧的《詠歌聖德遠懷天寶因題關亭長句四韻》:廣德者強朝萬國,用賢無敵是長城. 此外還有清朝乾隆的詩也頗有代表性:《望長城作》: 金墉迤邐倚山尖,想象當時守備嚴.但擬天驕祛冒頓,那知民怨萃蒙恬.。

4.對秦始皇修長城的評價

為什麽要修長城?這很簡單因為當時北方存在著遊牧民族的騷擾,北方人民的人生和財產都得不到保障,而對於剛統壹的秦朝安定是最需要的,從這說是對的。

其次,修了之後呢?實際上有了長城,在科技程度不高的古代,有了長城對於保障北方人民的生活安定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只是在修的過程中人民的犧牲呢?這比較麻煩,要是從受害者的角度看,那肯定修長城不好,但是事事沒有完美,我們只能站在最高點看。

因此,我認為要是單講修長城,長城修的對。如果依歷史就事論事來說,修長城也是正確的做法。

雖然秦朝統壹了中國,但各國後面的反抗勢力依然存在,不可能很有效的集中全國兵力與草原遊牧民族進行拉鋸戰。況且遊牧民族是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的遊擊方式襲擾中原地區,如果想要進行拉鋸戰,單從糧草耗費方面來說,中原地區沒有強有力的統治和無內患的環境,是不可能進行的,這從後來的漢朝對匈奴的進攻就可以看出。

如果不修長城的話,匈奴來了,打壹下就跑,等妳集結完兵力,人家早就跑遠了,空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