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臧克家以壹篇什麽成名

臧克家以壹篇什麽成名

臧克家以《老馬》成名。

這首詩寫於1932年4月。作者曾說: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我對蔣介石政權全盤否定,而對於革命的前途,覺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沈郁而悲憤的。

這時的思想情感與受壓迫、受痛苦的農民有壹脈相通之處,對於‘背上的壓力往肉裏扣’的老馬亦然。因此,我寫了老馬。

擴展資料

全詩兩節八行,組成裝車、拉車兩個畫面,象電影中的特寫鏡頭,描繪了壹幅令人傷心慘目的老馬拉車圖。詩裏沒有出現暴虐的主人,大車、鞭子便是他的權威和意誌的化身,也是老馬苦難生活的根源。

這老馬早已是骨衰力竭、跌跌撞撞的風燭殘年,不但不能將息於冬陽夏陰,還被逼迫來服此重役。貪心的主人全不顧超載負重下的難忍苦痛,貨如山積還裝個不停。對這與生俱來的苦役,老馬能說什麽呢。“它橫豎不說壹句話”!

也許,它掙紮過,反抗過,但在這不可改變的命運面前,又有什麽作用。銳氣早已消磨凈盡,忍辱負重,原是生活留給它的唯壹天性,此外就沒有奢望了。它只有在生活的壓力下“把頭沈重地垂下”!大車裝畢,便要前行。

但是前面等著的,是陡坡還是激流,是泥濘還是陷坑,都不知道。這苦難的歷程何時是壹個站口也不知道。到哪裏去尋找支持、幫助或者慰藉、解脫還是不知道。

孤獨痛苦的老馬,“有淚只往心裏咽”!老淚縱橫中,鞭子打來了,它本能地從迷惘中擡起頭來,“望望前面”,卻依然是漫漫的長途,無盡的苦痛。

從壹匹老馬的厄運,人們清楚地看到了作者的心情以至億萬農民的悲劇性命運,短短八行詩,概括了古往今來如此深刻豐厚的悲劇性歷史內容,正顯示了詩人藝術典型化的功力。

臧克家,山東大學知名校友,是聞壹多的學生,現代詩人,忠誠的愛國主義者,曾任中國民主同盟盟員。主要詩集有《烙印》《罪惡的黑手》《從軍行》《壹顆新星》《春風集》等。

百度百科-臧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