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白居易《逢舊》原文及翻譯賞析

白居易《逢舊》原文及翻譯賞析

《逢舊》白居易

原文

我梳白發添新恨,君掃青蛾減舊容。

應被傍人怪惆悵,少年離別老相逢。

白話翻譯

詩人此時已經添了白發,添了新愁,而湘靈呢,也已經衰減了舊容。

兩個人壹定是百感交集,估計旁邊的人都看不下去了,要“怪惆悵”。旁人之所以無法理解,原來年少他們十分的愛戀,在淪落天涯後的相逢怎不讓人欣喜若狂。

作品賞析

“我梳白發添新恨,君掃青蛾減舊容。”詩人已經白發蒼蒼,而湘靈也衰減了舊容。再次見面的時候,怎麽能讓人感嘆!這句話寫出了詩人的感慨惆悵,時光荏苒,人已老去,人已經不再年輕了。

“應被傍人怪惆悵,少年離別老相逢”,時光流逝,生命易老乃正常之道。四時如電壹閃而過,怎教兩鬢不成霜,這句話表面上寫的是兩人相逢以後惆悵感覺,但實際上,是在感慨在年輕的時候相戀,那時候是多麽的美好,現在在見面的時候雖然有些尷尬,但是真的人也老了,雖然年老已衰,但是再見面依然欣喜若狂,表達了詩人和舊人相逢的心態以及對美好事物的向往。

此詩不同壹般感時嘆老之作的在於詩人不怨時光的易逝,不教人逃避於醇酒,而以自然之理使人正確對待人生,極富哲理性。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壹。白居易與元稹***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書,封馮翊縣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作者生平

唐代宗大歷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於河南新鄭的壹個“世敦儒業”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後不久,家鄉便發生了戰爭。藩鎮李正己割據河南十余州,戰火燒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歲時,任鞏縣令的祖父卒於長安,緊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親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戶參軍授徐州彭城縣縣令(780年),壹年後因白季庚與徐州刺史李洧堅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別駕,為躲避徐州戰亂,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離安居。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離度過了童年時光。[7]而白居易聰穎過人,讀書十分刻苦,讀得口都生出了瘡,手都磨出了繭,年紀輕輕的,頭發全都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