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適合七夕孩子朗誦的詩歌如下:
彩谷
人群在上面,世界在上面,我們對坐,互為燭火,說時光、塵世、故事......也爭執、負氣、雞鴨對峙,梯子是存在的,我們甘願做對方的繩索,於谷底,月光深廣,星群繁茂,它們滴落的聲音,仿若絮語,妳每天都會逛壹逛親手開墾的園子聞花草的香氣,看花們又開了幾朵。
飛鳥總是翔出谷底,高處的光亮不可抵禦,我在低處看它們相與還,或只遺下影子谷底的風,吹動空曠,和兩個人的孤絕與卑微。
拓展知識: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演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征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壹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拜七姐
七月七的七娘會,廣東多稱“拜七姐”,閩臺即稱為“拜七娘媽”。廣東舊時過七巧節是非常熱鬧的。宋代劉克莊曾有詩詠道:瓜果跽拳祝,喉羅樸賣聲。粵人重巧夕,燈光到天明。在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各種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紙、芝麻、米粒等,制成各種花果、仕女、器物、宮室模型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