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是中華文化的讀本。史學考證知,華夏文明首萌於此,道學肇始於此,儒學淵源於此,經學興盛於此,佛學首傳於此,玄學形成於此,理學尋源於此。洛陽還是姓氏主根、客家之根。中國最早的歷 史文獻“河圖洛書”就出自洛陽,河洛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源泉,河即黃河,洛即洛水。[8] 三體石經拓片洛陽作為王都大邑,自然成為歷代騷人墨客彰顯才華的必趨之地;這裏的名勝古跡和自然風光是河洛文學發展的沃土。歷代以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河洛大地上揮翰著文,留下了不可勝計的絢麗華章。河洛文學,以漢、魏、唐、宋為標誌,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經歷了無比的輝煌。正所謂:河洛自古富才強,漢魏文章半洛陽!
先秦時期,《詩經·周南》中的大多數作品產生於河洛地區,其中《關雎》幾千年來壹直向世人傾訴著河洛人的綿綿情思。大作家賈誼是洛陽才子,他既有被譽為“西漢鴻文”的《過秦論》,大氣磅礴,情采飛揚;又有被視為代表漢代騷體賦創作最高成就的《吊屈原賦》和《?鳥賦》,情感激越,頗富哲理。班彪影響在先,班固傾力撰寫,班昭補編在後,“三班洛陽著《漢書》”成為千古佳話;班固寫《兩都賦》首揚東都,張衡“精思傅會”作《二京賦》成為“長篇之極軌”。王充正文風,批判虛偽浮靡;蔡邕擅文章,行文清麗典雅;趙壹作《刺世嫉邪賦》,詩人怒發沖冠;蔡文姬寫《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才女飽蘸血淚。
建安時期,曹氏三父子均嗜好文學,以“建安七子”為代表的壹大批誌高才強的作家聚其周圍,呈“眾星拱月”之勢。雖然他們的多數作品並不是作於洛陽,但是,他們本人與洛陽有不解之緣,他們創作的與洛陽關系密切的佳作也不在少數。如曹操的《蒿裏行》和《薤露行》都是在傷悼洛陽的被毀;孔融成名於洛陽;被譽為“建安之傑”的曹植才高八鬥,超然不凡,《送應氏》和《贈白馬王彪》兩篇名作的產生均與洛陽有關,他創作的《洛神賦》令人銷魂。正始以後,“竹林七賢”和“金谷二十四友”齊聚洛陽,他們各具風采,爭奇鬥艷,使洛陽成了文學藝術薈萃之都,為河洛大地留下了無數瑰麗華章。左思閉門宜春裏,構思十年,傑作《三都賦》使“洛陽紙貴”;潘嶽揮筆敘哀情,風韻清麗,瀟灑洛陽城令“擲果盈車”。從“樂不思蜀”到“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河洛文學再添千古流傳的典故傳說;從陸機的《洛陽記》到楊炫之的《洛陽伽藍記》,更以文學的手筆使古洛陽的輝煌永載史冊。
唐代,李白與杜甫詩壇的雙子星座珠聯璧合,杜甫在他20歲以前壹直生活在洛陽,河洛文化陶冶了他的性情品質;最後壹次告別洛陽,他沿途寫下了“三吏”、“三別”,達到其詩歌創作的顛峰。後來的白居易幽居履道裏,他在洛陽居住長達18年之久,洛陽大地上幾乎處處都有他的足跡,他的詩中也處處可見對洛陽的描寫。在他留下的3000多首詩中,謳歌洛陽的多達800余首,為河洛文學留下了眾多璀璨奪目的佳句。韓愈教學東都,廣聚賢才,提攜後進,將洛陽稱為自己的故鄉;杜牧科考東都,才華橫溢,文思泉湧,成就功名從洛陽開始。詩聖詩鬼李賀作為唐詩百花中的壹朵奇葩,為詩歌創作嘔盡心血,故鄉的壹山壹水、壹草壹木均對其有重要影響。另外,像古文運動的先驅者獨孤及、詩豪劉禹錫、中唐大才子元稹、詩人盧仝等人都為河洛文學的繁榮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北宋之際,西京洛陽為文人才子逗留之地和許多開國元勛功成身退之所,如歐陽修、司馬光,以及四朝元老呂蒙正、宰相富弼、西京留守文彥博等。這些才華卓著的人們,以詩會友,在洛陽寫下了眾多詩詞名篇,對北宋前期文學的發展起著重要推動作用。 “掌花案”牡丹
牡丹歷來被譽為“花中之王”,富麗堂皇,國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貴吉祥、繁榮昌盛的寓意。洛陽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有詩雲“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相傳唐武則天寒冬設宴賞花,令百花綻放,唯牡丹不從,貶之洛陽。豈知牡丹遷洛後竟吐蕊怒放,武後聞知,命火燒牡丹。牡丹枝幹燒焦,次年卻依舊葉榮華發,且花更大,色更艷。洛陽牡丹遂馳名天下做花魁,洛陽人培育牡丹、觀賞牡丹亦日盛成俗。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和白居易都曾有詩描述花開時節的洛陽城:
牡丹名園王城公園因建於古代東周王城的遺址上,故名王城公園,是洛陽觀賞牡丹最重要的場所。始建於1956年,栽植牡丹將近2萬株,有320個牡丹品種,建有牡丹閣、牡丹仙子花壇群等觀賞佳景。每年4月15日至25日牡丹花會期間遊人如織。在今天,洛陽把牡丹的栽培作為發展旅遊經濟資源之壹,市內和郊區有幾個大型的牡丹栽培基地,他們兼有旅遊、研究的作用,每個基地都有火車站直達的公交車。從1983年起,在每年四月上中旬舉辦洛陽牡丹花會,洛陽牡丹花會是中國四大名會之壹。自2011年起,河南省洛陽牡丹花會正式升格為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由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同主辦,河南省文化廳和洛陽市人民政府承辦。
西苑公園位於洛陽市南昌路和九都路的交接處,原名植物園,因建於隋朝西苑遺址上,故更名西苑公園。該園建於1958年,種植牡丹近200個品種,***6000余株。
洛浦公園位於洛河兩岸,是河南省最大的開放式城市帶狀公園,東西綿延長達16公裏,總面積近1200萬平方米。由上陽宮、同樂園,華林園,洛神浦和濱河遊園五大園區組成。
牡丹公園是以牡丹著稱的公園。位於澗西區西苑中路中段。建於1956年,牡丹為該園的主要花木,有牡丹花壇10個,種植牡丹3960株,200多個品種。
洛陽牡丹園建於1992年,栽植牡丹380個品種,約10萬株。
國色牡丹園建於1985年,栽桿牡丹近400個品種,***20萬株。1992年被中國林業部命名為國家牡丹基因庫。因該園地處邙山,花期晚於市區。
中國國花園位於隋唐古城遺址上,東起洛陽橋,西至牡丹橋,南臨洛宜路,北至洛浦公園南堤。國花園以隋唐歷史文化為基礎,以牡丹文化為主要內容,融歷史文化、牡丹文化和園林景觀為壹體,堪稱洛陽園林之經典。 洛陽民間主食五谷,輔以菜蔬,今古壹脈。同時洛陽靠近黃河,土地肥沃,特產豐富,古時為帝王之都,因此品種繁多的洛陽飲食中,既有出自古代宮廷的佳肴,也有來自民間的美味。洛陽的周圍四面環山,雨量較少,民間飲食多用湯類,在冬季可以抵禦幹燥而寒冷的天氣,所以洛陽飲食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湯多,各式各樣的湯成為洛陽餐桌上最平常的飲食。洛陽飲食文化可以濃縮為壹個字:“湯”。
洛陽是歷史名酒杜康酒的發源地。自古而今,酒是洛陽民間禮宴、節宴、日常小聚的伴飲之物。與酒俗壹樣,洛陽風味小吃的歷史源遠流長,粗糧細做,細糧巧做,產生了個性鮮明的洛陽傳統風味小吃。 唐大饗拜洛樂章 昭和武則天
九玄眷命,三聖基攏。
奉成先旨,明臺畢功。
宗祀展敬,冀表深衷。
永昌帝業,式播淳風。
唐大饗拜洛樂章 致和武則天
神功不測兮運陰陽,包藏萬宇兮孕八荒。
天符既出兮帝業昌,願臨明祀兮降禎祥。
唐大饗拜洛樂章 鹹和武則天
坎澤祠容備舉,坤壇祭典爰申。
靈眷遙行秘躅,嘉貺薦委殊珍。
肅禮恭禋載展,翹襟邈誌逾殷。
方期交際懸應,(下壹句散失)
唐大饗拜洛樂章 九和武則天
祗荷坤德,欽若乾靈。
慚惕罔置,興居匪寧。
恭崇禮則,肅奉儀形。
惟憑展敬,敢薦非馨。
唐大饗拜洛樂章 拜洛武則天
菲躬承睿顧,薄德忝坤儀。
乾乾遵後命,翼翼奉先規。
撫俗勤雖切,還淳化尚虧。
未能弘至道,何以契明只。
唐大饗拜洛樂章 顯和武則天
顧德有慚虛菲,明只屢降禎符。
汜水初呈秘象,溫洛薦表昌圖。
玄澤流恩載洽,丹襟荷渥增愉。
唐大饗拜洛樂章 昭和武則天
舒雲致養,合大資生。
德以恒固,功由永貞。
升歌薦序,垂幣翹誠。
虹開玉照,鳳引金聲。
唐大饗拜洛樂章 敬和武則天
蘭俎既升,蘋羞可薦。
金石載設,鹹英已變。
林澤斯總,山川是遍。
敢用敷誠,實惟忘倦。
唐大饗拜洛樂章 齊和武則天
沈潛演貺分三極,廣大凝禎總萬方。
既薦羽旌文化啟,還呈幹戚武威揚。
唐大饗拜洛樂章 德和武則天
夕惕同龍契,晨兢當鳳扆。
崇儒習舊規,偃伯循先旨。
絕壤飛冠蓋,遐區麗山水。
幸承三聖餘,忻屬千年始。
唐大饗拜洛樂章 禋和武則天
百禮崇容,千官肅事。
靈降舞兆,神凝有粹。
奠享鹹周,威儀畢備。
奏夏登列,歌雍撤肆。
唐大饗拜洛樂章 通和武則天
皇皇靈眷,穆穆神心。
暫動凝質,還歸積陰。
功玄樞紐,理寂高深。
銜恩佩德,聳誌翹襟。
唐大饗拜洛樂章 歸和武則天
言旋雲洞兮躡煙塗,永寧中宇兮安下都。
包涵動植兮順榮枯,長貽寶貺兮贊璇圖。
唐大饗拜洛樂章 歸和武則天
調雲闋兮神座興,驂雲駕兮儼將升。
騰絳霄兮垂景祜,翹丹懇兮荷休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