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愷之字長康,是晉陵無錫人。
顧愷之博學有才氣。人們問他會稽山川的模樣形態。
顧愷之說道:“千山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仿佛雲興霞蔚。”
顧愷之每每吃甘蔗,總是從尾部先吃直到根部。有人感到獨特,他說:“急轉直下。”
顧愷之特別長於繪畫,畫得特別神妙,謝安非常註重他,認為是自古以來還沒有人像他這樣。他每次畫出人物肖像,總是妙絕壹時,已經繪出裴楷肖像,在面頰上加上三根毛,觀看的人感想模樣形態特別美。
顧愷之特別相信小法術,認為去求就確定能獲得。桓玄已經用壹片柳葉欺騙他說:“這是蟬用來遮蔽本身的,拿來遮蔽本人,別人就看不見妳。”
顧愷之相信桓玄沒有瞥見本人,非常珍視那片葉子。因而世上傳說顧愷之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
2. 文言文《油畫》怎麽翻譯啊原 文
光緒十六年春閏二月甲子,余遊巴黎蠟人館。見所制蠟人,悉仿生人,形體態度,發膚顏色,長短豐瘠,無不畢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藝雜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於館。或立或臥,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飲或博,驟視之,無不驚為生人者。余亟嘆其技之奇妙。譯者稱西人絕技,尤莫逾油畫,盍馳往油畫院,壹觀普法交戰圖乎?
其法為壹大圜室,以巨幅懸之四壁,由屋頂放光明入室。人在室中,極目四望,則見城堡,岡巒,溪澗,樹林,森然布列,兩軍人馬雜遝:馳者,伏者,奔者,追者,開槍者,燃炮者,搴大旗者,挽炮車者,絡繹相屬。每壹巨彈墮地,則火光進裂,煙焰迷漫;其被轟擊者,則斷壁危樓,或黔其廬,或赭其垣;而軍士之折臂斷足,血流殷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睹。仰視天,則明月斜掛,雲霞掩映;俯視地,則綠草如茵,川原無際。幾自疑身外即戰場,而忘其在壹室中者。迨以手捫之,始知其為壁也,畫也,皆幻也。
余聞法人好勝,何以自繪敗狀,令人喪氣若此?譯者曰,所以昭炯戒,激眾憤,圖報復也。則其意深長矣。
夫普法之戰,迄今雖為陳跡,而其事信而有征。然者此畫果真邪,幻邪?幻者而同於真邪?真者而同於幻邪?斯二者蓋皆有之。
譯 文
光緒十六年春陰歷閏二月二十四日,我參觀了巴黎的蠟人館。看所制作的蠟人,完全模仿活人,形體、舉止、神情、毛發、肌膚、顏色,高矮胖瘦,沒有(和活人)不完全相像的。從爵位很高的大官到工藝家們,凡是有名望的人,往往在館裏留下蠟像。有的站立,有的躺臥;有的含笑,有的哭泣;有的喝酒,有的賭錢,驟然看見那些蠟人,沒有(壹個參觀的人)不驚奇地認為那是活人的。我對它的塑造技藝不絕地贊嘆。翻譯說西方人的高明無比的技巧沒有超過油畫的了,為什麽不到油畫院去,觀賞壹下普法交戰圖呢?
巴黎油畫院布置方法,是(在)壹間大的圓形展室(裏),把巨大的畫幅懸掛(在)四周的墻壁上,從屋頂把光線放進來。參觀的人在展室裏,用眼睛盡量向四面望,就看見城堡、岡巒、溪澗、樹林,都密密地分布排列著;(普法)兩軍人馬紛亂擁擠;有驅馬奔馳的,有臥倒在地的,有徒步逃跑的,有在後追趕的,有開槍的,有放炮的,有拔取大旗的,有拉著炮車的,連續不斷。每壹顆炮彈落地,就看見火光迸發,硝煙彌漫;那些被擊中的建築物,墻壁坍塌,樓房毀壞,有燒黑了的房屋,有映紅了的墻壁;士兵有的折了胳臂斷了腳,流血把地面染成烏紅,有的仰面倒下,僵死在地,使人目不忍睹。昂首望天,就見壹輪明月斜掛(空中),雲霞或明或暗,低頭看地,就見綠草如褥,平原無邊。這時,幾乎自己懷疑身外就是戰場,卻忘了自己是在壹間畫室裏的人。等到用手摸它,才明白那是墻壁,是油畫,都不是真實的。
我聽說法國人好勝,為什麽自己畫自己的戰敗的慘狀,使人如此喪氣?翻譯說,(這)是用來昭示明顯的警戒,激發法國人的義憤,圖謀報復啊,(這樣),那麽它的含義就(很)深長了。
普法戰爭,到今天雖然成為過去的事跡,可是那事件確實而有憑證。這樣說來,這油畫果然是真的呢,還是幻想的呢?是幻想的而又和真實的相同呢?(還是)真實的而(又)和幻想的相同呢?這兩(種)因素想來是都有。
3. “畫地學書”的譯文畫地學書
原文:
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四歲而孤,母鄭①,守節自誓②,親誨③之學,家貧,至以荻④畫地學書。幼敏悟過人,讀書輒⑤成誦。及冠⑥,嶷然有聲⑦ 。修始在滁州,號醉翁,晚更號六壹居士。天資剛勁⑧,見義勇為,雖機阱⑨在前,觸發之不顧。放逐流離,至於再三,誌氣自若也。
譯文:
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四歲時即死了父親,母親鄭氏壹直守節未嫁,在家親自教歐陽修讀書學習。因家裏貧窮,以至於只能用蘆荻在地上練習寫字,幼年時,歐陽修就聰敏過人,讀書過目不忘。等到成年時,更是超群出眾,卓有聲譽。
歐陽剛開始在滁州任職,自號為醉翁,晚年更改為六壹居士。他天賦剛直不阿,見義勇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壹往無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頭。即使被貶謫多次,他的誌向也壹樣不變。
註釋:
①母鄭:母親鄭氏
②守節自誓:自己下決心不改嫁
③悔:教導,訓導
④荻:與蘆葦同類,這裏指荻桿
⑤輒:立即,就
⑥冠:指成人
⑦嶷然有聲:人品超群而享有聲譽
⑧天資剛勁:生性剛直
⑨機阱:設置機弩的陷阱。這裏比喻陷害人的圈套
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年),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字永叔,號醉翁、六壹居士,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天聖進士。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謚文忠。其於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範仲淹慶歷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又喜獎掖後進,蘇軾父子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創作實績亦燦然可觀,詩、詞、散文均為壹時之冠。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壹;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余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有《歐陽文忠公文集》。詩歌《踏莎行》
4. 古文"歐陽修苦讀"原發布者: *** 亞
歐陽修苦讀文言文
篇壹:歐陽修苦讀文言文
歐陽修苦讀,中國古代勤學勵誌的典故之壹。講的是唐宋八大家之壹的北宋散文家、詞人歐陽修在四歲而孤,家貧無資的環境下,從小至大,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的勤學故事。歐陽修的勤學經歷,告訴我們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唯有勤學方能成才的樸素道理。
歐陽修苦讀
《歐陽公事跡》
原文
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裏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註釋
1.選自《歐陽公事跡》,題目為編者所加。
2.歐陽公:指歐陽修,北宋文學家,史學家。
3.先公:指歐陽修
4.孤:失去父親
5.荻:指蘆葦壹類的植物
6.以:用
7.誦:(多誦古人篇章)朗誦
8.使:讓
9.為:做
10.及:等到
11.稍:稍微
12.閭裏:鄉裏、鄰裏
13.士人:讀書人
14.或:有的時候
15.因:趁機;借機會。
16.書:寫
17.詩賦文字:詩歌文章
譯文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裏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5. 文言文《古鏡》沈括原文 宗子授南班官,世傳王文政太尉為宰相日,始開此議,不然也。
故事:宗子無遷官法,唯遇稀曠大慶,則普遷壹官。景佑中初定祖宗並配南郊,宗室欲緣大禮乞推恩,使諸王宮教授刁約草表上聞。
後約見丞相王沂公,公問:“前日宗室乞遷官表何人所為?”約未測其意,答以不知。歸而思之,恐事窮且得罪,乃再詣相府。
沂公問之如前,約愈恐,不復敢隱,遂以實對。公曰:“無他,但愛其文詞耳。”
再三嘉獎,徐曰:“已得旨別有措置,更數日當有指揮。”自此遂有南班之授。
近屬自初除小將軍,凡七遷則為節度使,遂為定制。諸宗子以千縑謝約,約辭不敢受。
予與刁親舊,刁嘗出表稿以示予。 原文: [甲]古人鑄鑒①,鑒大則平,鑒小則凸。
凡鑒凹則照人而大,凸則照人面小。小鑒不能全視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則鑒雖小而能全納人面。
此工之巧智,後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鑒,鑒背有銘文,凡二十字,字極古,莫能讀。
以鑒承日光,則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謂鑄時薄處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後冷而銅縮多;文雖在背,而鑒面隱然有跡,所以於光中現。
予觀之,理誠如是。然予家有三鑒,又見他家所藏,皆是壹樣,文畫銘字無纖異者,形制甚古,唯此鑒光透其他鑒雖至薄者莫能透。
意古人別自有術 。(選自《夢溪筆談》,有刪節) 翻譯 古人制造鏡子的時候,大鏡子鑄成平的,小鏡子鑄成凸的。
鏡面凹的照出人臉的像要大些,鏡面凸的照出人臉的像要小些。用小鏡看不到人臉的全像,所以作得稍為凸些,以使臉像變小,這樣的鏡子雖小仍可獲得人臉全像。
造鏡時要量鏡子的大小,以決定增減鏡子凸起的程度,使臉像和鏡子大小相稱。古人做工巧妙,後人造不出來了,得到古鏡後,都把它們磨平了。
世上有透光鏡,鏡背面有銘文,***二十字,字體極其深奧,沒人能讀懂。用這個鏡子承受日光,背面的花紋和二十個字就會透射在房壁上,清清楚楚。
有人推究它的原理,認為是由於鑄造時薄處先冷,唯獨有花紋和字的地方比較厚,冷得慢,以致銅收縮得多。銘文和花紋雖然在背面,但是鏡面上隱隱約約有痕跡,所以在光中顯現出來。
我觀察了這面鏡子,認為道理確實如此。可是我家有三面鏡子,又見到了別人家所收藏的鏡子,都是壹個式樣,圖案銘文沒有絲毫差異,形制很古老。
只有這種鏡子可以透光,其他的鏡子雖然也有很薄的,卻都不能透光。想來古人自有特殊的制作方法。
古 鏡 (宋)沈 括 [甲]古人鑄鑒①,鑒大則平 ,鑒小則凸。凡鑒凹則照人而大,凸則照人面小。
小鑒不能全視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則鑒雖小而能全納人面。此工之巧智,後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鑒,鑒背有銘文,凡二十字,字極古,莫能讀。以鑒承日光,則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
人有原②其理,以謂鑄時薄處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後冷而銅縮多;文雖在背,而鑒面隱然有跡,所以於光中現。予觀之,理誠如是。
然予家有三鑒,又見他家所藏,皆是壹樣,文畫銘字無纖異者,形制甚古,唯此鑒光透其他鑒雖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別自有術 。
(選自《夢溪筆談》,有刪節) [註釋]①鑒:鏡子。②原:推究。
③差:略微。 9.下列給乙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所加標點正確的壹項是( )(2分) A.唯此鑒光透,其他鑒雖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鑒,光透其他鑒,雖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鑒光透。
其他鑒雖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鑒光透。
其他,鑒雖至薄者莫能透。 10.下列加點字意思相同的壹項是( )(2分) A.收人而今小 令初下,群臣進諫(《鄒忌諷秦王納諫》) B.予觀之 同予者何人(《愛蓮說》) C.又見他家所藏 才美不外見(《馬說》) D.文畫銘字無纖異者 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 11.用現代漢語 翻譯下面句子。
(3分) 文雖在背,而鑒面隱然有跡,所以於光中現。 12.根據文段內容,完成下面題目(4分) (1)古人制鏡,使鏡面略凸,能收到“ ”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1分);制造的透光鏡,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紋和文字。
由此可見古代鑄鏡技藝很 (用壹個詞語概括,1分) (2)有人推究透光鏡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贊同,後來產生了懷疑。他懷疑的依據是什麽?(2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9.(2分)A 10.(2分)B 11.(3分)花紋(文字)雖在背面,但鏡面上有隱隱約約的痕跡,所以在日光下就顯現出來了。
(每小句1分) 12.( 4分)(1)鑒雖小而能全納人面(1分) 精湛(高超)(1分) (2)別的形制相同的鏡子都不能透光,只有這面透光(2分)。
6. 畫畫用古文怎麽說丹青 壹、畫畫[ huà huà ] 釋義:繪畫,是指用筆、板刷、刀、墨、顏料等工具材料,在紙、紡織物、木板、墻壁等平面(二度空間)上塑造形象的藝術形式。
二、丹青[ dān qīng ] 釋義: 1、繪畫,作畫,畫畫。 2、丹砂和青雘,可作顏料。
3、紅色和青色。亦泛指絢麗的色彩。
4、指畫像;圖畫。 5、畫工的代稱。
出處:唐·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詩:“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白話釋義:妳畢生專攻繪畫不知老之將至,榮華富貴對於妳卻如空中浮雲。
擴展資料畫畫近義詞:繪畫 繪畫[ huì huà ] 釋義: 1、造型藝術之壹。用筆等工具和墨、顏料等材料,在物質平面上繪制可視的形象。
根據材料、技術、題材的不同可分為不同的畫種。常見的有中國畫、油畫、年畫、連環畫、宣傳畫、版畫等。
2、作畫。 3、圖畫。
出處:沈從文 《從文自傳·預備兵的技術班》:“若機會許可他上外國去學藝術,在繪畫方面的成就,會成壹顆放光的星子。”。
7. 韓愈的文言文有哪些很多。
例如:
論說文在韓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為主要內容的中、長篇,有《原道》、《論佛骨表》、《原性》、《師說》等,它們大都格局嚴整,層次分明。嘲諷社會現狀的雜文,短篇如《雜說》、《獲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遠;長篇如《送窮文》、《進學解》,運用問答形式,筆觸幽默,構思奇特,鋒芒畢露。論述文學思想和寫作經驗的,體裁多樣,文筆多變,形象奇幻,理論精湛。敘事文在韓文中比重較大。學習儒家經書的,如《平淮西碑》,用《尚書》和《雅》、《頌》體裁,篇幅宏大,語句奇重,酣暢淋漓;《畫記》直敘眾多人物,寫法脫化於《尚書·顧命》、《周禮·考工記·梓人職》。繼承《史記》歷史散文傳統的,如名篇《張中丞傳後敘》,融敘事、議論、抒情於壹爐。學《史記》、《漢書》,描繪人物生動奇特而不用議論的,如《試大理評事王君墓誌銘》、《清河張君墓誌銘》等。記文學摯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誌銘》、《南陽樊紹述墓誌銘》、《貞曜先生墓誌銘》等。但在大量墓碑和墓誌銘中,韓愈也有些“諛墓”(指為死者歌功頌德,在墓誌銘中不論其功績如何,壹概誇大其詞予以贊頌的行為)之作,當時已受譏斥。
抒情文中的祭文,壹類寫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韻常規,如《祭十二郎文》;壹類寫朋友交誼和患難生活,四言押韻,如《祭河南張員外文》、《祭柳子厚文》。此外,書信如《與孟東野書》、贈序如《送楊少尹序》等,也都是具有壹定感染力的佳作。韓愈另有壹些散文,如《毛穎傳》、《石鼎聯句詩序》之類,完全出於虛構,接近傳奇小說。韓愈散文氣勢充沛,縱橫開合,奇偶交錯,巧譬善喻;或詭譎,或嚴正,藝術特色多樣化;掃蕩了六朝以來柔靡駢儷的文風。
他善於揚棄前人語言,提煉當時的口語,如“蠅營狗茍”(《送窮文》)、“同工異曲”、“俱收並蓄”(《進學解》)等新穎詞語,韓文中較多。他主張“文從字順”,創造了壹種在口語基礎上提煉出來的書面散文語言,擴大了文言文體的表達功能。但他也有壹種佶屈聱牙的文句。自謂“不可時施,只以自嬉”(《送窮文》),對後世有壹定影響。韓愈也是詩歌名家,藝術特色以奇特雄偉、光怪陸離為主。如《陸渾山火和皇甫用其韻》、《月蝕詩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內容深刻;《南山詩》、《嶽陽樓別竇司直》、《孟東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韓詩在求奇中往往流於填砌生字僻語、押險韻。韓愈也有壹類樸素無華、本色自然的詩。韓詩古體工而近體少,但律詩、絕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答張十壹功曹》、《題驛梁》,七絕《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題楚昭王廟》等。
韓集古本,以南宋魏懷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為最善;廖瑩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遺文》(明徐氏東雅堂翻刻)最為通行。清代顧嗣立、方世舉各有詩集單行註本。今人錢仲聯《韓昌黎詩系年集釋》是另行系年的集註本。另外,為韓集作校勘或補註而不列正文者,有宋方崧卿、朱熹,清陳景雲、王元啟、沈欽韓、方成和今人徐震。年譜以宋洪興祖《韓子年譜》最為詳備。趙翼《甌北詩話》、方東樹《昭昧詹言》、林紓《韓柳文研究法》中有關部分,是評論其詩文的代表著作。
8. 明史夏原吉古文翻譯原文:夏原吉,字維哲,其先德興人。父時敏,官湘陰教諭,遂家焉。原吉早孤,力學養母。以鄉薦入太學,選入禁中書制誥。諸生或喧笑,原吉危坐儼然。太祖 ①而異之,擢戶部主事。成祖即位,轉左侍郎。浙西大水,有司治不效。永樂元年命原吉治之。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經畫,盛暑不張蓋,曰:“民勞,吾何忍獨適。”事竣,還京師。七年,帝北巡,命兼攝行在禮部、兵部、都察院事。有二指揮冒月廩,帝欲斬之。原吉曰:“非律也,假實為盜,將何以加?”乃止……(宣宗)三年,從北巡。帝取原吉橐糗嘗之,笑曰:“何惡也?”對曰:“軍中猶有餒者。”帝命賜以大官之饌,且犒將士。原吉有雅量,人莫能測其際。同列有善,即采納之。或有小過,必為之掩覆。吏汙所服金織賜衣,原吉曰:“勿怖,汙可浣也。”又有汙精微文書者,吏叩頭請死。原吉不問,自入朝引咎,帝命易之。呂震嘗傾原吉。震為子請官,原吉以震在“靖難”時有守城功,為之請。平江伯陳 初亦惡原吉,原吉顧時時稱 才。或問原吉:“量可學乎?”曰:“吾幼時,有犯未嘗不怒。始忍於色,中忍於心,久則無可忍矣。”嘗夜閱爰書②,撫案而嘆,筆欲下輒止。妻問之,曰:“此歲終大辟③奏也。”與同列飲他所,夜歸值雪,過禁門,有欲不下者。原吉曰:“君子不可以冥冥墮行。”其慎如此。
夏原吉字維哲,他的祖先是德興人。他的父親夏時敏在湘陰做教諭官,於是在這裏安家。夏原吉很早就成了孤兒,他努力學習,奉養母親。因州縣地方官薦舉進入太學,後被選入宮中書寫皇帝的詔令。諸生中有的人大聲說笑,夏原吉端正地坐著很嚴肅。明太祖暗中觀察認為他與眾不同,提拔他做戶部主事。明成祖即位,調任他任左侍郎。浙西發大水,主管官員治水不見成效,永樂元年,命令夏原吉去治水。夏原吉穿著布衣徒步行走,日夜治理謀劃,最熱的天氣不張傘蓋,他說:“百姓勞苦,我怎麽忍心獨自舒適呢。”治水完畢,他回到京城。永樂七年,皇帝北巡,命令夏原吉兼代理皇帝所至之地的禮部、兵部、都察院政事。有兩個禁衛軍官冒領月俸,皇帝要斬他們。夏原吉說:“這個不合法律,假如他們確實是盜竊,將施加什麽刑罰呢?”皇帝於是停止了斬他們的詔令。明宣宗三年,隨從皇帝北巡,皇帝拿夏原吉袋子裏的幹糧嘗了嘗,笑著說:“怎麽這麽難吃啊?”夏原吉回答說:“軍隊中還有挨餓的人呢。”皇帝命令把高官的飯食賜給他,而且犒勞了將士。夏原吉有宏大的氣量,人們不能測量它的邊際。同在朝班的官員有優點,他就采納接受;有的人有小過失,他壹定為他們掩蓋不張揚。有壹次壹個官吏弄臟了他所穿的皇帝賜給的金織衣服,夏原吉說:“別害怕,臟汙可以洗掉。”又有壹次壹個官吏弄臟了精微的文書,磕頭請求死罪。夏原吉不追問,自己入朝把過失歸在自己身上,皇帝命令換了文書。呂震曾排擠夏原吉。呂震為他的兒子請求官職,夏原吉認為呂震在“靖難”時守城有功,為他向朝廷請求。平江伯陳 起初也厭惡夏原吉,夏原吉反而時常稱贊陳 有才能。有的人問夏原吉:“氣量可以學嗎?”他說:“我年幼時,有人觸犯了我,我不曾發怒。開始在臉色忍耐,中間壹段時間在內心忍耐,時間長了就沒有什麽可忍耐的了。”他曾經夜晚審閱記錄罪犯口供的文書,拍著桌子嘆息,筆要下落總是停止。妻子問他,他說:“這是年終執行死刑的奏章啊。”有壹次他與同朝班裏的官員到別的地方飲酒,晚上回來時趕上下雪,經過宮門,有人想要不下馬。夏原吉說:“君子不能因要昏暗中使品行墮落。”他謹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