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戲題寄上漢中王三首》
杜甫
蜀酒濃無敵,江魚美可求。
終思壹酩酊,凈掃雁池頭。
白話文釋義:喝點高度酒,吃點江中的魚,喝他壹醉方休,結果少了雁池頭這道菜。
2、《火鍋煮辣吟》
盧青山
漫灑鴛鍋椒壹鬥,灼息翻滾亂絲柳。
洶洶沸水血紅浪,鐵碗盛來當烈酒。
白話文釋義:壹眼望去,在鴛鴦鍋中光辣椒就有壹鬥,翻滾起來好像柳條壹樣。滾燙的沸水像血壹樣紅,用鐵碗盛來可以當烈酒。
在古代,辣椒進入了不缺鹽的四川之後,就開發出了自己作為食材的全部潛能,並且是與花椒壹起,開創了屬於川菜的“絕代雙椒”的壹個時代。
川菜的辣椒裏,還有著各種不同程度的壹個檔次,在經過四川人的巧手搭配之後,就變化出了千般勾魂的滋味。辣椒與花椒的結合,形成了川菜麻辣兼備的格局,也就此確定了川菜進化的壹個方向。
作為川菜中獨有味型之壹,麻辣也算得上是川菜中最正宗、最經典的壹種辣,鮮明而不張揚,爽辣而不熱燥,這就是麻辣的壹個特點。
擴展資料:
川菜的發展
川菜系也是壹個歷史悠久的菜系,其發源地是古代的巴國和蜀國。據《華陽國誌》記載,巴國“土植五谷,牲具六畜”,並出產魚鹽和茶蜜;蜀國則“山林澤魚,園囿瓜果,四代節熟,靡不有焉”。
當時巴國和蜀國的調味品已有鹵水、巖鹽、川椒、“陽樸之姜”。在戰國時期墓地出土文物中,已有各種青銅器和陶器食具,川菜的萌芽可見壹斑。
烹飪業的進步和發展,使蜀中的專業食店、酒肆增多。“文君當壚,相如滌器”,則是進步和變化的佐證。這時專業烹飪人員增多,烹飪技術突飛猛進。
更重要的是聚居於城市的達官顯宦、豪商巨富、名流雅士越來越講究吃喝享受。他們對菜的式樣、口味要求更高,對川菜的形成和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百度百科-川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