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詩歌的作文

詩歌的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壹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壹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關於詩歌的作文(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詩歌的作文1

 不喜歡嘈雜的人群,燈紅酒綠的街道。只喜歡壹個人坐在窗邊,曬著太陽,帶上耳機,聽著由詩歌改編的音樂,靜靜地,找回壹份丟失已久的清閑與舒暢。

 我想,詩歌和音樂都是相通的吧。在詩歌裏,能找到當年那份純真與親切;在音樂裏,能放松自己,在這忙忙碌碌的世界裏,找回只屬於我的清凈與快樂。

 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而我只想把這遠方的風歸還給自己,在壹個個溫暖的午後感受詩歌的精華,品味音樂帶給我的感動,細讀詩歌與音樂的溫暖。

 當妳老了,我會陪妳,坐在爐火旁,唱著屬於我們的音樂,在靜默中,找到妳曾經朝聖者的靈魂。當妳老了,頭發白了,我也願意輕輕撫摸妳蒼老的臉上痛苦的皺紋,告訴妳不用害怕,至少還有我。

 也許詩歌音樂就是這樣,可寫可讀可唱,有它們***同的溫暖,***同的回憶,給妳無法代替的陪伴。

 青青山外山,綿綿雲上雲,當我唱起這首歌,仿佛看到遠處遊子漂泊的背影,母親在煤燈下為孩子縫補衣服的雙手,更讓我想起了那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音樂和詩歌這樣的結合才更能表現出遊子,母親,故鄉之間的無限寄托。讓我更願意坐在教室的墻邊,眺望遠方,聽著這首遊子遙,來寄托對家的無限思念。

 唱壹首歌給自己,寫壹首詩給未來。在詩與樂的世界裏,不再仿徨,不再傷感,壹個人,靜靜的……

 詩歌的作文2

 早在春秋時期,《詩經》這壹文學經典就已出世了。而中國馳騁千年的詩歌藝術,也從此拉開了序幕。即便已是數千年前的詩賦,卻已產生了賦、比、興等手法,如今讀來,仍是朗朗上口,意境無窮。在西方的大約同壹時期,希臘與羅馬文明先後出現,而其文學藝術精粹的代表之壹,是古羅馬盲詩人荷馬所作的《荷馬史詩》。可見在精煉簡潔這壹點上,輕靈的中國古詩,略勝於西方冗長的史詩。當然,二者功能不同,不能進行直接對比,但簡潔仍是大部分中國古詩的特點。

 雖然形式簡潔,但中國古詩的內涵,可壹點都不簡單。膾炙人口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兩句,短短二句十字,卻從心靈與現實中對壹個遊子進行了雙重剖析,用細膩的畫筆勾勒出了壹個遊子思鄉懷親的淒涼悵然,並用如此簡潔易懂的語言描繪了壹幅畫面感無窮的景象。這樣細膩的古人情感,用油畫表現太過直白,用其他文學體裁均嫌累贅,還是中國古詩,最適合表達這復雜多樣的景與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古詩的重重意境與層層思想,都熔煉在簡短的文字之中了。

 工整易誦讀,也是古詩的壹大特點。有四言、五言、七言,有古體、歌行體,有絕句、律詩……古詩講究節奏與音律平仄,能夠在這樣嚴格的規律之下,做出如此動人的詩賦,中國古詩堪為奇跡!

 中國古詩的特點,還有許許多多,在此就不做壹壹贅述。但身為中國人,身為華夏民族的傳人,我們在為先祖們藝術所折服之同時,要銘記,奮力傳承與發展這樣精妙絕倫的中華藝術,斷不可讓詩賦成為千古絕唱!

 詩歌的作文3

 綿綿的細雨飄灑在江南的天空,散落在楊柳岸,是誰的'衣襟沾上了渭城的輕塵?沈香亭北的繁華消歇落盡,登上遠眺的樓頭,是誰傷懷於壹曲玉樹後庭?當國都殘破,草木蕭瑟之時,是誰看到百花濺淚鳥驚心?在羌笛悠悠,壹片孤城之間,又是誰癡守那不度春風的玉門?

 唐詩宋詞中多少過往的經典與浪漫,織就了我濃濃的古典情懷……

 每讀唐詩宋詞,仿佛自己擎壹把雨傘,漫步於濕潤的江南,想起那哀怨淒婉的故事,想起那古樸的碎石路,其中必然有壹條通向蘇堤、通向沈園、通向傷心橋。唐詩宋詞,向我的心靈訴說著昔時的風情漫漫,竹影依依,九曲回廊,荷花飄香。展現了那芳草萋萋、重重疊疊,斑駁著“錯”與“莫”的斷井頹垣。

 每讀唐詩宋詞,仿佛自己提攜著玉龍,馳騁於塞北的沙場,想起那為國捐軀的悲壯,想起那血染的黃沙道,其中必然有壹條延至樓蘭、延至祁連、延至無定河。唐詩宋詞,向我的心靈訴說著昔時的烽火連綿,鼓角爭鳴,萬裏河山,刀光劍影。展現了那曾經硝煙彌漫、驚天泣地,埋藏著五千貂錦的舊都古城。

 翻開唐詩宋詞,就像進入了壹個色彩斑斕而真真切切的夢……

 尋曲徑而通幽處,看深掩的禪房古木,蕩氣回腸,步明月之光華下,在花間舉酒對影,心神俱醉。蘭舟采蓮,吳越花容依舊嬌,臨池照水,暗香浮動月黃昏,竹枝寄情,東邊日出西邊雨,金戈鐵馬,孤煙長河落日圓。怎不令人擁思古之幽情,慕先賢之雅意,厭紅塵之擾擾,發不如歸去之嘆!

 曾經的詩經與離騷是它的源頭,追隨的元曲與清賦是它的後續,在歷史長河中沈澱下來的唐詩宋詞,用它的經典與浪漫帶給了我濃濃的古典情懷……

 詩歌的作文4

 近年,詩詞大會、詩歌節大受歡迎,詩刊、詩社數量激增;余光中等著名詩人得到了高度贊揚。詩歌這壹古老的語言藝術在當代再次展現出其旺盛生命力,詩歌再次從文字殿堂走入人民的生活。

 從詩經楚辭的低語,到律詩絕句的吟唱,再到宋詞元曲的傾訴,詩歌從文明的源頭隨波飄蕩激起佩環相碰的悅耳曲調。這是壹種歷史傳承與文化烙印,每壹個中國人,自小便種下了詩的種子,這種記憶或許會隨時間淡去,但只要有泉水澆灌,就能立刻蘇醒。詩詞大會等活動,如清泉,喚醒民眾對詩的向往與熱情。

 另壹方面,詩不僅是文化的烙印,也是情感的鑰匙。得意時是“春風得意馬蹄急”的欣喜,失意時是“壹蓑煙雨任生平”的曠達。人生波折起伏,喜怒哀樂,我們都能從中找到***鳴。詩歌不是文學殿堂上供人瞻仰的珍寶,它飽含著生活的情感,是人們不可或缺的文化食糧。

 詩歌藝術的復興背後,是民眾文化追求熱愛的再度覺醒。隨著物質生活趨向飽和,嬉笑的綜藝節目難以滿足現代國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民眾需要的是工作之余尋求寧靜持久的精神食糧。而詩歌這壹古老深厚的藝術形式是最佳選擇,現代人在閱讀詩歌過程中,能於城市喧鬧之中找到壹畝心靈的凈土,獲得心靈滋養與精神慰藉。人們在接受詩歌恩惠的同時,也將現代化的思想反哺詩歌。新時代的詩人,沿著先人足跡,擁動新思想的如椽大筆,寫就新時代的詩篇。詩歌大受歡迎,帶來的將是文化發展的春天。

 同時,在看到詩歌大受歡迎的熱鬧光景外,不要忽視繁華後的荒涼,詩歌進入新世紀後,優秀詩人寥若星辰、傳世之作鮮見,這都是詩歌面臨的巨大困境。要突破圍城,不能只憑詩詞大會等活動的短暫狂歡,關鍵在於讓詩歌真正融入現代生活。活動只是開鑿泉眼,關鍵還在於之後能否細水長流。

 與詩為友,擁詩入夢,將詩意寫入生活。

 詩歌的作文5

 詩意生活源於人們內心的和諧。季羨林曾說過:“真正的和諧,源於人們內心的和諧”。壹個人的生活態度和心裏想法,往往是內心的真實反映。所以特蕾莎修女給每個窮人帶去關愛,袁隆平為饑餓中的人們送去希望。當壹個人內心和諧,帶著對萬物的愛去生活,那麽這個人的生活富有詩意。

 詩意生活也是人們對理想的壹份信念。當壹個人有了自己的理想,並為之去奮鬥、拼搏時,他的生活是富有詩意的,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他創造的不僅僅是詩歌,更是自己對人生價值的新認識,所以他的詩連同他的人***同成就了詩意生活的典範。海德格爾說過,人應當詩意地棲居。我以為,所謂詩意地棲居,指的也就是維護自己的理想不被世俗染黑。

 如何使生活富有詩意?前人告訴我們,詩意生活需要人們從閱讀中汲取養料。讓閱讀成為生活的壹部分,生活才可以變得詩意。詩意生活要人們從儒、道、量、法等家的典籍中去探究為人之道,要從司馬遷的《史記》中開啟歷史明鏡,要從唐詩宋詞之中頓悟文章之法。當妳了解了為人之道,懂得了歷史明鏡,頓悟了文章之法,那麽妳的靈魂便開始得到滋潤。妳的人生便開始富有詩意。

 在當今社會中,擁有物質生活的人非常多,可真正擁有幸福的卻少之又少。很多人以為有錢就是擁有了幸福,有錢就有了詩意,其實他們在得到充足的物質後,心靈會陷入壹種失落和空虛之中,因為他們的生活被忙碌所充斥,被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戒備所充斥,實在是單調無味。

 我們要努力去追求這種詩意生活,帶著愛去生活。當世界充滿愛時,人們才會得到這種“高尚”的詩意生活,生活也會因此而“富”起來。

 詩歌的作文6

 詩造就了情,畫描繪了意。

 現實社會中,又有多少人能體會古代百姓那種悠哉遊哉的情趣呢?從小學到中學,有“陶淵明的朵朵菊花點綴了朦朧的南山,龔自珍的片片落紅幻化成軟軟的春泥,晏殊的獨自徘徊寂寞了曲徑通幽,溫庭筠的脈脈斜暉籠罩著悠悠的碧水”陪伴著我,令我感到絲絲詩情畫意,整個人就像融入了陶淵明、龔自珍、晏殊和溫庭筠的詩中,不能自拔。現在的詩好像遺失了古代的神韻,也沒有了那種令我不可自拔的感覺,是因為自身因素麽?我也弄不懂,我只知道,每當學習古詩,我都有壹種難以表達的情感,還記得有壹首令我難以忘懷的詩——《夢遊天姥吟留別》,描寫了壹幅夢境般的景象,不受物質限制、歡樂的理想世界,表明作者心誌,是我向往的世界之壹。雖然現實生活離理想世界還很遠,但是,我們仍然會懷著向往的心情去看待現在的生活,因為這裏畢竟有壹份屬於我們的氧氣,屬於我們的空間,更幸運的是,有壹對疼愛我們的父母。

 詩,妳讓我懷著“東籬采菊,南山飲茶”的心境,去“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賞“禪房花木,曲徑通幽”,品“荷笠斜陽,青山歸遠”,憶“黃梅時節,棋子燈花”。

 我真的很感謝妳,在我沮喪時,帶我遠離這個不開心的地方,到達另壹個像桃花源般的世界,那裏沒有人與人之間的鬥爭,沒有喧囂,有的只是笑聲,有的只是婉轉而悅耳的鳴叫聲,我喜歡“野外放牧”“蜻蜓點水”給我猶如母愛般的慈祥,暖暖的,像投入母親的懷抱中,任何風雨都不能將我們分離。

 精彩的妳,如細雨過後的梧桐,洗去了浮華,透出青綠。在清閑的午後,在落日黃昏,用眼睛讀妳,用心靈讀妳,我心中的詩。只要妳的存在,我的世界似乎增添了不少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