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贊美音樂的詩句陽春白雪

關於贊美音樂的詩句陽春白雪

1.含有古代樂曲名(如:陽春白雪,高山流水之類的)的詩詞

詩句——作者和出處——提到的樂曲名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元好問《雁丘詞》——招魂

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白居易《琵琶行》——霓裳羽衣曲,六幺(壹名綠腰)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舞。/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長恨歌》——霓裳羽衣曲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杜牧《泊秦淮》——玉樹後庭花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陳叔寶——玉樹後庭花

清音繞畫梁,壹聲壹字,萬種悠揚,高山流水相傾賞。——袁於令《西樓記·病晤》——高山流水

白雪陽春,壹曲西風幾斷腸。——白仁甫《駐馬聽》——陽春白雪

2.以陽春白雪開頭的詩句

以陽春百白雪開頭的詩句有:

“陽春白雪非難和,藻鑒水壺豈足觀。”出自宋代釋師體的《頌古十四首》。”

陽春白雪知難繼,捧對空驚袞繡華。“出自宋代舒坦的《寄臺州使君五首》。

“陽春白雪”是古代琴曲度,相傳是春秋時期晉國樂師師曠創作,也有說是齊國劉涓子所作。唐代顯慶專二年(657),呂才曾依照琴中舊曲為“陽春白雪”配歌詞。《神奇秘譜》將《陽春》列為上卷宮調,將《白雪》列為中卷商調。在《白雪》的解題中說:“《陽春》取萬物知春,和風蕩漾之意;《白雪》取凜然清潔屬,雪竹琳瑯之音。”可見《陽春》《白雪》都是清雅的音樂。

3.五個成語都和音樂有關:高山流水.余音繞梁.曲高和寡.陽春白雪.下裏巴

曲 曲高和寡 異曲同工

弦 弦外之音 改弦更張 更弦易轍 扣人心弦

歌、舞 歌舞升平 長歌當哭 鶯歌燕舞 輕歌曼舞 高歌猛進 四面楚歌 引吭高歌

唱 壹唱百和 壹唱三嘆 夫唱婦隨

板、眼 壹板三眼 有板有眼

金 金聲玉振 金鼓齊鳴 鳴金收兵

鐘 鐘鼎人家 鐘鳴鼎食 黃鐘大呂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黃鐘瓦缶

鼓 壹鼓作氣 旗鼓相當 大張旗鼓 偃旗息鼓 重振旗鼓 緊鑼密鼓 晨鐘暮鼓

鈴 掩耳盜鈴

琴、瑟 琴心劍膽 琴棋書畫 琴瑟之和 琴瑟不調 壹琴壹鶴 人琴俱亡 焚琴煮鶴 對牛彈琴

膠柱鼓瑟

下裏巴人 巧舌如簧 引商刻羽 余音繞梁 陽春白雪 鄭衛之音 高山流水 濫竽充數 靡靡之音

4.琵琶曲陽春白雪的賞析

曲韻優雅的《陽春白雪》

--------------------------------------------------------------------------------

2001-10-13

提到《陽春白雪》,妳或許會想到《下裏巴人》。在《文選》宋玉對楚王中,記載了壹個故

事:說有位唱歌的人,當唱《陽春白雪》時,“國中屬而和者”(跟著唱的人)不過數十人…

…,而當唱《下裏巴人》時,“國中屬而和者”就有數千人,從中不難看出,當時的《陽春白

雪》曲深難學,所以跟著唱的人很少,而《下裏巴人》則通俗易學,故有許多人跟著唱,於是

便留下了“陽春白雪和者蓋寡”的成語。而我們這裏介紹的《陽春白雪》是壹首通欲易懂、意

韻高雅、技巧豐富多變,在民間廣為流傳且為人們的熟知和喜愛的琵琶獨奏曲。“陽春白雪”

四個字,在這裏完全可以顧名思義,它不再承載高雅難懂這樣的含義,而就是它字面的意思,

陽春時節的白雪。

琵琶曲《陽春白雪》主要取材於流傳全國各地的民間器樂牌子曲《老六板》,經過琵琶演奏

家們不斷加工發展而成。這首古典在各個琵琶流派中都有流傳,演奏家們各自發揮才能,不斷

豐富發展, 經過加工處理形成了各自的傳譜。其中最主要的有兩種:壹種最早見於1860年鞠

士木琵琶譜抄本《閑敘幽音》,名為《六板》***十段。再有就是1929年沈浩初編著出版的《養

正軒譜》,稱為《陽春白雪》***十二段。後人稱它們為《大陽春》,由於結構龐大而松散,所

以現在彈這些傳譜的人已很少了。

現在在全國比較流行的是由上海派琵琶的奠基者汪昱庭先生根據鞠士林的《六板》改編刪節

成七段的《陽春白雪》。每段都有壹個小標題,分別為:壹、獨占鰲頭;二、風擺荷花;三、

壹輪明月;四、玉版參禪;五、鐵策板聲;六、道院琴聲;七、東臯鶴嗚。這些標題都很文雅

富有詩意,可惜的是這些標題都與樂曲的內容沒有壹點聯系,樂曲絲毫沒有標題所提示出來

的那種儒雅飄逸的氣息和幽靜超脫的宗教色彩。樂曲樸實、輕盈、歡快,描繪是壹派大地回春

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曲作者所以要寫這樣小標題,完全出於文人們的風雅之舉

這在過去流傳的樂曲中最屢見不鮮的。

《陽春白雪》的結構,采用了中國古典傳統的“起、承、轉、合”的形式。樂曲第壹段“獨

占鰲頭”,是全曲的主題,核心樂句旋律歡快、優美、流暢,節奏輕愉活潑,呈現出春風蕩漾

楊柳輕拂,鳥嗚花間,溪水潺潺的情景。

第二段“風擺荷花”和和三段“壹輪明月”是樂曲的“承部”。這兩段音樂進壹步深入發展

主題再現。旋律由低音區到高音區,曲調清晰、熱情,使音樂進入第壹個高潮,通過音樂讓

我們領略到春滿大地,百花爭艷的無限風光。

第四段“玉版參禪”,第五段“鐵策板聲”,第六段“道院琴聲”是樂曲的轉部。在這裏,

運用了琵琶特有的技法:拍、摭分、交弦、連續滑音、泛音等等,使音樂多姿多彩,引人入勝

牽人情思。

第七段“東臯鶴嗚”是全曲的合部。和平***處第二段有點相同。描寫人們對大自然無限熱愛

和對幸福生活追求向往的思想感情。音樂,是壹種有準備的完成。我們知道結果,卻依然滿懷

期待,於是,春天,就在禁錮的依次打破中來到。

弦外音

牌子,即曲牌。南北曲或民間小曲壹類,不屬於板腔體結構的曲調,用於戲曲、曲藝的填詞

創作或作器樂曲演奏。每壹曲牌均有壹特定的名稱,俗稱“牌名”。這些牌名,或出自原曲歌

詞的部分詞句,或提示原曲的主要內容,或表明原曲的的出處,或略示其音樂的特點,頗為多

樣,有的可以從中見出該曲牌的來歷。如[梁州序]、[伊州令],即明示曲牌的來歷,也說明它

們和唐大曲有關;[唐兀歹]、[者刺古‘則是少數民族曲名的音譯,等等。但絕大數的牌名和

曲牌表現的思想感情內容並無必然的聯系,而只是壹種標誌,表明它是怎樣的曲調,如《老六

板》。同名的曲牌,其曲調乃至詞格,往往不盡相同。而被作器樂曲牌的變化往往更大。

5.描寫音樂的優美句子

宛如陽春白雪 ,天籟之音,真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啊!

繞梁三日,余音不絕.歡快灑落在心窩裏,宛如壹些活潑輕盈的精靈,在為心靈進行壹次洗禮.

歌聲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細細聽來,壹種深沈卻飄然出世的感覺會理科占據認得心頭,仿佛壹切塵囂都已遠去,只有這天籟之音.

讓人陶醉在優美的音樂旋律裏而"沈醉不知歸路".

宛如"又綠江南岸"的春風,悄聲無息

如"隨風潛入夜"的春雨,潤物無聲

更如朗照松間的明月,清幽明凈.

讓人深在浮世中,卻有皓月當空,清風徐徐之感

這首歌聲音悠揚婉轉,純潔好聽.

溫暖明凈的歌

返璞歸真的童樂

優美的靈魂,優美的歌謠

擁有陽光般溫暖美好的歌曲

清純不壹般的歌

天籟之音

氣勢恢弘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