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莊子)
3、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5、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尊老愛幼能使家庭更加和睦
1、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誌。——《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壹則以喜,壹則以懼。——《論語》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壹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壹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2.關於孝親敬老的詩句名言典故有哪些1.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3.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孟子
4.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5..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壹樣。——(德)歌德
6.我們有誰看到從別人處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從父母處所受的恩惠更多呢?——色諾芬
7.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8.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富勒
9.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10.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羅素
11.父母的美德是壹筆巨大的財富。——賀拉斯
12.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維斯冠
13.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14.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15.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3.關於敬老愛老的古詩(壹定要古詩,唐詩宋詞1、墨萱圖·其壹
元代: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譯文:燦燦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
南風吹著萱草,搖擺著是為了誰吐露著芬芳?
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行的遊子是那樣的苦啊!
對雙親的奉養每天都在疏遠,孩子的音訊每天都不能傳到。
擡頭看著壹片雲林,聽到慧鳥的叫聲思念起來至此很是慚愧。
2、母別子
唐代: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壹始扶行壹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譯文:母別子,子別母,白天的陽光似乎都因為悲傷而失去了光彩,哭聲中無限淒苦。
壹家人住在關西長安,丈夫身居大將軍的高位,去年立了戰功,又被加封了爵土。
還得到了賞賜的金錢二百萬,於是便在洛陽娶了如花似玉的新婦。
新婦來了不滿足,就要丈夫拋舊婦;她是他掌上的蓮花,我卻是他們眼中的釘子。
喜新厭舊是俗世的常情,這本來也不足為悲,我就要收拾行裝,無奈地離開。但悲傷的是,留在丈夫家的,還有兩個親生的小孩。
壹個才剛剛會扶著床沿走路,壹個才剛剛能夠坐起來。坐著的孩子啼哭,會走路的孩子牽著我的衣服。
妳們夫婦新歡燕爾,卻讓我們母子生離死別,從此不得相見。
此時此刻,我的心有訴不出的悲苦,人的薄情啊,還不如林中的烏鵲,母鳥不離開小雛,雄鳥總在它們身旁呵護。
此情此景,倒象是後園的桃樹,曾經遮蔽著花房的花瓣已經隨風落去,幼小的果實還將掛在梢頭經歷霜雪雨露。
新人新人妳聽我說,洛陽有無數的紅樓美女。
但願將軍將來又立了什麽功勛,再娶壹個比妳更嬌艷的新婦吧。
3、別老母
清代: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譯文: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幹了。
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淒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4、思母
宋代:與恭
霜殞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
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譯文:我多少次坐在花下吹簫,銀河紅墻對我來說是那樣的遙遠。
眼前的星辰已不是昨夜的星辰,我為了誰在風露中佇立了整整壹夜呢?
纏綿的情思已盡如抽絲的蠶繭,宛轉的心已經像被剝的芭蕉。
回想起她十五歲時在那月圓之夜的情景,可嘆我手中的這杯酒竟已無法消除心中的憂愁。
5、清明
宋代: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壹丘。
譯文:清明佳節時分,桃紅李白,竟相綻放,猶如笑臉。田野上那些長滿雜草的墳墓令人感到淒涼。
春雷滾滾,驚醒了冬眠中的龍蛇百蟲,及時的春雨滋潤著郊原上柔和的草木。
古有齊人出入墳墓間乞討祭食以向妻妾誇耀,也有介子推拒絕做官而被大火燒死。
他們是貧賤愚蠢還是賢能清廉,至今又有誰知道呢?現在留下來的只不過是滿目亂蓬的野草而已。
4.關於敬老的詩句秋登蘭山寄張五 (孟浩然)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醉重陽節。 過故人莊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九日齊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重陽席上賦白菊 (白居易)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白霜。
還似今朝歌舞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酌金花酒,萬裏同悲鴻雁天。 蜀中九日 (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日作 (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裏,不知能有菊花無。 九日 (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枝字 (韋安石) 重九開秋節,得壹動宸儀。
金風飄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覽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臨深應在即,居高豈忘危。 踏莎行 (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辛棄疾) 夜月樓臺,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
是誰秋到便淒涼?當年宋玉悲如許! 隨分杯盤,等閑歌舞,問他有甚堪悲處?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近多風雨。 醉花蔭 (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沈醉東風·重九 (關漢卿) 題紅葉清流禦溝,賞黃花人醉歌樓。 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壹片愁, 誰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文森)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 野曠雲連樹,天寒雁聚沙。
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 采桑子·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壹年壹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裏霜。 重陽 (文天祥) 萬裏飄零兩鬢蓬,故鄉秋色老梧桐。
雁棲新月江湖滿,燕別斜陽巷陌空。 落葉何心定流水,黃花無主更西風。
幹坤遺恨知多少,前日龍山如夢中。 重陽到 成沁蓉 重陽到,來敬老。
妳敬老,我敬老, 我們壹起來敬老! 街上見老問個好, 公交車上讓讓老, 世界將會更美好! 重陽節 成沁蓉 童子放學歸來早, 壹見老人問個好。 九九重陽歡聚情, 快樂夕陽無限好! 外壹首: 人生最美桑榆晚, 最是夕陽紅滿天。
幼時苦讀寒窗下, 青年勤奮盼夢圓。 中年努力幹事業, 老邁樂享天之年。
唯願身心皆康健, 暮年人生比蜜甜。 另壹首: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5.急1朦朧時候 父親 是壹座大山 坐在他肩頭 總能看的很遠、很遠——父親的愛總是那麽深沈!
2.壹束鮮花,為媽媽送去節日的問候!壹段留言,向媽媽表達心中的感激!壹次行動,讓媽媽見證妳的成長!
3.《回憶我的母親》中說:“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誌,鼓勵我走上革命道路。”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懂得是父母撫育我們成長,我們更要愛父母,愛自己的家。
4.敬愛的父母/是您給了我生存的身軀/從第壹聲啼哭開始/您就將愛心傾註/您用甘甜的乳汁把我餵養/您用愛的雨露滋潤我成長/您用平凡而樸實的語言教我生活、做人/您是我生活中的第壹個老師/我們將用愛的行動來報答您的養育之恩!
5.滿懷深情地表達了對父母的愛戴和孝敬,我們壹定要永遠記住父母的養育之恩,做愛家孝父母的好孩子。
6.爸爸媽媽哺育我們成長,我們應該熱愛自己的家,尊敬父母。尊敬父母,也應該尊敬所有的長輩。愛長輩,向長輩學習,是我們尊敬長輩的具體表現,也是少先隊員的壹種美德。讓我們把這種美德發揚下去吧!
7.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意思就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壹位的。壹個人假如他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的話,那麽他又怎麽可能去愛身邊的人更不可能愛自己的國家了。
8.老壹輩革命家朱德在《回憶我的母親》中,以無限的深情贊頌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毛主席在接到母親病危的家書時,晝夜上路,日夜兼程,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大哭,悲痛之中寫下了《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宋慶齡。孝心至誠,在母親靈前“飲泣不已”;陳毅探母,非要給癱瘓的母親洗衣服;等等。這些都是告訴我們要尊老,敬老,愛老!
9.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我壹定好好學習,努力學習知識,不再讓父母再為我多操心。我覺得我現在只有好好的學習才是真正的孝順父母,在未免,我也會用我的壹顆真心去關心身邊的老人。“施人玫瑰,手留余香”這不正是我們社會上所提倡的麽。
10.以董永賣身葬父“感天動地仙配凡”的剪紙作品為最,稱得上是剪紙藝術直接浸潤孝文化汁液、纏綿孝文化情結的經典之作,這情結,恰如它所表現的七姐與董永那種“剪不斷,雕不散,解不開”的生死情緣! 如果用壹句話來概括說,就是:壹紙雕花刻琴心,壹剪神韻寄孝情!
6.關於“孝親敬老”的古詩有哪些1、《座右銘》
陳子昂(唐)
事父盡孝敬,事君貴端貞。
兄弟敦和睦,朋友篤信誠。
從關重公慎,立身貴廉明。
待幹慕謙讓,蒞民尚寬平。
理訟惟正直,察獄必審情。
謗議不足怨,寵辱詎須驚。
處滿常憚溢,居高本慮傾。
詩禮固可學,鄭衛不足聽。
幸能修實操,何俟釣虛聲。
白珪玷可滅,黃金諾不輕。
秦穆飲盜馬,楚客報絕纓。
言行既無擇,存歿自揚名。
2、《封泰山樂章.太和》
張說(唐)
孝敬中發,和容外彰。騰華照宇,如升太陽。
貞璧就奠,玄靈垂光。禮樂具舉,濟濟洋洋。
3、《飲後戲示弟子》
白居易(唐)
吾為爾先生,爾為吾弟子。孔門有遺訓,復坐吾告爾。
先生饌酒食,弟子服勞止。孝敬不在他,在茲而已矣。
欲我少憂愁,欲我多歡喜。無如醞好酒,酒須多且旨。
旨即賓可留,多即罍不恥。吾更有壹言,爾宜聽入耳。
人老多憂貧,人病多憂死。我今雖老病,所憂不在此。
憂在半酣時,尊空座客起。
4、《孝敬皇帝挽歌》
劉祎之(唐)
戒奢虛蜃輅,錫號紀鴻名。地葉蒼梧野,途經紫聚城。
重照掩寒色,晨飆斷曙聲。壹隨仙驥遠,霜雪愁陰生。
5、《水龍吟·閭丘大夫孝終公顯嘗守黃州》
蘇軾(宋)
閭丘大夫孝終公顯嘗守黃州,作棲霞樓,為郡中勝絕。元豐五年,余謫居黃。正月十七日,夢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樓中歌樂雜作。舟中人言:公顯方會客也。覺而異之,乃作此詞。公顯時已致仕在蘇州。
小舟橫截春江,臥看翠壁紅樓起。雲間笑語,使君高會,佳人半醉。危柱哀弦,艷歌余響,繞雲縈水。念故人老大,風流未減,獨回首、煙波裏。
推枕惘然不見,但空江、月明千裏。五湖聞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雲夢南州,武昌東岸,昔遊應記。料多情夢裏,端來見我,也參差是。
7.形容尊老的詩句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2、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莊子)3、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5、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6、名望三朝老更尊 宋 歐陽修 《答和呂侍讀》7、尊賢優老朝家美 宋 歐陽修 《太傅相公入陪大祀以疾不行聖恩優賢詔書俞允》8、奇特老尊宿 宋釋心月 《頌古二十壹首》9、四海人才尊壹老 宋 孫應時 《寄史同叔開叔》。
8.關於孝親敬老的詩歌1、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壹壹孟子
2、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壹壹《呂氏春秋》3、孝子不識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壹壹莊子
4、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壹壹莊子
5、禮者,斷長續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壹壹荀子
6、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7、父母者,人之本也。壹壹司馬遷
8、事親以敬,美過三性。壹壹墊虞
9、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壹壹武則天
10、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誌。壹壹《禮記》
11、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壹壹《禮記》
1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壹則以喜,壹則以懼。壹壹《論語》
13、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
之憂。”ーー《論語?為政》
14、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壹壹孔子
15、長幼有序。壹壹孟子
1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壹壹孟子
1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壹壹孟子18、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壹壹孟子19、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壹壹孟子
20、事,孰為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壹壹孟子
21、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壹壹孟子
22、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壹壹孟子
23、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壹壹孟郊24、內睦者,家道昌。壹壹林逋
25、慈孝之心,人皆有之。壹壹蘇轍
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