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三父子寫的《六國論》,誰寫的最好?
蘇洵、蘇軾、蘇轍,“壹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比高。”他們都論六國,獨抒己見,各有千秋,而蘇洵更為老練,略高壹籌。 蘇轍,人較年青,激情飽滿。認為六國滅亡,“蓋未嘗不咎其當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應該責備六國謀臣察士沒有充分認識韓、魏在戰略上的重要性,缺乏遠見,胸無大局,貪圖小利,背棄謀略,自相殘殺,讓秦有機可乘,各個擊破。觀點鮮明突出,見解獨特新穎,論證充分有力,語言簡潔明快,筆挾感情,文勢縱橫,充滿了年輕人的朝氣和激情。 蘇軾,年長壹些,見識廣博,看問題全面、理性。認為“秦並天下,非有道也,特巧也,非幸也。然吾以為巧於取齊,而拙於取楚,其不敗欲於取楚者幸也。”總的來說,秦吞並六國,不是天命,只是巧勝,不是幸運,是總的戰略正確。具體說來,巧在取齊,笨在取楚,取楚不敗是幸運。六國呢,有抗秦有事秦,有聯合相救,有毀盟不助,主要是該合不合,該打不打,終至滅亡。這樣就有主有次,有正有反,避免了“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勝利全對,敗則全非”的片面性。分析全面透徹,文章嚴謹周密。時敘時議,時感時嘆,筆法靈活;引經據典,比喻推測,運用自如;或長或短,或整或散,句式多變。顯示出成熟的穩重和大家的風範。 三篇文章傳世,父親蘇洵的文章更有影響。引的是戰國故事,用的是歐陽文忠公的筆意,澆的是自己心中的塊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