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由物及心指的是哪壹種詩歌表現手法?

由物及心指的是哪壹種詩歌表現手法?

由物及心是詩歌的壹種表現手法“興”。

由物及心可以理解為“先寫其他的事物,再引出自己心裏想說的內容”。 興,是詩歌的壹種表現手法。它的特點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如《詩經》第壹首“關關睢鳩,在河之洲”,先說睢鳩這種感情專壹的鳥兒,再引出男子對他所愛戀之人的癡心愛慕。 

詩歌的表現手法之壹是興是借他物來引出此物的意思,相當於現在的象征修辭方法。 賦、比、興,是詩經的主要三種表現手法。起興,鋪陳,鋪墊,鋪襯。萬綠叢中壹點紅,烘托氣氛,拋磚引玉。

詩歌傳統手法

《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壹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

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註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詩經》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詩經》中的《螽斯》《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

興:是托物起興,即借某壹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

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朱熹更明確地指出:“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如《詩經》中的《關雎》《桃夭》等篇就是用“興”的表現手法。

這三種表現手法,壹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