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牡丹花雍容華貴歷來受人贊賞,但是壹個宋代詩人卻無情批判了它

牡丹花雍容華貴歷來受人贊賞,但是壹個宋代詩人卻無情批判了它

少年時代我們曾經學過周敦頤的《愛蓮說》。這個文學家寫到“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可見我們國家人民對於牡丹花的喜愛,已經有了非常深遠的歷史。

也確實如此,牡丹花雍容華貴,代表著古代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代表著他們內心對於美好未來的盼望。而且那也是壹種生活態度。對於古代經歷多災多難的人們來說,牡丹花的華貴,就是他們所渴望生活的樣子。

但是,文化史上向來不缺乏不壹樣的聲音,此所謂百家爭鳴。值得註意的是,宋代壹個詩人就對於牡丹花提出了不壹樣的看法。雖然很多人由衷贊賞牡丹花的雍容華貴,但是這個詩人卻對牡丹花給予了無情的批判。

有詩為證:

棗花至小能成實,桑葉雖柔解吐絲。

堪笑牡丹如鬥大,不成壹事又空枝。

這首古詩的題目是《詠牡丹》,作者是宋代詩人王溥。這個詩人在宋朝開國的時候是占據非常重要地位的,是幫助趙匡胤建立宋王朝的得力幹將之壹,曾經擔任北周以及宋朝的宰相,可謂位高權重。

他的這壹首古詩,卻打破了古人對於牡丹花的那種看法。“棗花至小能成實,桑葉雖柔解吐絲”,在這首古詩的前兩句當中,詩人分別以“棗花”和“桑葉”作為舉例,認為“棗花”雖小但是卻能夠“成實”,結出果實;桑樹葉“雖柔”,看上去並沒有什麽特別之處,但是卻能夠拿來養蠶,讓蠶吐蠶絲,可以做成絲綢。

在繼續了前面這兩句古詩、這兩種作物的鋪墊之後,詩人在最後提出了古詩的論點。“堪笑牡丹如鬥大,不成壹事又空枝”,可笑的是牡丹花長的那麽大,就如同升鬥那麽大,最終卻什麽果實都沒辦法解出來,最後只能是“不成壹事”,只能收獲壹個光禿禿的“空枝”。

所以這個詩人的基本論點也就非常清楚了,在他看來,棗花雖然很小,但是卻能夠結出果實;桑樹葉雖然很柔,但是卻能夠用來養蠶;牡丹花長這麽大有什麽用呢?等到花敗了以後,最後也只能剩下壹個光禿禿的枝丫,談何美觀?

顯然這個詩人是從實用性的角度來進行評價的,他之所以看重棗花和桑葉,是因為他們更加富有現實的價值;牡丹花除了花期開得好看之外,最後什麽都剩不下,實在沒有任何可誇耀之處。

而且從詩人的這個觀點加以引申,我們還可以發掘出更深層的道理。就如同現在很多的人,在壹生當中最好的年紀卻不好好珍惜,最後只能收獲“不成壹事又空枝”的結局。雖然詩人在原詩當中並沒有體現出這樣的觀點,但是詩歌本身仍然可以帶給我們更深的思考。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