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蟬鳴太噪的詩句

關於蟬鳴太噪的詩句

1.描寫蟬鳴聲很吵的句子

蟬鳴聲中,我細細地傾聽著文學的聲音,傾聽著靈魂深處的聲音,這些聲音,像種子壹樣種在了我們這些學員的心裏,幾年時間過去,有的,已經開出了絢麗的花朵……生命中有這樣壹段文學的日子,多好!

八月,天氣熱。雞熱得耷拉著翅膀,狗熱得吐出舌頭,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樹上不停地叫著“知了,知了”。

晨間聽蟬,想其高潔。蟬該是有翅族中的隱士吧。高踞樹梢,餐風飲露,不食人間煙火。那蟬聲在晨光朦朧之中分外輕逸,似遠似近,又似有似無。壹段蟬唱之後,自己的心靈也跟著透明澄凈起來,有壹種“何處惹塵埃”的了悟。蟬亦是禪。

午後也有蟬,但喧囂了點。像壹群遊吟詩人,不期然地相遇在樹陰下,閑散地歇它們的腳。拉拉雜雜地,他們談天探詢,問候季節,倒沒有人想作詩,於是聲浪陣陣,缺乏韻律也沒有押韻,他們也交換流浪的方向,但並不熱心,因為“流浪”其實並沒有方向。

我喜歡壹面聽蟬壹面散步,在黃昏。走進蟬聲的世界時,正如欣賞壹場音樂演唱會壹般,如果懂得去聽的話。

2.關於“夏夜,蟬聲蛙鳴”的詩句有哪些

1、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宋代趙師秀《約客》

譯文:梅雨時節家家戶戶都被煙雨籠罩著,長滿青草的池塘邊上,傳來陣陣蛙聲。

2、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壹片。_南宋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譯文:皎潔的月光從樹枝間掠過,驚飛了枝頭喜鵲,清涼的晚風吹來仿佛聽見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裏,耳邊傳來壹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討論,說今年是壹個豐收的好年景。

3、雨餘林外夕煙沈,忽有蛙聲伴客吟。——唐代詩人吳融《西京道中聞蛙》 。

譯文:雨後的樹林外傍晚煙雲低沈,忽然有青蛙的叫車伴隨著旅客的吟唱。

4、竹深樹密蟲鳴處 , 時有微涼不是風。——《夏夜追涼》 宋楊萬裏

譯文:遠處的竹林和樹叢裏,傳來壹聲聲蟲子的鳴叫;壹陣陣清涼的感覺也迎面飄來。可是,這並不是風,或許就是大自然寧靜的涼意吧。

5、晝長吟罷蟬鳴樹,夜深燼落螢入幃。——《四時讀書樂》 元-翁森

譯文:白天變長了,讀完書以後,聽聽蟬兒在樹上的鳴叫;夜晚讀書時,燈花壹節節落下,還有螢火蟲飛入帷帳。

3.蟬鳴的詩句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靜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玄鳥,即燕子)(《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鳴蟬厲寒音,時菊耀秋華”(潘嶽《河陽縣作二首) “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 “園柳吟涼久,嘶蟬應序驚”(隋 王由禮《賦得高柳鳴蟬》) “造化生微物,常能應候鳴”(唐 許裳《聞蟬》) “高蟬多遠韻,茂樹有余音”(宋 朱熹《南安道中 》) “流音繞叢藿,余響徹高軒”(南朝 蕭子範《後堂聽蟬》) “清吟曉露葉,愁噪夕陽枝.忽爾弦斷絕,俄聞管參差” (唐 劉禹錫《酬令孤相公新蟬見寄》)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泉溜潛幽咽,琴鳴乍往還.長風剪不斷,還在樹枝間.”(唐 盧仝《新蟬》)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宋 辛棄疾《西江月·月夜行黃沙道中》) “得飲玄天露,何辭高柳寒”(南朝陳·劉刪《詠蟬詩》) “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唐·戴叔倫《畫蟬》)。

4.關於秋蟬的詩句

1、早蟬孤抱芳槐葉,噪向殘陽意度秋。也任壹聲催我老,堪聽兩耳畏吟休。得非下第無高韻,須是青山隱白頭。 《早蟬》

2、月出先照山,風生先動水。亦如早蟬聲,先入閑人耳。壹聞愁意結,再聽鄉心起。渭上新蟬聲,先聽渾相似。 《早蟬》

3、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斜陽千萬樹,無處避螳螂。《畫蟬》

4、壹雨壹番晴,山林冷落青。莫侵殘日噪,正在異鄉聽。《聞蟬》

5、壹聲初應候,萬木已西風。偏感異鄉客,先於離塞鴻。 《聞蟬》

6、新蟬終夜叫,嘒嘒隔溪濆。杜宇仍相雜,故人聞不聞。 《聞新蟬寄桂雍》

7、新蟬忽發最高枝,不覺立聽無限時。正遇友人來告別,壹心分作兩般悲。《聞蟬感懷》

8、蕭條旅舍客心驚,斷續僧房靜又清。借問蟬聲何所為,人家古寺兩般聲。《秋蟬聲》

9、細聲頻斷續,審聽亦難分。仿佛應移處,從容卻不聞。《聽新蟬寄張晝》

10、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壹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蟬》

11、鬢蟬似羽。輕紈低映嬌嫵。憑闌看花,仰蜂粘絮。春未許。寶箏閑玉柱。東風暮。 《垂絲釣》

12、蟬發壹聲時,槐花帶兩枝。只應催我老,兼遣報君知。 《聞新蟬贈劉二十八》

13、蟬鳴兮夕曛,聲和兮夏雲。白日兮將短,秋意兮已滿。 《聽早蟬歌》

14、蟬眼龜形腳似蛛,未曾正面向人趨。如今饤在盤筵上,得似江湖亂走無。《詠蟹》

15、蟬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病覺離家遠,貧知處事難。《與友人會》

16、楚人方苦熱,柱史獨聞蟬。晴日暮江上,驚風壹葉前。《和尉遲侍郎夏杪聞蟬》

17、風蟬旦夕鳴,伴葉送新聲。故裏客歸盡,水邊身獨行。 《風蟬》

18、高蟬旦夕唳,景物浮涼氣。木葉漸驚年,錦字因絡緯。稍斷當窗夢,更淒臨水意。清香筍蒂風,曉露蓮花淚。《聞蟬》

19、荷香清露墜,柳動好風生。微月初三夜,新蟬第壹聲。乍聞愁北客,靜聽憶東京。我有竹林宅,別來蟬再鳴。 《六月三日夜聞蟬》

20、火雲初似滅,曉角欲微清。故國行千裏,新蟬忽數聲。 《聞蟬》

21、嬌聲嬌語。恰似深閨女。三疊琴心音壹縷。趓在綠陰深處。 《清平樂(詠蟬)》

22、今朝蟬忽鳴,遷客若為情。便覺壹年謝,能令萬感生。《新蟬》

23、六月初七日,江頭蟬始鳴。石楠深葉裏,薄暮兩三聲。壹催衰鬢色,再動故園情。西風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早蟬》

24、落日早蟬急,客心聞更愁。壹聲來枕上,夢裏故園秋。《聞早蟬》

25、門柳不連野,乍聞為早蟬。遊人無定處,入耳更應先。 《早蟬》

26、齊女屏幃失舊容,侍中冠冕有芳蹤。翅翻晚鬢尋香露,聲引秋絲逐遠風。旅館聽時髭欲白,戍樓聞處葉多紅。《新蟬》

27、清心自飲露,哀響乍吟風。未上華冠側,先驚翳葉中。《詠蟬》

28、散影玉階柳,含翠隱鳴蟬。微形藏葉裏,亂響出風前。《賦得弱柳鳴秋蟬》

29、山蟬秋晚妨人語,客子驚心馬亦嘶。能閱幾時新碧樹,不知何日寂金閨。若逢海月明千裏,莫忘何郎寄壹題。《晚山蟬》

30、深藏高柳背斜暉,能軫孤愁減昔圍。猶畏旅人頭不白,再三移樹帶聲飛。《晚蟬》

31、夕陽門巷荒城曲,清間早鳴秋樹。薄翦綃衣,涼生鬢影,獨飲天邊風露。朝朝暮暮。奈壹度淒吟,壹番淒楚。尚有殘聲,驀然飛過別枝去。《齊天樂(蟬)》

5.描寫夏天蟬鳴的詩句

閑聽蟬鳴讀蟬詩

蟬,俗稱知了,也叫螞蛣鳥、蛣蟟猴,世界上現有3000多種。在我國,科學家已發現200種左右,並根據其生長季節,將其分為春蟬、夏蟬、秋蟬。春蟬鳴聲尖而高,夏蟬鳴聲響亮,秋蟬的鳴聲聽起來有些哀轉。雌蟬不會鳴叫,故稱“啞蟬”,古希臘詩人薩拉朱斯曾有兩句非常幽默的《詠蟬》小詩:蟬的生活多麽幸福呀,因為它們有不會開口的太太。

雖然說雄蟬被人們譽為“不知疲倦的歌手”,但它唱歌卻不是用嘴,而是靠胸腹部的壹對鳴器。這鳴器內有氣腔,外有響板,氣流從氣腔中沖出,響板和全身震動,便發出了聲音。昆蟲學家經過長期研究發現,雄蟬的歌唱能反映出天氣的變化。例如,眾蟬齊鳴,是好天氣,蟬鳴嘎然而止,預示著暴風雨即將來臨;天氣陰沈,忽有蟬鳴,說明天氣即將放晴。唐朝著名詩人許裳在《聞蟬》壹詩中就有明確表述:“造化生微物,常能應候鳴”。唐朝另壹位大詩人白居易則在《六月三日夜聞蟬》壹詩中告訴人們在蘇州壹代,蟬鳴開始是在每年的農歷六月初:“微月初三夜,新蟬第壹聲。”

蟬的幼蟲生活在土壤裏,吸食植物的根,成蟲時吸食植物的汁。然而,古人卻誤以為蟬靠飲露為生,因而把蟬視為高潔的昆蟲,不少文人雅士也就寫下眾多的詠蟬詩,或寄托自己的理想,或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漢代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寫道:“濯淖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遊塵埃之外”,這裏以蟬為比喻,高度贊揚了屈原的高風亮節,不隨波逐流。隋朝舊臣虞世南,才高學廣,為人正直,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並深得器重。他有感而發,寫了壹首《詠蟬》詩:“垂縷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已遠,非是藉秋風”,意思是說,只要立身高潔,不需憑借任何力量,自可聲名遠揚。而晚唐詩人李商隱滿腹經綸,抱負高遠,卻想不到陷入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不受重用,潦倒終身。因而在聽到蟬鳴之後,便由蟬的立身高潔,聯想到自己的清白,於是以《蟬》為題作詩壹首:“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壹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詩人抓住蟬的特點,以情作詩,為情造文,詩中的蟬可謂是作者自己的影子。

與頌揚蟬的高潔相反,詠蟬詩中也有譏諷蟬的汙濁的。唐末詩人陸龜蒙和羅隱各作有壹首《蟬》詩。在陸龜蒙的筆下,蟬是卑鄙無能之輩:“只憑風作使,全仰柳為都;壹腹清何甚,雙翎薄更無”。而在羅隱的筆下,蟬則是趨炎附勢之徒:“大地工夫壹為遺,與君聲調偕君綏。風棲露飽今如此,應忘當年滓濁時”。兩詩借蟬言誌,對唐末的社會腐敗、官場汙濁,進行了有力的諷刺和批判。曾擔任任侍禦史的唐代詩人駱賓王,在高宗儀鳳三年(公元678年)受人誣陷被以貪贓罪名下獄。身陷囹圄的詩人在聞聽蟬鳴後,聯想自己的遭遇,便吟出壹首也寫過壹首《詠蟬》詩:“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沈。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該詩借蟬抒懷,對當時社會的落後險惡進行了披露,並對自己政治上的不得意進行了描寫。全詩取譬貼切,用典自然,語多雙關,於詠物中寄情寓興,由物到人,由人到物,達到了物我壹體的境界。

蟬聲響亮而高遠,對此許多詩人也進行了生動的描寫。南北朝時期梁朝辭賦家蕭子範曾作有《後堂聽蟬》壹詩:“試逐微風遠,聊隨夏葉繁,輕飛避楚雀,飲露入吳園。”全詩緊扣聽蟬,壹句壹事,筆墨變幻,追新出異,如今讀起來,似乎可使人們聽到夏蟬的鳴聲,看到夏蟬的活動。唐代詩人虞世南則作有壹首題為《蟬》的詩:“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全詩表面是重寫蟬聲的遠揚,實際是借以比賢德之人自然聲名遠播,並不需要外在的憑藉,顯然是對人的品格美的贊頌,讀之可從中悟出些道理。而唐代另壹位詩人盧仝則作有《新蟬》壹詩:“泉溜潛幽咽,琴鳴乍往還。長風剪不斷,還在樹枝間。”短短幾句,便把蟬鳴的聲音描寫得栩栩如生,那聲聲吟唱像幽咽的流泉,仍然響在人們耳邊。而宋代詞人王沂孫所作的 《齊天樂·蟬》托物抒懷,在描寫蟬鳴的聲音中流露封建士人對國家破敗、身無所托的悲傷:“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余音更苦!甚獨抱清商,頓成淒楚。”

此外,唐朝詩人雍陶也作有壹首《蟬》詩:“高樹蟬聲入晚雲,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時各得身無事,每到聞時似不聞”,清代詩人朱受新作有《詠蟬》壹詩:“抱葉隱深林,乘時慧慧吟。如何忘遠舉,飲露已清心”,南朝詩人陳正見偶得壹首《賦得秋蟬和柳應衡陽王教詩》:“秋雁寫遙天,園柳集驚蟬;競噪長枝裏,爭飛落木前。風高知響急,樹近覺聲連;長楊流喝盡,詎識蔡邕弦”,這些詩作雖同樣是即景寫景,描寫蟬鳴,讀之卻有壹番清新別致的機趣。

6.關於蟬鳴的詩句有哪些

1、《夏夜追涼》 宋-楊萬裏 原文: 夜熱依然午熱同 , 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 , 時有微涼不是風。 譯文:夏天的中午,天氣炎熱,想不到夜晚還是那麽熱。

打開門,到月光下去站壹會兒吧。 這時,遠處的竹林和樹叢裏,傳來壹聲聲蟲子的鳴叫;壹陣陣清涼的感覺也迎面飄來。

可是,這並不是風,或許就是大自然寧靜的涼意吧。 2、《塞上曲》 唐-王昌齡 原文: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並客,皆***塵沙老。

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譯文:知了在枯禿寂寥的桑林鳴叫,八月的蕭關道氣爽秋高且冷清。

出塞後再入塞氣候變的寒冷,關內關外盡是枯黃趴地的蘆草。自古來河北山西的英雄豪傑,都與塵土黃沙伴隨到老。

莫學那自恃勇武不愛惜生命的遊俠,自鳴不凡地把紫色的駿馬誇耀。 3、《四時讀書樂》 元-翁森 原文: 修竹壓檐桑四圍,小齋幽敞明朱暉。

晝長吟罷蟬鳴樹,夜深燼落螢入幃。 北窗高臥羲皇侶,只因素稔讀書趣。

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壹曲來薰風。 譯文:新長出來的竹子垂壓著屋檐,屋子四周種滿桑樹。

我的小書齋安靜敞亮,射入燦爛的陽光。白天變長了,讀完書以後,聽聽蟬兒在樹上的鳴叫;夜晚讀書時,燈花壹節節落下,還有螢火蟲飛入帷帳。

只因為向來深知讀書的樂趣,我在北面的窗戶下閑適地躺著,就像遠古時候羲皇時代的人壹樣逍遙自在。讀書的樂趣是無窮的,好比沐浴著煦暖的南風,用瑤琴來彈奏壹曲。

4、《聞蟬》 宋-遊九言 原文: 悄悄山郭暗,故園應掩扉。 蟬聲深樹起,林外夕陽稀。

譯文:慢慢地山邊都變暗了,老園子的門半開著。老樹上的蟬聲開始鳴叫,樹林外的太陽開始下落。

5、《蟬》 唐-虞世南 原文: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譯文:蕭疏梧桐之上,蟬兒低飲清露,蟬聲清脆響亮,回蕩樹林之間。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視群蟲,不用借助秋風,傳聲依然遙遠。

7.關於蟬的詩句

蟬 ——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壹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蟬 [唐初]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駱賓王 《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沈。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齊天樂·蟬 王沂孫

壹襟余恨宮魂斷,年年翠陰庭樹。乍咽涼柯,還移暗葉,重把離愁深訴。西窗過雨。怪瑤佩流空,玉箏調柱。鏡暗妝殘,為誰嬌鬢尚如許?

銅仙鉛淚似洗。嘆攜盤去遠,難貯零露。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余音更苦。甚獨抱清高,頓成淒楚。漫想熏風,柳絲千萬縷。

齊天樂·蟬 仇遠

夕陽門巷荒城曲,清音早鳴秋樹。薄剪綃衣,涼生鬢影,獨飲天邊風露。朝朝暮暮。奈壹度淒吟,壹番淒楚。尚有殘聲,驀然飛過別枝去。

齊宮往事謾省,行人猶與說,當時齊女。雨歇空山,月籠古柳,仿佛舊曾聽處。離情正苦。甚懶拂冰箋,倦拈琴譜。滿地霜紅,淺莎尋蛻羽。

齊天樂·蟬 周密

槐薰忽送清商怨,依稀正聞還歇。故苑愁深,危弦調苦,前夢蛻痕枯葉。傷情念別。是幾度斜陽,幾回殘月。轉眼西風,壹襟幽恨向誰說。

輕鬟猶記動影,翠蛾應妒我,雙鬢如雪。枝冷頻移,葉疏猶抱,孤負好秋時節。淒淒切切。漸迤邐黃昏,砌蛩相接。露洗餘悲,暮煙聲更咽。

現代人詠蟬詩句

《秋蟬》

裊裊迎來二月天,阡上農夫說豐年。

待到清秋白露日,又是秋風送秋蟬。

?an=0&s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