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韓愈在潮州治理才八個月的時間,為什麽潮州的江山卻能改姓韓?

韓愈在潮州治理才八個月的時間,為什麽潮州的江山卻能改姓韓?

韓愈(768—824),字退之,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中唐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貞元八年(792)中進士,先後任監察禦史、陽山縣令、河南縣令、法曹參軍、尚書職方員外郎、國子博士、行軍司馬、潮州刺史、袁州刺史、刑部侍郎、京兆尹等職。唐代古文運動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與蘇軾並稱“韓蘇”,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韓愈有雙重人格,他的命運曲折不定。但無論怎樣,韓愈不務虛,是個幹實事的好官。

韓愈25歲中進士,29歲開始走上政治道路,卻在功名與仕途上屢受挫折。

韓愈壹生中先後被貶到外地任官多次,僅到嶺南廣東就有兩次。

貞元十九年(803),韓愈看到百姓生活疾苦,便向朝廷上書,但遭到小人的陷害,被貶為陽山(今屬廣東省)縣令。這年底,韓愈冒著嚴寒,趕往遙遠而貧窮的嶺南。 面對陽山的荒蕪景象,韓愈不禁長嘆壹聲:“陽山真是天下最窮的地方!”

但他沒有消沈,而是深入民間,幫助百姓解決生活困難;來到田間地頭,參加山民的耕作和魚獵活動,給百姓幹實事。

他發現此地的耕作方式與中原大不相同,農人揮動笨重的鋤頭開墾著松軟的沙地,很吃力,效率低。韓愈就畫了圖,讓鐵匠照著圖樣打造了壹把專門用來翻沙的農具。農人們使用後,都說翻地快,重量輕,用起來不累人,挺好。

老百姓是最講實惠的,他們奔走相告,說陽山來了個好官,同時大家紛紛打造這種工具,快速推廣。壹時間爐火熊熊,鐵匠鋪生意也被激活了。

韓愈還發現,這裏不但經濟落後,飲食也不科學——老百姓壹日三餐都是將農作物的根莖煮了吃,這樣既不利於消化又容易患腸胃病。韓愈就把中原人的飲食方式介紹給當地人,大家很樂意接受,從而改變了落後的飲食習慣。

百姓們感激韓愈,非常擁戴他。韓愈初到時水土有些不服,這可急壞了陽山人民,人們幾乎把偏方全拿來了,紛紛為他抓藥治病。

由於韓愈經常實施些惠民政策,深受百姓敬愛,有些人家生了孩子,就以他的姓或字為名。

韓愈還在陽山傳播中原文化,如在牧民山創辦書院,處理完自己的工作後親自教導學生。壹大批青年慕名投奔他的門下,吟詩論道。而韓愈自己所寫的作品,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也都很可觀。今天我們從書本上依然能看到他的很多優秀詩文。

書院有個學生很聰穎,但讀起書來相當馬虎,不求了解文意。為培養這個人才,韓愈帶他去連江釣魚,講解讀書的方法。後來此人考中進士,在當地引起極大轟動。人們為了紀念韓愈,便在他釣魚育人的地方築起亭臺,取名“釣魚臺”。

由於韓愈的到來,陽山曾壹度改名為韓邑,湟川改名為韓水,牧民山改名為賢令山。直到今天,這裏還有望韓橋、望韓門、尊韓堂等,贊美韓愈的政績與德行。壹直到清代,還有人寫詩懷念他:“陽山終不窮!天下知韓公。至今賢令山,何人繼高風?”

韓愈在陽山只生活1年多,卻跨了3個年頭。在這裏,老百姓擁護他,他心情很愉快;但有壹樣總是讓他不爽,就是水土不服,所以他想調走。

元和十四年(819),唐憲宗派使者去鳳翔恭迎佛骨,京城壹時間掀起信佛的狂潮。韓愈不顧個人安危,堅決上表《論佛骨表》,說佛是不可信的,要求將佛骨丟棄在水火之中以了斷天下人的疑惑。

憲宗看完之後非常生氣,要用酷刑處死韓愈。幸好宰相裴度等人極力為他說情,免得壹死,貶為潮州刺史。16年後,韓愈再次長途跋涉來到嶺南。

韓愈任潮州刺史其實也只有8個月。但是他並沒有因為被遠貶而消沈,而是以壹種強烈的責任感和愛民之心,在潮州傳播中原地區先進、發達的農業文明,選拔潮州的優秀人才加以任用。

概括說來:驅鱷魚、為民除害;請教師,辦學校;計庸抵債,釋放奴隸;率領百姓,興修水利,抗擊洪水灌溉田地。

千余年來,潮州擁有了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成為禮儀之邦和文化名城。 特別富有傳奇色彩的是祭鱷魚。當時韓江上有鱷魚出現,傷害百姓與家畜,危害很大。

韓愈在韓江邊擺開了陣勢,壹陣敲鑼打鼓、鞭炮齊鳴之後,投進了豬羊。然後,穿戴講究的韓愈,頭頂蒼天,腳踏大地,面對著滔滔江水,嚴肅地念起了他寫的那篇膾炙人口的不朽文章《祭鱷魚文》。傳說鱷魚就此遷走了。

潮州的人民為感念韓愈,當地的江山都姓了韓:韓江、韓山、韓堤、韓文公祠、景韓亭、昌黎路、祭鱷臺、韓山書院、韓山師範學院,等等。

可見在韓愈的身上被貶不可怕,不為民辦事那才是失去了生活的意義。

編著者語:紀念和感戴韓愈,其實是壹種人文精神和民心所向。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首先韓愈必須是有群眾基礎的;假如沒有群眾基礎,沒有人民的代代傳頌,也就沒有今天我們所了解的“韓愈”。

唐元和十四年,韓愈被貶至潮州,任潮州刺史。他在潮州為官不過短短八個月的時間,卻讓此地的山山水水都隨了韓姓,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韓愈在潮州的這八個月裏,從始至終都在勤勤懇懇地為老百姓辦實事、謀福利,壹心壹意地造福潮州、造福人民,不久便使這偏遠的蠻荒之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環境優美、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富裕、文化底蘊深厚的人間天堂。

“愛民如子,敬民如父,為官壹任,造福壹方”是韓愈的座右銘,他是這麽說的,也的確是這麽做的。

因此,潮州百姓永遠地記住了韓愈,潮州的山水、路堤、亭臺,很多都為紀念韓愈而命名。後人因此贊道:“不虛南謫八千裏,贏得江山都姓韓。” 這是壹份珍貴的、永遠的紀念。

說到韓愈,我不禁想到了同為“唐宋八大家”的蘇軾。

蘇軾和韓愈壹樣,壹生浮浮沈沈,屢遭貶謫,命運格外坎坷。但是無論他被貶黃州、潁州、密州、惠州,還是最後的儋州,每到壹處他都是勤於政事,造福百姓。即使是在他辭世前幾年風燭殘年的歲月裏,他也是竭盡自己所有的力量去建設儋州,為那裏的人民謀福祉。

在儋州時,距離他辭世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但即使是在 健康 每況愈下、痛失愛妻幼子的情況下,他仍然在堅持為人民服務,把儋州這個原本落後原始的蠻荒之地,硬是建設成為了壹個富庶、美麗、文明、尊師重教、文化學術氣息濃郁的文明新城,這份強烈的使命感和 社會 責任感,又曾讓多少人汗顏!

潮州的江山因為韓愈而改了姓氏,杭州也因為蘇軾而留下了他的名姓——如果沒有他指揮修建的“蘇”堤杜絕了水患,就不會有後來安寧繁榮的杭州,也不會有美麗的西湖和三泉映月……

在文學上,蘇軾、韓愈同為聞名中外的“唐宋八大家”;在政治上,他們又都是千古頌揚、倍受愛戴的人民的“公仆”。

他們的才華和人格魅力,將永遠在中國的 歷史 上煥發著光彩……

以前潮汕有條江叫惡溪,溪裏有很多大鱷魚,韓愈左遷到潮汕後寫了《祭鱷魚文》,據說鱷魚聽後就乖乖跑了,此後潮汕民眾改稱此江為韓江。

除這種傳說性質很強的事外,韓愈還幹了很多實事。

1.振文風

據《潮州府誌》載韓愈“以諫迎佛骨謫潮州刺史,首置鄉校,延趙德為師,捐俸百千為舉本,收其贏余給學生廚饌費。自是潮篤於文行”。不僅辦學校還捐款幫助辦學讓學生吃的好,自從潮汕文風大振。

2.改民風

當時潮汕地區流行擄人為奴,韓愈則在潮汕釋放奴仆,禁止此惡習。據唐人皇甫湜所做的《韓文公神道碑》記載:韓愈對“掠賣之口,計庸免之,未相計值,輒與錢贖,及還,著之赦會”。

3.興農本

大文豪韓愈在潮汕寫了諸多祭文,如《祭大湖神文》、《又祭大湖神文》、《祭城隍文》、《祭界石神文》、《祭止雨文》、《祭鱷魚文》。這些祭文都和水有關,除祭神求風調雨順外,韓愈還在潮汕興建水利,留下了很多利民過程。

正因韓愈的這些功績,潮汕人把韓愈奉為城隍祭祀千年,如潮汕有韓文公廟,蘇軾就曾寫過《潮州韓文公廟碑》,也就是說在民眾眼中韓愈應該是神靈,祭祀千年不絕。

但在佛教壹直有韓愈下地獄的傳說,還有壹些佛教人士熱衷論證韓文公老了信佛。在道教韓愈是韓湘子的長輩。

很平常的事,就是當時潮州地區是邊疆,各方面發展還比較落後,人也沒見過什麽世面,突然空降壹位大領導,自然就當神壹樣了!就像潮州現在壹樣,城裏蓋了幾座公廁還要登報吹牛逼壹下。

在潮州,人們提起韓愈,往往不直呼其名,而尊其為韓文公。哪怕是鄉村裏的布衣,都知道韓文公是何其人也——準確來說是何其神也。

也是湘橋區磷溪鎮下轄的美堤村、仙美村、古堤村、後洋堤村、內坑村等八個村莊,在每年九月九日輪流祭拜韓愈。這是壹個重大的節日,舉行隆重的祭拜儀式,並搭建戲棚請來潮劇團演出助興,在外工作的村民都趕回村裏參加祭典。

在祭拜儀式中,村裏的老人主持,老人們身著唐裝,整齊有序地向韓文公畫像行禮。隨後,戲臺上的演員按照習俗身著戲服走下臺來,向韓文公的畫像行禮。

在潮州,從城市到鄉村,韓愈不僅僅是文學世界裏的唐宋八大家之首,不僅僅是壹個 歷史 人物,也被神化。

潮汕人常常將品格高尚、功勞突出的人神化,在廟宇裏供奉起來,世代虔誠朝拜。潮州文化學者陳漢初先生認為,“潮汕人的尊神、祭神風俗是頗有特色的。潮人大體上都神化自然、天象,神化祖先、先賢、民族英雄、帝王和忠臣,並把他們當成神來頂禮膜拜……但也不能簡單地稱之為迷信而壹了了之,應該把它作為壹種特殊的人文現象來分析和對待。”

潮州韓文公祠

但在多神的信仰體系中,韓愈的地位絕對是獨壹無二的,城鄉間許多地方可見韓文公祠。而對韓愈最隆重的紀念則是,當地人直接把當地最重要的江河和山改為“韓江”和“韓山”,潮州人稱之為“江山改姓”。

而且對韓愈的祭拜已經不僅是單純的紀念了,而是將其作為壹種神靈,祈求得到他的護佑。而這種從尊敬幾年到祭祀、神化的變遷,發生在宋代。

北宋神宗和南宋寧宗先後追封韓愈為“昌黎伯”“昌黎公”,配享孔廟,等級大大提升。潮州當地的官宦鄉紳也建立祠廟頌揚和祭祀韓愈,就這樣,韓愈在潮州有了從人到神的轉化。

蘇東坡曾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寫到,“潮人之事公也,飲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禱焉。”足見在宋朝時,潮州人已經將韓愈敬奉為能佑福民眾的神聖了,人們凡有事想求助於神靈時,壹定要到韓廟裏去作祈禱。

清朝乾隆年間,學者檀萃在《楚庭稗珠錄》壹書中記載了潮州女人簇擁到韓文公廟祭拜以祈求生子育後的情形。“潮婦求子必於文公廟,廟祀處處有之,有求無不應者……直視公為多子母矣!”在當時,韓愈竟然還具備了送子觀音的功能。

壹個遠離國家政治中心的邊角地方,壹個被貶黜的士大夫,兩者的命運有過短暫的交集。那是公元819年,韓愈已經51歲,因為勸諫皇帝唐憲宗李純不要過度禮佛,遭到憲宗的不滿,於是從刑部侍郎貶黜為潮州刺史。

潮州離長安城如此之遠,直到今天,這裏的人還自稱為“省尾國腳”。對於遠在長安的皇帝來說,對於韓愈的貶黜有無數種,但他選擇了壹個極為偏遠的地方。可見李純對韓愈有多不滿,也可見韓愈有多失意。

但對潮州這個地方而言,這卻是大幸。盡管韓愈在潮州時間很短,只有7個多月,但在這短短的時間裏,他卻能給潮州帶來長久的影響,這實在令人感嘆。

壹般說來,被貶謫的官員如同罪人,不會積極參政,韓愈卻不然,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刀闊斧連續為百姓做了很多實事和好事。

韓愈在潮州的7個多月內,他主要做四件事:壹是殺鱷魚;二是興修水利,推廣北方先進的耕作技術;三是贖放奴婢。下令奴婢可用工錢抵債,錢債相抵就給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錢贖,以後不得蓄奴;四是興辦教育,請先生,建學校。

祭鱷臺

史料記載,韓愈剛到潮州就聽百姓反映江中的鱷魚之禍,便決心除掉鱷魚,還寫了壹篇《祭鱷魚文》。然後,挑選人使用毒矢射殺鱷魚。至今,韓江中遊沿江鄉村仍然傳承著糊制紙鱷作為香船驅鱷戮鱷的習俗。

韓愈在潮州建立了壹批學堂,大興文化教育。資料介紹,韓愈找來了潮州有名的秀才和他壹起辦學,並將自己在潮州的所有俸祿幾乎全部投入辦學。

自天 “安史之亂”以來,大唐開始呈現衰敗雕頹之象,思想文化界則彌漫著頹廢、消極的風氣,儒、佛、道“三教”矛盾交錯。以韓愈為首的壹些具有用世之誌又信守儒家傳統的士大夫,決心以重新振興儒家精神和經典倫理道德的形式,來挽救 社會 危機,而韓愈也壹生致力於“儒學復古運動”。

韓愈以壹個人之力,不惜觸犯皇帝直言進諫,深處貶黜逆境卻沒有低靡消沈,而能繼續果敢剛毅,勇於任事。宋代大儒張載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而韓愈豈不就是這壹儒家士大夫精神的典範。

韓愈在百越蠻荒之地栽下重教育、重讀書的種子,使得潮州的好學崇文之風尚開始形成,並且延綿千年至今。因此也有“韓愈被貶,潮州受益”的說法。

潮州當地著名文史專家曾楚楠認為,韓愈帶給後代潮州人最大的影響是振興了潮州的教育。“潮州人為什麽崇拜韓文公,從他來了,振興當地教育,文化素質相對大大的提高。”

韓愈開啟的好學之風,在宋代開始顯示出了效果。潮州元代《三陽誌》記載,潮州在南宋時曾有兩座書院,這在當時非常罕見,所謂“潮二書院,他郡所無,文風之盛,亦所不及也。”

“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也成了潮州人的格言,古代潮州文風之盛令人驚嘆。曾楚楠從史誌中發現,在南宋末年潮州人參加科舉的考生超過萬人。而當時潮州人大概7萬戶。

“以壹戶5口人計,整個潮州40萬人。半邊天沒有資格參加科舉,去掉壹半,剩20萬人。上歲數的老人、小孩去掉,青壯年才剩多少。這種文化氛圍如何?”

韓文公祠周邊

韓愈之前,潮州只有進士3名,韓愈之後,到南宋時,登第進士就達172名。潮州人將這壹科舉的***來算給了韓文公。

至今在潮州,總能看到壹些人沈醉於筆墨詩詞的世界裏。曾楚楠有自成壹體的書法。我們壹起吃飯時,在上菜之前他將自己最近寫的壹組詩歌遞給了我。

當地人中書法寫的好,對聯出的好的人總是受到尊重。潮州人家門口的對聯,有楷書、隸書、小篆。配上家家戶戶精心種養的蘭花等植物,精細的雕刻中總有博古架、漁樵耕讀等內容,詩禮傳家、耕讀傳家則幾乎是潮汕地區每壹個規模較大的家族的家訓、祖訓。

潮州地處廣東省的東南隅,三面環山,這種地理位置使潮州被本地人習慣稱作“省尾國腳”,有趣的是,中華文脈卻在這個角落之城傳承至今。1200年多前,被貶官的韓愈開啟了這壹切。

韓愈被貶潮州不足八個月,卻贏得潮州人壹千多年的敬重和崇拜。趙樸初先生說,韓愈“不虛南謫八千裏,贏得江山都姓韓”。

韓愈在潮州主政期間提岀了減免賦稅、興師辦學、廢除奴隸、提倡男女平等壹系列理政理念,得到了廣大民眾支持。這些理念在後續各任官員主政潮州得到了落實。後續各任官員更是功不可沒。

為了提高名氣,所以借助名人。這從古至今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