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點絳唇·春日風雨有感原文_翻譯及賞析

點絳唇·春日風雨有感原文_翻譯及賞析

滿眼韶華,東風慣是吹紅去。幾番煙霧,只有花難護。夢裏相思,故國王孫路。春無主!杜鵑啼處,淚灑胭脂雨。——明代·陳子龍《點絳唇·春日風雨有感》 點絳唇·春日風雨有感 滿眼韶華,東風慣是吹紅去。幾番煙霧,只有花難護。

夢裏相思,故國王孫路。春無主!杜鵑啼處,淚灑胭脂雨。 婉約 , 惜花愛國 譯文及註釋

譯文

美麗的春光映入眼簾,春日東風總是將繁花吹散。幾重煙雨朦朧,只有這些嬌弱的花朵難以庇護。夢裏總是時不時浮現起舊時故國的道路。春天反復無常,在那杜鵑泣血的地方,分不清落花染紅的是春雨還是眼淚。

鑒賞

此詞見於《陳忠裕全集》,借惜花懷人,寄托亡國哀痛與復國希望。正如題中所示,此詞是寫“春日風雨有感”。“春日風雨”,是當時所處的環境、節候和氣氛,而“有感”則是寄離詞人的感慨和情懷。詞之起二句,先揚後抑。此時詞人舉目所見,是“滿眼韶華”,壹片春光。繼而東風乍起,落紅遍地。這壹頓挫,表現了自然界的變化,從而也折射出時代的變化。陳子龍生當明清易代之際,對明王朝懷有深厚感情。在他看來,明代江山無限美好,正如滿眼韶華。可是清兵南下,“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猶如驟起狂風,將萬紫千紅摧殘殆盡。在這裏,詞人用的是比興手法。“韶華”(春光)和“紅”(花),代表美好事物,代表他所熱愛的明代江山和明代人民;而“東風”則是邪惡勢力的象征,也隱喻清兵的南下,“東風”壹辭作貶義者,古已有之,如陸遊《釵頭鳳》“東風惡,歡情薄”,此處只是移用於詞人所憎惡的事物罷了。下面二句,以“幾番”照應前面的“慣”字。說明東風之摧殘百花非止壹次,而是經常如此。“煙霧’二字,補足前句未及寫出的“雨”字。春天的風雨連綿無盡,常常呈現煙霧迷濛的狀態。在東風肆虐、煙雨茫茫的天氣中,百卉雕殘,壹片淒涼,於是詞人不禁發出由衷的慨嘆:“只有花難護!”前幾句造足蓄勢,至此詞人的感情迸發而出,力抵千鈞。在生活中,他奔走呼號,出生入死,力求挽救明朝的危亡,結果毫無效果。因此這壹句正是反映了詞人內心深處的亡國之痛。

下片宕開壹筆,徑寫對明王朝的系念,但在詞的意脈上仍與上片緊密相連。詞人在白天看到風雨摧殘的落花,到了晚上便自然聯想到慘遭踐踏的故國。“夢裏相思”壹句,為艷詞中常語,然而此處用以表達愛國之情,卻非常深刻而又貼切。“王孫”壹辭,通常被理解為貴族子弟,如《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但這裏的本意卻更接近杜甫《哀王孫》中所說的“可憐王孫泣路隅”。在清兵南下之際,朱明的宗室子弟,或流離道路,或輾轉溝壑,唯有少數人如唐王朱聿鍵、魯王朱以海等仍在企圖反抗。此處作者對明代王孫魂牽夢縈,實際上是將復興明代的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可是夢醒之後,依然風雨如磐,落紅成陣。面對如此殘酷的現實,他不得不發出“春無主”的哀嘆。結二句進壹步渲染出這種悲哀情緒,哭出了國家將亡的憂思。句中的“杜鵑”,又名杜宇,相傳是古蜀國的君主望帝之魂所化,它隱於西山,日夜悲啼,口吻常常出血。後人常用杜鵑啼血借指失國之痛。這裏說“淚染胭脂雨”系由“啼血”轉化而來,則杜鵑悲鳴時流出血淚,灑在飄飏落花的風雨中,紅雨滿天,景象壯麗而又悲慘。詞人若非懷有深仇慘痛是寫不出這樣的句子的。用“胭脂”形容雨中落花,前人有杜甫的《曲江對雨》“林花著雨胭脂濕”;而用以兼喻淚水的有李煜的《烏夜啼》“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陳子龍則將這些故實融會貫通,自鑄偉詞,賦予新意,令人讀來便覺有更深刻的意蘊和更強烈的美感。

陳子龍(1608—1647)明末官員、文學家。初名介,字臥子、懋中、人中,號大樽、海士、軼符等。漢族,南直隸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禎十年進士,曾任紹興推官,論功擢兵科給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眾武裝組織聯絡,開展抗清活動,事敗後被捕,投水殉國。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詩歌成就較高,詩風或悲壯蒼涼,充滿民族氣節;或典雅華麗;或合二種風格於壹體。擅長七律、七言歌行、七絕,被公認為“明詩殿軍”。陳子龍亦工詞,為婉約詞名家、雲間詞派盟主,被後代眾多著名詞評家譽為“明代第壹詞人”。

陳子龍

永夜拋人何處去?絕來音。香閣掩,眉斂,月將沈。爭忍不相尋?怨孤衾。換我心,為妳心,始知相憶深。——唐代·顧夐《訴衷情·永夜拋人何處去》

訴衷情·永夜拋人何處去

永夜拋人何處去?絕來音。香閣掩,眉斂,月將沈。

爭忍不相尋?怨孤衾。換我心,為妳心,始知相憶深。 宋詞三百首 , 婉約 , 愛情 , 女子思念壹寸橫波惹春留,何止最宜秋。妝殘粉薄,矜嚴消盡,只有溫柔。當時底事匆匆去?悔不載扁舟。分明記得,吹花小徑,聽雨高樓。——清代·厲鶚《眼兒媚·壹寸橫波惹春留》

眼兒媚·壹寸橫波惹春留

壹寸橫波惹春留,何止最宜秋。妝殘粉薄,矜嚴消盡,只有溫柔。

當時底事匆匆去?悔不載扁舟。分明記得,吹花小徑,聽雨高樓。 婉約 , 寫人 , 追憶悔恨花滿院。飛去飛來雙燕。紅雨入簾寒不卷。曉屏山六扇。 翠袖玉笙淒斷。脈脈兩蛾愁淺。訊息不知郎近遠。壹春長夢見。——宋代·陳克《謁金門·花滿院》

謁金門·花滿院

花滿院。飛去飛來雙燕。紅雨入簾寒不卷。曉屏山六扇。

翠袖玉笙淒斷。脈脈兩蛾愁淺。訊息不知郎近遠。壹春長夢見。 婉約 , 寫花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