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青山不墨千秋畫 為什麽林則徐要做這首詩

青山不墨千秋畫 為什麽林則徐要做這首詩

“青山不墨千秋畫”出自清代林則徐的《林則徐集》,創作背景如下:

這首詩作於壹八四二年八月,林被充軍去伊犁途經西安,詩中表明了林在禁煙抗英問題上,不顧個人安危的態度,雖遭革職充軍也無悔意。

全詩如下: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

青山有色花含笑,綠水無聲鳥作歌。

苦心未必天終負,辣手須妨人不堪。

若能杯水如名淡,應信村茶比酒香。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譯文:翠綠的青山不是擅畫者非凡的筆墨所畫,但永遠象美麗的畫壹樣原色不敗,清澈的水沒有琴玄但是永遠奏響美麗的聲音。青山不需要用墨來畫,也能成就千秋流傳的畫卷;碧綠的溪水沒有琴弦,卻能用潺潺水聲成就萬古回蕩的琴音。

苦心經營的人,老天最終不壹定會辜負他,手段毒辣的人,要小心人家因不堪其辱(而奮起反擊)。如果壹個人能達到把白開水都能當成香茶來品的境界,那麽他應當相信農家的粗茶比酒更香吧。只要對國家有利,即使犧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願,絕不會因為自己可能受到禍害而躲開。

擴展資料:

林則徐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壹品,曾任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1839年,林則徐於廣東禁煙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並將沒收鴉片於1839年6月3日在虎門銷毀。虎門銷煙使中英關系陷入極度緊張狀態,成為第壹次鴉片戰爭,英國入侵中國的借口。

盡管林則徐壹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

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為《海國圖誌》,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啟發作用。

百度百科-林則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