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王昌齡的《出塞》為何被評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

王昌齡的《出塞》為何被評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

唐代是中國古典詩歌發展的黃金時期,盛唐詩歌的星空之下,佳作叠出,星光熠熠,萬象爭輝。然而在這其中,有資格被評為唐詩七絕"壓卷之作"的,卻只有鳳毛麟角的幾首詩,而王昌齡的《出塞(其壹)》就是其中的壹首,可謂是詩中的詩、七絕中的七絕了。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首次將王昌齡《出塞(其壹)》推上唐詩七絕"壓卷之作"的位子的,是明代後七子領袖的李攀龍。"於鱗選唐七言絕句, 取王龍標"秦時明月漢時關"為第壹。""於麟"即李攀龍。明代"七絕壓卷"之爭也由此引發。後七子另壹位領袖王世貞也贊成此說,"李於鱗言唐人絕句當以"秦時明月漢時關"壓卷, 余始不信, 以少伯集中有極工妙者。既而思之, 若落意解, 當別有所取。若以有意無意可解不可解間求之, 不免此詩第壹耳。"《唐詩絕句類選》將這首詩推得更高了:"'秦時明月'壹首為唐詩第壹。"不僅是七絕第壹,甚至是唐詩第壹了。

但也有不少評論家不同意這種觀點。明代胡震亨《》就提出了不同意見:"王少伯七絕宮同閨怨,盡多詣極之作,若邊同"秦時明月"壹絕,發端句雖奇,而後勁尚屬中駟,於鱗遽取壓卷,尚須商榷。"批評此詩起調雖高後勁不足。認為《出塞(其壹)》不足以列為七絕壓卷的評論家們意見集中在第三、四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上。

明孫鑛《唐詩品》更加具體地指出了這首詩的不足之處,"'但使''不教'四字, 既露且率, 無高致, 而著力喚應, 愈覺趣短, 以壓萬首可乎?"直指三四句發議論過於直白淺露,大失含蓄之旨,缺乏咀嚼的余味。當然也有反對者,《唐詩摘抄》就反對這種觀點, "中晚唐絕句涉議論便不佳, 此詩亦涉議論, 而未嘗不佳。"絕句離首即尾,離尾即首,因此貴在含蓄,貴在婉轉回環,貴在余音不絕,而忌淺露直白地大發議論。因此,這種批評也不能說沒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