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歷十五日的詩句 1.有關農歷七月十五日鬼節的古詩詞
有關農歷七月十五日鬼節的古詩詞 七月十五中元節詩詞2.《盂蘭盆道場即事》(明)王彥泓 兩月三喪哭不幹,雁行相對雪衣冠。
紅燈照渡同千盞,翠竹揚旙各壹竿。幾處舊家都夢影,壹叢新鬼暫盤桓。
生未必重相認,但悟無生了不難。3.《中元節有感》(清)王凱泰 道場普渡妥幽魂,塬有盂蘭古意存。
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4.《長安雜興效竹枝體》(清)龐塏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兒競把清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5.《中元舊縣驛夜歌》(淸)夢麟 長河在南鬥在北,叢樹無人月深黑。
破柵殘扉不滿百,夜昏瀝酒家家哭。獨客聞之黯無色,欲見丘隴那可得。
四年此節在異國,但見他人供酒食。孤兒何曾在親側,靈不見我應嘆息。
生不能歡祭遠適,父母生我亦何益。6.《盂蘭盆詞十首其二》(淸)鄭用錫 十萬青蚨撒手哀,曾無富貴到泉臺。
舍身瓦器終求蜜,敵國銅山總化灰。甲乙何人操鬼簿,卵胎有劫付輪回。
紙錢今夕新盈貫,莫便揶揄作態來。七月半鬼節有關古詩詞7.浪淘沙令(民國)汪玢 壹片月華開,天宇無涯。
清波似水掩空來。葵扇桃笙初換了,涼到銅街。
金縷踏青鞋,秋爽尤諧。中元舊俗有沈哀。
今夜盂蘭盆寂寞,誰吊宮槐。8.《滿江紅》(民國)寧調 題註:1908作 歲月遷延,倏過了、中元時節。
空悔恨、花開花謝,不曾將折。帝女新添瑤瑟怨,媧皇慚補中天缺。
想今生、孽果又重圓,紅羊劫。驥伏櫪,心更烈。
虎變鼠,喉為咽。望帝城何在,匈奴未滅。
浪跡東西桃梗斷,閑愁千萬丁香結。檢從來、歷史幾興亡,渾難說。
9.《臨江仙 中元節靈泉禪院盂蘭法會》(當代)周燕婷 修得浮生緣幾世,池塘芳草萋萋。寸心何以報春暉?星空凝望處,珠淚暗垂時。
幾杵疏鐘驚夢覺,諸天花雨紛飛。慈雲壹片去還歸。
連山青不斷,巖水碧無涯。10.《中元夜百花洲作》(宋)範仲淹南陽太守清狂發,未到中秋先賞月。
百花洲裏夜忘歸,綠梧無聲露光滑。天學碧海吐明珠,寒輝射寶星鬥疏。
西樓下看人間世,瑩然都在清玉壺。從來酷暑不可避,今夕涼生豈天意。
壹笛吹銷萬裏雲,主人高歌客大醉。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11.《中元雨中呈子晉》(宋)朱熹徂署尚繁郁,大火空西流。茲辰喜佳節,涼雨忽驚秋。
晼晚蘭徑滋,蕭萷庭樹幽。炎氣壹以去,恢臺逝不留。
刀筆隨事屏,塵囂與心休。端居諷道言,焚香味真諏。
子亦玩文史,及此同優遊。12.《中元》(宋)徐集孫 今朝逢令節,依舊客殊鄉。
禪衲同分席,清齋若過堂。江茶浮水色,野菜帶山香。
忽憶三秋菊,誰鋤小逕荒。13.《觀寺中盂蘭盆會有嘆》(宋)宋伯仁 欣欣來認祖先名,梵杵丁東月二更。
滿地紙錢香篆冷,更無真哭兩三聲。14.中元日午(宋)楊萬裏 雨余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陰不肯移。
蜂過無花絕糧道,蟻行有水遏歸師。今朝道是中元節,天氣過於初伏時。
小圃追涼還得熱,焚香清坐讀唐詩。15.中元日觀法事詩(唐)盧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氣中。
雲迎碧落步,章奏玉皇宮。壇滴黃花露,香飄柏子風。
羽衣淩縹緲,瑤轂輾虛空。久慕餐霞客,常悲習蓼蟲。
青囊如可授,從此訪鴻蒙。
2.有關農歷七月十五日鬼節的古詩詞
有關農歷七月十五日鬼節的古詩詞七月十五中元節詩詞2.《盂蘭盆道場即事》(明)王彥泓兩月三喪哭不幹,雁行相對雪衣冠。
紅燈照渡同千盞,翠竹揚旙各壹竿。幾處舊家都夢影,壹叢新鬼暫盤桓。
生未必重相認,但悟無生了不難。3.《中元節有感》(清)王凱泰道場普渡妥幽魂,塬有盂蘭古意存。
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4.《長安雜興效竹枝體》(清)龐塏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兒競把清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5.《中元舊縣驛夜歌》(淸)夢麟長河在南鬥在北,叢樹無人月深黑。
破柵殘扉不滿百,夜昏瀝酒家家哭。獨客聞之黯無色,欲見丘隴那可得。
四年此節在異國,但見他人供酒食。孤兒何曾在親側,靈不見我應嘆息。
生不能歡祭遠適,父母生我亦何益。6.《盂蘭盆詞十首其二》(淸)鄭用錫十萬青蚨撒手哀,曾無富貴到泉臺。
舍身瓦器終求蜜,敵國銅山總化灰。甲乙何人操鬼簿,卵胎有劫付輪回。
紙錢今夕新盈貫,莫便揶揄作態來。七月半鬼節有關古詩詞7.浪淘沙令(民國)汪玢壹片月華開,天宇無涯。
清波似水掩空來。葵扇桃笙初換了,涼到銅街。
金縷踏青鞋,秋爽尤諧。中元舊俗有沈哀。
今夜盂蘭盆寂寞,誰吊宮槐。8.《滿江紅》(民國)寧調題註:1908作歲月遷延,倏過了、中元時節。
空悔恨、花開花謝,不曾將折。帝女新添瑤瑟怨,媧皇慚補中天缺。
想今生、孽果又重圓,紅羊劫。驥伏櫪,心更烈。
虎變鼠,喉為咽。望帝城何在,匈奴未滅。
浪跡東西桃梗斷,閑愁千萬丁香結。檢從來、歷史幾興亡,渾難說。
9.《臨江仙 中元節靈泉禪院盂蘭法會》(當代)周燕婷修得浮生緣幾世,池塘芳草萋萋。寸心何以報春暉?星空凝望處,珠淚暗垂時。
幾杵疏鐘驚夢覺,諸天花雨紛飛。慈雲壹片去還歸。
連山青不斷,巖水碧無涯。10.《中元夜百花洲作》(宋)範仲淹南陽太守清狂發,未到中秋先賞月。
百花洲裏夜忘歸,綠梧無聲露光滑。天學碧海吐明珠,寒輝射寶星鬥疏。
西樓下看人間世,瑩然都在清玉壺。從來酷暑不可避,今夕涼生豈天意。
壹笛吹銷萬裏雲,主人高歌客大醉。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11.《中元雨中呈子晉》(宋)朱熹徂署尚繁郁,大火空西流。茲辰喜佳節,涼雨忽驚秋。
晼晚蘭徑滋,蕭萷庭樹幽。炎氣壹以去,恢臺逝不留。
刀筆隨事屏,塵囂與心休。端居諷道言,焚香味真諏。
子亦玩文史,及此同優遊。12.《中元》(宋)徐集孫今朝逢令節,依舊客殊鄉。
禪衲同分席,清齋若過堂。江茶浮水色,野菜帶山香。
忽憶三秋菊,誰鋤小逕荒。13.《觀寺中盂蘭盆會有嘆》(宋)宋伯仁欣欣來認祖先名,梵杵丁東月二更。
滿地紙錢香篆冷,更無真哭兩三聲。14.中元日午(宋)楊萬裏雨余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陰不肯移。
蜂過無花絕糧道,蟻行有水遏歸師。今朝道是中元節,天氣過於初伏時。
小圃追涼還得熱,焚香清坐讀唐詩。15.中元日觀法事詩(唐)盧拱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氣中。
雲迎碧落步,章奏玉皇宮。壇滴黃花露,香飄柏子風。
羽衣淩縹緲,瑤轂輾虛空。久慕餐霞客,常悲習蓼蟲。
青囊如可授,從此訪鴻蒙。
3.關於農歷的詩句
關於農歷節日的詩句
1·新年: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壹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挑換舊符。
《青玉案·元夕》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壹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2·端午:
競渡曲 唐·劉禹錫
沅江五月平堤流,吧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楊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鬊鬣動,螮蝀飲汀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余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壹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雲委江之湄。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淩波呈水嬉。
典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亨前水東註。
《賀新郎·端午》南宋 劉·克莊
深院榴花吐,畫簾開,綀衣紈扇,午風清暑。兒女紛紛誇結束,新樣釵符艾虎。早已有,遊人觀渡。老大逢場慵作戲,任陌頭,年少爭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靈均標致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更懷椒醑。誰信騷魂千載後,波底垂涎角黍。又說是,蛟饞龍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當年,醉死差無苦,聊壹笑,吊千古。
3·七夕:秋夕 唐·杜牧
紅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牛織女星。
行香子 宋·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醍兒雨,醍兒風。
3·重陽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踏莎行 辛棄疾
夜月樓臺,
秋香院宇。
笑吟吟地人來去。
是誰秋到便淒涼,
當年宋玉悲如許。
隨分杯盤,
等閑歌舞。
問他有甚堪悲處。
思量卻也有悲時,
重陽節近多風雨。
4·中秋:
中秋月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水調歌頭》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4.關於“中元節”的詩句有哪些
1. 《中元日齋中作》 朱曰藩
陶枕單衾障素屏,空齋獨臥雨冥冥。
輞川舊擬施為寺,內史新邀寫得經。
窗竹弄秋偏寂歷,盂蘭乞食信飄零。
年來會得逃襌理,長日沈冥不願醒。
2. 《中元見月》 邊貢
坐愛清光好,更深不下樓。
不因逢閏月,今夜是中秋。
3. 《中元夜寄道侶》 陸龜蒙
橘齋風露已清余,東郭先生病未除。
孤枕易為蛩破夢,短檐難得燕傳書。
廣雲披日君應近,倒影栽花我尚疏。
唯羨羽人襟似水,平持旄節步空虛。
4. 《中元夜》 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
紅燭影回仙態近,翠環光動見人多。
香飄彩殿凝蘭麝,霧繞青衣雜綺羅。
湘水夜空巫峽遠,不知歸路欲如何。
5. 《中元作》 李商隱
絳節飄飄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權須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臺。
會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
有城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鴆鳥媒。
5.關於八月十五的詩句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中秋月
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
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6.關於正月十五的詩詞
《生查子·元夕》
宋 ·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正月十五夜》
唐 ·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六首·其壹》
唐 · 崔液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正月十五夜燈》
唐 · 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三百內人連袖舞,壹時天上著詞聲。
《十五夜觀燈》
唐 · 盧照鄰
錦裏開芳宴,蘭缸艷早年。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汴京元夕》
明 · 李夢陽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
《上元竹枝詞》
清 · 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
《京都元夕》
金 · 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遊人笑語中。
《元夕二首》
明 · 王守仁
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賴有遺經堪作伴,喜無車馬過相邀。春還草閣梅先動,月滿虛庭雪未消。堂上花燈諸第集,重闈應念壹身遙。去年今日臥燕臺,銅鼓中宵隱地雷。月傍苑樓燈影暗,風傳閣道馬蹄回。炎荒
《元夕無月》
清 · 丘逢甲
滿城燈市蕩春煙,寶月沈沈隔海天。看到六鰲仙有淚,神山淪沒已三年!三年此夕月無光,明月多應在故鄉。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觀燈樂行》
唐 · 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生查子·元夕戲陳敬叟》
宋 · 劉克莊
繁燈奪霽華。戲鼓侵明發。物色舊時同,情味中年別。淺畫鏡中眉,深拜樓西月。人散市聲收,漸入愁時節。
7.從正月到臘月關於農歷節曰的詩句
春節 王安石 《元日》: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宵 盧照鄰 《十五夜觀燈》:錦裏開芳宴,蘭紅艷早年。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元宵 辛棄疾 《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壹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清明 杜牧 《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端午 文秀 《端午》: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夕 杜牧 《七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
中秋 蘇軾 《中秋月》: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蘇軾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重陽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 萸少壹人。
8.關於元宵節的詩句
1、《元夕賜觀燈詩 》
太平時遇元宵節,金臺雪霽流華月。六鰲海上戴山來,萬疊崔嵬壯京闕。
晴巒削出青芙蓉,花開寶炬酣春紅。玉樹瓊枝郁蔥茜,珠宮貝闕光玲瓏。
蓬萊深處五雲繞,清蹕聲傳來輦道。雉尾遙瞻扇影移,螭頭近接爐煙裊。
千官環佩鏗鏘鳴,簫韶叠奏諧春聲。仙馭遙從九天下,祥光燁燁輝彤庭。
天人協應龍顏喜,敕賜開筵玉墀裏。花插烏紗映錦袍,酒斟玉斝浮香蟻。
筵前戲樂年年逢,伶官獻技殊不同。妙舞蹁躚當午夜,清歌宛轉摩蒼穹。
聖皇遠超堯舜德,端拱垂衣臨萬國。九重穆穆自無為,四海熙熙登壽域。
微臣何幸際明時,鹓班叨列承恩私。自知淺薄漸無補,祝頌長歌天保詩。
2、《元宵後聞雁》
昨夜元宵節,今晨鴻雁音。
索居才入耳,為客即驚心。
楚雪江湖遠,燕雲關塞深。
翻然動春興,出戶巳難尋。
3、《大江東去 其四 春日喜雪,次東坡韻 》
新春前後,見三白、真是皇家瑞物。萬裏江山同壹色,晃漾銀城鐵壁。
田父增歡,都人鹹喜,相慶今年雪。瓊樓玉宇,望中掩映雄傑。
長安景色堪誇,指瑤林琪樹,依稀梅發。寂寂千山飛鳥靜,野徑人蹤稀滅。
素奪鷗群,皓迷鶴嶼,翠失長松發。元宵節近,交光應待明月。
4、《送仲指揮南還》
去年送君春已過,花落鶯啼薊門路。今年仍作遠遊人,風雪還家歲行暮。
灤河半夜渡層冰,千裏淮揚十日程。楊子江頭沽酒宿,薊門樹裏聽雞行。
到家應近元宵節,細柳營邊新草發。刀鬥無聲清夜長,旌旗有影蠻煙絕。
去年攜酒送君時,有約封侯來更遲。今年復送長安客,卻憶從前送別詩。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
9.急求關於八月十五的十五首古詩~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入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南齋玩月 王昌齡 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 清輝淡水木,演漾在窗戶。
荏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裏***如何,微風吹蘭杜。中秋月 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中秋月 齊已 空碧無雲露濕衣,眾星光外湧清規。
東林莫礙漸高勢,四海正看當路時。 還許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憐關夜嬋娟影,正對五候殘酒卮。 中秋待月 陸龜蒙 轉缺霜輸上轉遲, 好風偏似送佳期。
簾斜樹隔情無限, 燭暗香殘坐不辭。 最愛笙調聞北裏, 漸看星瀠失南箕。
何人為校清涼力, 欲減初圓及午時。 倪莊中秋 元好問 強飯日逾瘦, 狹衣秋已寒。
兒童漫相憶, 行路豈知難。 露氣入茅屋, 溪聲喧石灘。
山中夜來月, 到曉不曾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劉禹錫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雲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壹顧中,天高地平千萬裏。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雲*(左車右並)欲下星鬥動,天樂壹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並,他年此日應惆悵。 中秋月 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壹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見月和子由 蘇軾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壹杯未盡銀闕湧,亂雲脫壞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
今宵註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艤舟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隨歌板。 青熒滅沒轉山前,浪*(左風右占)風回豈復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上將下蟲)鳴露草。
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壹夢瑤臺客。 中秋登樓望月 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夜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仿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文天祥 照江疊節,載畫舫之清冰;待月舉杯,呼芳樽於綠凈。
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風雨滿城,何幸兩重陽之近;江山如畫,尚從前赤壁之遊。
槁稭申酬,輪嗣布。 滿江紅.中秋寄遠 辛棄疾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雲遮月。
但喚取、玉纖橫笛,壹聲吹裂。 誰做冰壺浮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
問嫦娥、孤冷有愁無,應華發。 玉液滿,瓊杯滑。
長袖起,清歌咽。 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
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 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
念奴嬌.中秋對月 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 風泛須眉並骨寒,人在水晶宮裏。
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 霜華滿地,欲跨彩雲飛起。
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雲來去。 千裏江山昨夢非,轉眼秋光如許。
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 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
《中秋》 (唐)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壹輪滿,長伴雲衢千裏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如有不夠可追問。
10.關於正月十五的詩詞
《生查子·元夕》宋 · 歐陽修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正月十五夜》唐 · 蘇味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上元夜六首·其壹》唐 · 崔液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正月十五夜燈》唐 · 張祜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三百內人連袖舞,壹時天上著詞聲。
《十五夜觀燈》唐 · 盧照鄰錦裏開芳宴,蘭缸艷早年。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汴京元夕》明 · 李夢陽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
《上元竹枝詞》清 · 符曾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
《京都元夕》金 · 元好問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遊人笑語中。
《元夕二首》明 · 王守仁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賴有遺經堪作伴,喜無車馬過相邀。
春還草閣梅先動,月滿虛庭雪未消。堂上花燈諸第集,重闈應念壹身遙。
去年今日臥燕臺,銅鼓中宵隱地雷。月傍苑樓燈影暗,風傳閣道馬蹄回。
炎荒《元夕無月》清 · 丘逢甲滿城燈市蕩春煙,寶月沈沈隔海天。看到六鰲仙有淚,神山淪沒已三年!三年此夕月無光,明月多應在故鄉。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觀燈樂行》唐 · 李商隱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生查子·元夕戲陳敬叟》宋 · 劉克莊繁燈奪霽華。
戲鼓侵明發。物色舊時同,情味中年別。
淺畫鏡中眉,深拜樓西月。人散市聲收,漸入愁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