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跪求關於羅密歐與朱麗葉的論文參考文獻~~~~

跪求關於羅密歐與朱麗葉的論文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東方蘭.論莎士比亞的《冬天的故事》[J].文學研究,1940,(5):.

[2]方平.和莎士比亞交個朋友吧[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3]方平.莎士比亞“天鵝之歌”—《暴風雨》賞析[J].名作欣賞,1995,(1):.

[4]郭華敏.論《暴風雨》中的基督教隱喻系統[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23(5):110-113,.

[5]賀祥麟.莎士比亞[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

[6]華泉坤 張浩.《暴風雨》——莎士比亞後殖民解讀的壹個個案[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28(5):46-52,.

[7]亢西民.莎士比亞戲劇賞析辭典[Z].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

[8]李蕾.《暴風雨》情節的深層隱喻[J].洛陽師範學院學報,2004,23(3):77-80,.

[9]彭鏡禧.發現莎士比亞—臺灣莎學論述集[C].臺灣:貓頭鷹出版社,2000..

[10]邵旭東 王忠祥.《暴風雨》的主題及其它[A].阮坤.莎士比亞新論—武漢國際莎學研討會論文集[C].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4..

李偉民; 何處是安妥靈魂的精神家園——哈姆萊特形象認識辨析 [J];四川戲劇; 2003年06期

姜桂栩; 外國文學研究中的基督教文化視角檢視 [J];文史哲; 2003年05期

於鳳保; 莎士比亞與基督教文化 [D];安徽大學; 2007年

陳敦; 莎士比亞與基督教——從《威尼斯商人》說開去 [J];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5年05期

李玉蓮; 基督教與西方文學 [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 1989年04期

肖四新; 莎士比亞悲劇的宗教解讀 [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4年05期

王本朝; 論宗教文化對西方文學悲劇意識的影響 [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5年04期

從叢; 再論哈姆萊特並非人文主義者 [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 2001年05期

從叢; 論哈姆萊特並非人文主義者 [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9年01期

趙曉梅; 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莎士比亞創作 [J];南通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年01期

王鵬; 莎士比亞戲劇中的懺悔母題 [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年01期

李偉昉; 莎士比亞與《聖經》 [J];洛陽師範學院學報; 2002年04期

黃龍; 莎士比亞文藝觀溯源 [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2年01期

Frye, Roland Mushat; Shakespeare and Christian Doctrine [M];; 1963年

李偉民; 莎士比亞研究——構築起心靈的家園——兼評張沖的《莎士比亞專題研究》 [J];外語研究; 2007年02期

李偉民; 艱難的進展與希望——近年來中國莎士比亞研究述評 [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2006年01期

焦曉燕; 哈代小說與基督教文化 [D];南京師範大學; 2007年

錢佼汝; 小寫的後現代主義:點點滴滴[J]; 外國文學評論; 1991年04期; 60-65

孫家琇; 莎士比亞的《壹報還壹報》[J]; 外國文學評論; 1991年04期; 72-80

張沖; 當代西方莎士比亞變奏二十年(1965—1985)[J]; 外國文學評論; 1992年01期; 123-129

王田葵; 試論拜倫詩歌“驚人的莎士比亞式的豐富多彩”——十九世紀歐美浪漫主義文學歷程論(四)[J]; 零陵學院學報; 1990年04期; 66-73

方平; 小精靈蒲克和莎士比亞的戲劇觀——《仲夏夜之夢》研究[J]; 外國文學評論; 1987年01期; 93-99

鄭土生,肇星; 淺論莎士比亞的藝術特點[J]; 外國文學評論; 1987年01期; 100-106

卞之琳; 了與不了:莎士比亞悲劇研究紀程——《莎士比亞悲劇論痕》前言[J]; 外國文學評論; 1987年01期; 107-110

錢佼汝; 美國新派批評家喬納森·卡勒和分解主義[J]; 外國文學評論; 1987年03期; 22-24

喬納森·卡勒,錢佼汝; 當前美國文學批評中爭論的若幹問題[J]; 外國文學評論; 1987年03期; 25-32

朱虹; 禁閉在“角色”裏的“瘋女人”[J]; 外國文學評論; 1988年01期; 90-94

汪義群; 莎士比亞宗教觀初探 [J];外國文學評論; 1993年03期; 117-124

張慧榮; 從《冬天的故事》看莎士比亞的中立女性觀 [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 2006年03期; 64-66

智慧的作用 [J];領導文萃; 1996年09期; 87

再說莎士比亞何以成為莎士比亞 [J];外國文學評論; 2005年03期; 154-155

閱讀莎士比亞 [J];博覽群書; 2004年12期; 70

杜革非; 分析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第十八首(英文) [J];銅仁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1年02期; 24-25

馬太·阿納德原,曲文敏; 《莎士比亞贊》 [J];河西學院學報; 1988年02期; 104-105

天章; 西柏林世界莎士比亞大會 [J];外語教學與研究; 1986年03期; 73-76

許國璋; 莎士比亞十二贊 [J];外國文學; 1981年07期; 65-72

蕭莎; 莎士比亞何以成為莎士比亞? [J];外國文學評論; 2005年01期; 151-152

孫麗麗; 從毀滅到拯救 [D];山東師範大學; 2003年

厲彥花; 論厄普代克在《兔子,跑吧》中的宗教觀 [D];山東師範大學; 2006年

孫海西; 莎士比亞與湯顯祖戲劇美學觀比較 [D];山東大學; 2005年

矯福軍; 莎士比亞悲劇的思想意蘊 [D];吉林大學; 2004年

宋艷; 莎士比亞喜劇中的女性地位 [D];安徽大學; 2005年

黃淩; 《烏托邦》與聖經暨莫爾的宗教觀 [D];河南大學; 2006年

徐劍瑩; 莎士比亞喜劇中的愛情故事 [D];安徽大學; 2006年

王彥; 艾米莉·狄金森詩中的聖經原型 [D];河北師範大學; 2006年

孫珍; 背棄與頓悟 [D];山東師範大學; 2004年

董莉; 從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管窺其詩學思想 [D];河北師範大學; 2006年

陳茂慶; 戲劇中的夢幻 [D];華東師範大學; 2006年

王誌耕; 宗教文化語境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 [D];北京師範大學; 2000年

臧天嬰; 莎士比亞對傳統的繼承和創新 [A];外國文學論集——世紀末的探索與思考 [C]; 1997年

陳少輝; 莎士比亞與司馬遷死亡觀比較 [A];外國文學論集——世紀末的探索與思考 [C]; 1997年

桑迪歡; 卡夫卡的話語世界——從《城堡》看卡夫卡的語言特色和敘事結構 [A];江西省語言學會第五屆會員大會暨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C]; 2002年

裘克安; 莎士比亞日在中國 [N];人民日報; 2002年

雷鳴; 莎士比亞經典的現代話題 [N];中國婦女報; 2004年

洪蔚; 當莎士比亞遇上電影 [N];科學時報; 2004年

許鈞; “遭遇”莎士比亞 [N];中華讀書報; 2002年

書評人 馬淑艷; 當莎士比亞戴上童話面具 [N];中國圖書商報; 2007年

〔英〕查爾斯·蘭姆瑪麗·蘭姆; 原汁原味品莎翁 [N];光明日報; 2004年

裘克安; 有關莎士比亞的壹些事實 [N];光明日報; 2000年

蘭守亭; 被通俗化的莎士比亞 [N];中華讀書報; 2004年

易沈; 莎士比亞詩作的出版歷程 [N];中華讀書報; 2002年

通訊員 楊英姿 記者 余傳詩; 《讀莎士比亞》:王元化88歲生日收到最可心的禮物 [N];中華讀書報;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