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大觀園,迎面壹山,遮住園中諸景,微露羊腸小道,山上有鏡面白石壹塊留題。[註釋]曲徑通幽處——唐代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詩:“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論詩者以為語帶禪機,認為它說了壹個佛家的道理:要達到能領悟妙道的勝境,先得走過壹段曲折的小路。
2、沁芳
繞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壹脈香。
——園中以“沁芳”命名的有泉、閘和亭,本是“壹帶清流,從花木深處瀉於石隙之中”,漸平闊後,有橋,橋上築亭,亭壓水而成。[註釋]1)沁芳——水滲透著芳香。(2)“繞堤”二句——水光澄碧,好像借來堤上楊柳的翠色;泉質芬芳,仿佛分得兩岸花兒的香氣。“繞堤”、“隔岸”,水在其中。“三篙”,從深度上說水,“壹脈”,從溪形上說水。這壹聯句法特殊,是詩歌煉句修辭的壹種技巧。
3、有鳳來儀
寶鼎茶閑煙尚綠,
幽窗棋罷指猶涼。
——“有鳳來儀”即瀟湘館,它的特征是“數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註釋](1)有鳳來儀——鳳凰是古代傳說中的仙禽,相傳它的出現是壹種瑞應。《尚書.益稷》:“簫韶(舜的樂曲)九成(壹曲終叫壹成),有鳳來儀(呈祥)。”因為傳說鳳是食竹實的,所以借這壹成語命名。(2)“寶鼎”二句——寶鼎,這裏指煮茶的鼎爐。本來,茶沸熱時則有綠煙,棋在著時指頭覺涼。[1] 翠竹遮映,所以疑尚有綠煙;濃蔭生涼,所以似乎仍覺指冷。這壹聯與小說中提到的陸遊詩句“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同屬壹路。從瑣事細節上體察物性事理,以表現壹種閑情逸致。
4、杏簾在望——稻香村
新綠漲添澣葛處,
好雲香護采芹人。
——這是題大觀園中人工造成的田野山莊的對額。[註釋](1)杏簾在望、稻香村——因為此處“有幾百枝杏花,如噴火蒸霞壹般”,賈政等人想題作“杏花村”,還叫人做壹個酒幌,用竹竿挑在樹梢頭,以湊合唐代杜牧《清明》詩:“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賈寶玉嫌題額陋俗,以為不如因舊詩“紅杏梢頭掛酒旗”題作“杏簾在望”,或據“柴門臨水稻花香”稱為“稻香村”。唐代許渾《晚至章隱居郊園》詩:“村徑繞山松葉暗,柴門臨水稻花香。”明代唐寅《題杏林春燕》詩:“綠楊枝上囀黃鸝,紅杏梢頭掛酒旗”,(2)“新綠”句——新綠,指新鮮的春水。澣,俗寫作“浣”,洗濯。葛,蔓生植物,多長於山間,煮取它的纖維,在長流水中捶洗幹凈後,可以織布制衣。《詩.周南.葛覃》:“薄(語助詞)澣我衣(指葛衣)。”這句從田莊背山臨水寫。(3)“好雲”句——好雲,指雲能生色,又兼喻“噴火蒸霞壹般”的杏花,所以說“香爐”。以雲喻盛開的花是詩中常例。芹,指水芹菜,多長於水邊。《詩.魯頌》:“薄采其芹。”兩句說村野人的事,同用《詩》語,寫山、水、杏花諸景,字面上不說出,都是舊詩技巧上的講究。
5、蓼汀花漵
——自稻香村轉過山坡,撫石依泉而進,過眾花圃,“忽聞水潺潺,出於石洞,上則蘿薜倒垂,下則落花浮蕩”,留題於此。[註釋](1)蓼汀——汀,汀洲,水邊平沙。“蓼汀”壹詞當從唐代羅業《雁》詩“暮天新雁起汀洲,紅蓼花開水國愁”想來,但意境蕭索,所以元春看了說:“‘花漵’二字便好,何必‘蓼汀’?”(2)花漵——漵,浦,水邊。“花漵”壹詞當從唐代崔國輔《采蓮》詩“玉漵花爭發,金塘水亂流”想來。
6、蘅芷清芬
吟成豆蔻才猶艷,
睡足荼蘪夢亦香。
——[註釋](1)“吟成”句——豆蔻,指草豆蔻,春天開花,密集成穗狀花序,花初生時卷於嫩葉中,俗稱含胎花,以喻少女。唐代詩人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這句說,吟成杜牧那樣的豆蔻詩後,才思還是很旺。“才猶艷”程高本作“詩猶艷”則是後人胡改,“猶”字沒有著落,不成文理。(2)“睡足”句——荼蘪,薔薇科植物,春末開花。這句因修辭技巧兼兩層意思:壹是花枝軟垂無力像睡夢沈酣;壹是人在花氣中睡夢也香甜。這壹聯內容“香艷”,是古代上層社會的生活情趣。
7、紅香綠玉
——這是賈寶玉擬題怡紅院的,後來元春將它改為“怡紅快綠”,賜名“怡紅院”。紅香綠玉——先是壹個清客說題“崇光泛彩”,寶玉以為“此處蕉、棠兩植”,不宜偏題。為什麽說偏呢?因為“崇光泛彩”用的是蘇軾《海棠》詩:“東風渺渺泛崇光(增長著的春光)”,只說了海棠,漏了芭蕉,所以用“紅”“綠”兼顧。
這些題園景的額對,內容上都是風月閑吟,但題額對的情節在小說中卻是不可缺少的。小說中主要人物的種種活動都在大觀園的背景上展開,作者通過賈政、清客和寶玉巡看新告竣的大觀園,擬題匾對,壹開始就把園的規模、方位、建築布局、山水特色等等作了全面的介紹和重點的描繪。如果沒有這壹情節,我們很難設想用其它什麽方法能使結構繁復、景物眾多的大觀園很快地就在我們讀者心目中留下如此清晰、深刻的印象。這樣的安排,正是作者高出於壹般的才能平庸的小說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