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迎國慶慶中秋詩詞

迎國慶慶中秋詩詞

迎國慶慶中秋詩詞如下:

1、七絕·中秋賞菊:鐘熾耀

壹年壹度又中秋,菊放東籬品自優。傲雪淩霜花更艷,拚將風韻溢清幽。

2、七律·中秋賞月話中興:莫官濟

月到中秋分外明,和諧社會頌河清。復興大業民為本,譜寫鴻篇日與新。八面物豐人氣旺,四方風起水生煙。堅持改革推前進,富國強邦步不停。

3、七絕·中秋盼團圓:黎家骍

手足相爭莫記仇,前嫌捐棄樂千秋。炎黃世胄情緣厚,壹統神州萬眾謳。

4、七律·中秋賞月臺海寄情:李民森

中秋賞月盡三更,把酒臨風卻動情。煮豆燃萁傷舊痛,雁行折翼誤新程。塤篪合奏金甌固,冰雪消融俎豆賡。回暖潮流甘露降,喜承酥雨茂庭荊。

5、七絕·告後昆:陳炳基

美韓軍演值中秋,黃海遊戈有隱憂。長夜思親驚夢在,認清敵友慎籌謀。

擴展資料:

中秋節(Mid-Autumn Festival),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得此名。

據說此夜月亮最大最圓最亮。從古至今人們都有中秋之夜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其起源於上古時代, 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源自對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看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

據《周禮》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農歷八月中旬,又是秋糧收獲之際,人們為了答謝神祗的護佑而舉行壹系列儀式和慶祝活動,稱為“秋報”。中秋時節,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

因此,後來祭月的成分便逐漸為賞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漸褪去,而這壹節慶活動卻延續下來,並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北宋時期,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明清時期,中秋始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在千百年傳承中幾經流轉變換,最終以“闔家團圓”的精神指向成為今天中秋節的主要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