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誰能給我呂本中的簡介?

誰能給我呂本中的簡介?

呂本中(1084- 1145), 字居仁, 世稱東萊先生,壽州人, 詩人, 詞人, 道學家. 詩屬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詩話>>, <<東萊先生詩集>> 等. 詞不傳, 今人趙萬裏<<校輯宋金元人詞>> 輯有<<紫微詞>>,<<全宋詞>> 據之錄詞二十七首.呂本中詩數量較大, 約壹千二百七十首. 錢鐘書認為"他的詩始終沒有擺脫黃庭堅和陳師道的影響, 卻還清醒輕松,不像壹般江西派的堅澀"①, 錢基博認為"其為詩骨力堅卓, 亦得法庭堅, 妥帖自然過之, 而才力高健不如, 所以格較渾而語為駑"②,以上確為中肯之評. 呂氏早年過著詩酒風流的生活, 效法陳師道黃庭堅, 詩風輕松流美,"清芙可愛"③. 二十歲左右戲作<<江西詩社宗派圖>>,使"江西派"定名. 雖然未把自己列入其中, 但後人多視其為"江西派". 後期推崇李白蘇軾. 南渡後, 時有悲慨時事之作, 詩風也更為渾厚.詞作雖僅二十七首, 但亦有佳評. 王灼謂其詞"佳處"亦"如其詩"④. <<嘯翁詞評>>謂其詞"工穩清潤"⑤.其詞多為小令,題材範圍偏小,偏重於個人情感的抒發,不及詩作之渾厚. 主要寫離愁別恨, 風花雪月, 村色野景,南渡流寓江左後亦有思鄉懷國之作. 詞風新奇清麗, 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下面就以其幾首佳作為例淺論其詞作的三個特點.

編輯本段清麗自然的民歌情調

陳如江謂呂本中詞"流動明暢,清麗自然,詞風格與韋莊之疏放為近,呈現出清新流美的民歌風味,是對小令的開拓"⑥.以此篇<<采桑子>>而言: 采桑子 恨君不似江樓月, 南北東西, 南北東西, 只有相隨無別離. 恨君卻似江樓月, 暫滿還虧, 暫滿還虧, 待得團圓是幾時 此類佳作在唐詩宋詞中可以找出不少,要能使人讀後尤有余味經久不忘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張炎<<詞源>>雲:"詞以意為主,不要蹈襲前人語意。"作詞本當如此。但構思容易,變成語言確很難不變的平淡無奇。劉勰<<文心雕龍·神思>>雲:"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實而難好"即是此意。佳作看似妙手偶得實際上卻包含了作者的無窮心血。 這首詞寫離愁別恨,無壹用典,詞句極平常,但卻別有風味,全無文人氣。<<長恨歌>>寫死別,故恨無絕期;此詞寫生離,故歸即無憾,只求團圓。上片寫其南北漂泊,東西奔走,只有江樓月亮伴隨左右,思"君"之情甚濃。此處"南北東西"反復使用,既指人的漂泊,又指月的相隨,白描之下,感情自然流露出來。"恨君"也是民歌中經常出現的題材,只是此處的"恨君"實為思"君"念"君",而"無別離"卻是難相隨。"無"只是作者心頭的美好願望而已。下片"恨君卻似江樓月"和上片"恨君不似江樓月"壹字之差,"暫滿還虧"亦如"南北東西"反復使用,深具民歌的重疊之美。而以"江樓月"作比:月明隨人"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是多麽的美好,恨不得"君"立刻變成這清空中的明月長伴左右;而月分明也"月虧盈"(元好問<<鷓鴣天>>),"暫滿還虧,暫滿還虧",缺多而滿少,"待得團圓是幾時"?"君"作此月豈不難相聚。同是壹個月亮,在上下片中比擬的情感、表達的內容各不相同,如此困難而又自然貼切,構思精巧,無雕琢的痕跡,實在難得,也頗有民歌的韻味。 若論清新自然,呂居仁詞作中還可以舉出不少例子: <<虞美人>>(平生臭味如君少) "清風也到江南路" <<虞美人>>(平生臭味如君少) "對人不是憶姚黃,實是舊時風味老難忘" <<虞美人>>(梅花自是於春懶) "幾回沖雨過疏籬" <<長相思>>(要相忘) "要相忘,不相忘" <<減字木蘭花>>(去年今夜) "來歲花前,又是今年憶去年" <<滿江紅>>(東裏先生) "門前流水清如玉" 細讀之下,便可知陳如江所言非虛。此類詞作,詞淺而意深,清暢而婉麗,少做作之態,確實是壹時佳作。

編輯本段婉轉淒清的朦朧美

前文曾經提到陳如江認為"詞風格與韋莊之疏放為近"。韋端己詞以白描寫閨情離愁,淡雅清麗,確為神品。呂居仁詞雖未達到這個高度,但也有其自身特點。以此篇"踏莎行"而言,首句"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與不似都奇絕"便有皇浦松、和凝短歌的風味。 踏莎行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與不似都奇絕。 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 記得去年,探梅時節,老來舊事無人說。 為誰醉倒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 花比雪,在詩詞中所用頗多。範成大<<秦樓月>>雲"壹天風露,杏花如雪"即以杏花比雪寫閨情,周密<<清平樂>>亦有句雲"欲梅欲雪天時"。此處雪與梅花同來,且形似色近,故曰"雪似梅花,梅花似雪",此為"似"。而雪色似而神離,"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和靖),少梅花清香之態,故為"不似"。 此篇"梅花"與"雪",如夢境如畫境,極盡迷離之態,似清水出芙蓉。而與下文聯系,此中含義頗多。溫庭筠詞雲"鬢雲欲度香腮雪",雪亦可指女子雪白的皮膚,而非僅僅自然界的白雪而已。梅雪奇絕,暗香浮動,本是賞心悅目之事,但卻"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王夫之<<姜齋詩話>>雲"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壹倍增其哀樂",梅雪最宜賞玩,作者心中有事,卻厭其"惱人",伴以"南樓月",更增其婉轉淒清。此處"南樓月",沒有明說惱人的原因。而有梅有雪有月,歐陽修<<生查子>>"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可知壹二。而"記得去年"等句念下,果然如此。去年探梅,二人***賞,而今物是人非,"老來舊事無人說","為誰醉倒為誰醒",正是"到今猶恨輕離別"。詞起結最難,而結猶是,"到今猶恨輕離別"之句,獨有畫龍點睛之妙。詞至此,方為分明。而先雪再梅繼之以月,如雪中花,將離情委婉道來,別有壹種朦朧美。 宋人寫采蓮歌多矣,而切不可看做少年情侶嬉遊之作。此處采蓮的並非平常女子,而是與作者***遊的歌妓。故采蓮歌多為詠歌妓嬉遊之作。就此篇而言,此"君"為何"君"實在難以查明。呂居仁年少風流,亦詩亦酒,白居易<<贈長安妓人阿軟>>雲"綠水紅蓮壹朵開,千花百草無顏色",千花百草看似春景,實指歌妓。而此處似乎也可以這樣認為。呂居仁詞中亦有"遊詞"⑦即是明證。例如此篇<<西江月>>似乎是才力不可而為之: 西江月 酒罷悠揚醉興。茶烹喚起醒魂。卻嫌仙劑點甘辛。沖破龍團氣韻。 金鼎清泉乍瀉,香沈微惜芳熏。玉人歌斷恨輕分。歡意厭厭未盡。 而<<踏莎行>>(雪似梅花)則不沾香艷氣,獨有婉轉美。

編輯本段深刻精微的感受

葉嘉瑩認為,好的詩歌必須同時具備"深刻精微的感受"和"完美適當的敘寫",況周頤<<惠風詞話>>也認為"寫景與言情,非二事也,善言情者,但寫景而情在其中"。此篇<<南歌子>>恰如其言: 南歌子 驛路侵斜月,溪橋度曉霜。短籬殘菊壹枝黃。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 旅枕元無夢,寒更每自長。只言江左好風光。不道中原歸思、轉淒涼。 "驛路侵斜月,溪橋度曉霜"即為旅途感受。驛路映斜月,溪橋凝曉霜,極清極冷,未著壹字而人已在其中。"短籬殘菊壹枝黃。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農舍短籬中,殘菊寂寞開黃花,使人感覺在深山中度過的重陽格外淒清。北宋亡後詩人流寓江左,家國淪亡之痛極其深沈,而在此,僅輕輕帶過,雖感情凝重而下筆輕靈,實不愧為"完美適當之敘寫"."旅枕元無夢,寒更每自長",原是旅途中常有之事,唯其在此重陽佳節,格外淒然,而"只言江左好風光。不道中原歸思、轉淒涼",江左風光,尤為人稱頌,而此時身在江左,所感覺的只能是淒涼之情--南宋只半壁江山,故園難歸,又怎可言歡?詩的主題至此顯現--並非僅是旅途風物感受而已,更多的是憂時傷亂。 呂居仁雖然少年頗為自在和自得,可以稱得上瀟灑,但為官之後,才可知為官之道亦頗為不易。他先是受佞臣秦檜之苦,再遭棄國離家之痛,加之羈旅行役和世態炎涼的感受,內心非常痛苦。而這種痛苦因為基於其自身的感受更為真切,非平常小曲可比――這卻是"深刻精微之感受"。再看其<<滿江紅>>(東裏先生) 東裏先生,家何在、山陰溪曲。對壹川平野,數間茅屋。 昨夜岡頭新雨過,門前流水清如玉。抱小橋、回合柳參天,搖新綠。 疏籬下,叢叢菊 。虛檐外,蕭蕭竹。嘆古今得失,是非榮辱。 須信人生歸去好,世間萬事何時足。問此春、春醞酒何如,今朝熟。 黃蘇《蓼園詞話》評曰"寫村居樂趣,骨秀神清,玲瓏高韻,由其無機勝也。朗吟壹過,覺陶淵明《歸去來詞》後,有此傑作"。此篇既清麗自然,又能感能寫。"門前流水清如玉","叢叢菊","蕭蕭竹"等筆觸輕快,色澤鮮明,清切婉麗,而"須信人生歸去好,世間萬事何時足"等句,緣景而發,確是作者的深刻感受,觀其所寫之物,實際上情亦在其中,此即所謂的情景交融,也就是"深刻精微的感受"和"完美適當的敘寫"的統壹。 呂居仁詞存世僅二十七首,但細細挑選之下,亦能揀出十多首佳作賞玩,實在難得。他的詞,或清麗淡雅,或淒清婉轉,或新奇拗折,或明白渾厚,雖不及溫飛卿之"句秀",韋端己之"骨秀",李重光之"神秀"(王國維語),亦有自家風味。後人多厚其詩而薄其詞,實在太過偏頗。 註釋: ①錢鐘書,<<宋詩選註>>, 人民文學出版社, 壹九八九年, 壹百壹十五頁 ②錢基博,<<中國文學史>>, 中華書局, 壹九九五年, 六百五十四頁 ③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 人民文學出版社, 壹九六二年 ④王灼,<<碧雞漫誌>> ,巴蜀書社, 壹九九九年 ⑤馮金伯輯, <<詞苑萃編>> 卷五引, 中華書局, 壹九八六年 ⑥陳如江,<<唐宋五十名家詞論>>,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壹九九二年 ⑦金應圭《詞選》後序雲:規模物類,依托歌舞。哀樂不衷其性,慮歡無 與乎情。連章累篇,義不出乎花鳥。感物指事,理不外乎酬應。雖既雅而不艷, 斯有句而無章。是謂遊詞。―――轉引之王國維《人間詞話》 參考文獻: 1 唐圭璋.《全宋詞》.中華書局,1995 2 錢鐘書.《宋詩選註》.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 3 錢基博.《中國文學史》.中華書局,1995 4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人民文學出版社, 1962 5 王灼.《碧雞漫誌》.巴蜀書社,1999 6 馮金伯.《詞苑萃編》.中華書局, 1986

編輯本段呂本中詞集

呂本中 (1084-1145)原名大中,字居仁,世稱東萊先生,壽州(今安徽壽縣)人。初授承務郎。徽宗宣和六年(1124),為樞密院編修官。後遷職方員外郎。高宗紹興六年(1136),召賜進士出身,歷官中書舍人、權直學士院。因忤秦檜罷官。江西詩派著名詩人。其詩頗受黃庭堅、陳師道影響,又學李白、蘇軾,繼承和發展了江西詩派的風格,詩風明暢靈活。其詞以婉麗見長,也有悲慨時事、渴望收復中原故土的詞作。感情濃郁,語意深沈。代表詞作有《采桑子》、《蝶戀花》、《減字木蘭花》、《生查子》(壹)等,其中《采桑子》描寫壹女子的刻骨相思,從不同角度看同壹個“西江月”,恨戀人“不似”和“卻似”,比喻巧妙,寫法新穎別致,又饒有民歌風味,令人回味無窮,堪稱妙手天成的上乘之作。詞《蝶戀花》結句中的“眉尖壹點”的指代也十分新巧,值得壹提。東萊著有《東萊詩集》、《紫微詩話》、《江西詩社宗派圖》。後人輯有《紫微詞》。 采桑子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 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 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 蝶戀花 巧語嬌鶯春未暮,楊柳風流,恰過池塘雨。 芳草滿庭花滿樹,無情蝴蝶飛來去。 睡起小奩香壹縷,玉篆回紋,等個人分付。 桃葉不言人不語,眉尖壹點君知否。 減字木蘭花 去年今夜,同醉月明花樹下。 此夜江邊,月暗長堤柳暗船。 故人何處,帶我離愁江外去。 來歲花前,又是今年憶去年。 生查子 雙雙小鳳斜,淡淡鴉兒穩。 壹曲渭城歌,柳色饒春恨。 離觴洗別愁,酒盡愁難盡。 寶瑟雁縱橫,誰寄天涯信。 生查子 殘春霧雨余,小院黃昏後。 說道覓新詞,把酒來相就。 酴醿插髻雲,歲歲長如舊。 不是做詞遲,卻怕添伊瘦。 生查子 人分南浦春,酒把陽關盞。 衣帶自無情,頓為離人緩。 愁隨苦海深,恨逐前峰遠。 更聽斷腸猿,壹似聞弦雁。 如夢令 海雁橋邊春苦,幾見落花飛絮。 重到柳行西,懶問畫樓何處。 凝佇,凝佇,十頃荷花風雨。 西江月 渺渺風吹月上,蒙蒙霧挾霜回。 百年心事老相催,人在夕陽落外。 有夢常嫌去遠,無書可恨來遲。 壹杯濁酒兩篇詩,小檻黃花***醉。 西江月 酒罷悠揚醉興,茶烹喚起醒魂。 卻嫌仙劑點甘辛,沖破龍團氣韻。 金鼎清泉乍瀉,香沈微惜芳薰。 玉人歌斷恨輕分,歡意厭厭未盡。 采桑子 亂紅夭綠風吹盡,小市疏樓。 細雨輕鷗,總向離人恨裏收。 年年春好年年病,妾自西遊。 水自東流,不似殘花壹樣愁。 長相思 要相忘,不相忘, 玉樹郎君月艷娘,幾回曾斷腸。 欲下床,卻上床, 上得床來思舊鄉,北風吹夢長。 南歌子 驛路侵斜月,溪橋度曉霜。 短籬殘菊壹枝黃, 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 旅枕元無夢,寒更每自長。 只言江左好風光, 不道中原歸思、轉淒涼。 宣州行 小溪篷底湖風重。吹破凝酥動。 壹枝斜映庾門深。 冷淡無言香泛、月華清。 已經輕瘦誰為***。魂繞徐熙◇。 恥同桃李困春容。 肯向毫端開發、兩雲中。 浪淘沙 柳色過疏籬,花又離披。 舊時心緒沒人知。 記得壹年寒食下,獨自歸時。 歸後卻尋伊,月上嫌遲。 十分斟酒不推辭。 將為老來渾忘卻,因甚沾衣。 清平樂 柳塘新漲,艇子操雙槳。 閑倚曲樓成悵望,是處春愁壹樣。 傍人幾點飛花,夕陽又送棲鴉。 試問畫樓西畔,暮雲恐近天涯。 清平樂 故人何處,同在江南路。 百種舊愁分不去,枉被落花留住。 舊愁百種誰知,除非是見伊時。 最是壹春多病,等閑過了酴醿。 朝中措 病香無力傍欄幹,風雨送春還。 壹枕曉來清夢,無人說似西山。 匆匆笑語,時時邂逅,草草杯盤。 莫謂雜花時候,便忘梅蕊沖寒。 菩薩蠻 客愁不到西池路,殘春又逐花飛去。 今日傍池行,新荷昨夜生。 故人千慮繞,不道書來少。 去住隔關河,長亭風雨多。 菩薩蠻 高樓只在斜陽裏,春風淡蕩人聲喜。 攜客不嫌頻,使君如酒醇。 花光人不會,月色須君醉。 月色與花光,***成今夜長。 菩薩蠻 登樓壹望南山雪,使君風味如新月。 月向雪前明,主人今夜情。 平生相與意,老病猶堪記。 對酒為君歡,酒杯嫌未寬。 虞美人 梅花自是於春懶,不是春來晚。 看伊開在眾花前, 便道與春無分、結因緣。 風前月下頻相就,笑我如伊瘦。 幾回沖雨過疏籬, 已見壹番青子、綴殘枝。 虞美人 平生臭(xiu)味如君少,自是君難老。 似儂憔悴更誰知, 只道心情不似、少年時。 春風也到江南路,小檻花深處。 對人不是憶姚黃, 實是舊時風味、老難忘。 滿江紅 東裏先生,家何在、山陰溪曲。 對壹川平野,數間茅屋。 昨夜岡頭新雨過,門前流水清如玉。 抱小橋、回合柳參天,搖新綠。 疏籬下,叢叢菊。虛檐外,蕭蕭竹。 嘆古今得失,是非榮辱。 須信人生歸去好,世間萬事何時足。 問此春、春醞酒何如,今朝熟。 漁家傲 小院悠悠春未遠,牡丹昨夜開猶淺。 珍重使君簾盡卷。 風欲轉,綠陰掩映欄幹晚。 記得舊時清夜短,洛陽芳訊時相伴。 壹朵姚黃松髻滿。 情未展,新來衰病無人管。 踏莎行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絕。 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 記得舊時,探梅時節。 老來舊事無人說。 為誰沈醉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 浣溪沙 暖日溫風破淺寒,短青無數簇幽欄。 三年春在病中看。 中酒心情渾似夢,探花時候不曾閑。 幾年芳信隔秦關。 浣溪沙 ***飲昏昏到暮鴉,不須春日念京華。 邇來沈醉是生涯。 不是對君猶惜醉,只嫌春病卻憐他。 願為蜂采落殘花

編輯本段呂本中傳

呂本中字居仁,元祐宰相公著之曾孫、好問之子。幼而敏悟,公著奇愛之。公著薨,宣仁太後及哲宗臨奠,諸童稚立庭下,宣仁獨進本中,摩其頭曰:“孝於親,忠於君,兒勉焉。” 祖希哲師程頤,本中聞見習熟。少長,從楊時、遊酢、尹焞遊,三家或有疑異,未嘗茍同。以公著遺表恩,授承務郎。紹聖間,黨事起,公著追貶,本中坐焉。 元符中,主濟陰簿、秦州士曹掾,辟大名府帥司幹官。宣和六年,除樞密院編修官。靖康改元,遷職方員外郎,以父嫌奉祠。丁父憂,服除,召為祠部員外郎,以疾告去。再直秘閣,主管崇道觀。 紹興六年,召赴行在,特賜進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權中書舍人。內侍李琮失料歷,上以潛邸舊人,不用保任特給之。本中言:“若以異恩別給,非所謂‘宮中府中當為壹體’者。”上見繳還,甚悅,令宰臣諭之曰:“自今有所見,第言之。” 監階州草場苗亙以贓敗,有詔從黥,本中奏:“近歲官吏犯贓,多至黥籍,然四方之遠,或有枉濫,何由盡知?異時察其非辜,雖欲抆拭,其可得乎?若祖宗以來此刑嘗用,則紹聖權臣當國之時,士大夫無遺類久矣。願酌處常罰,毋令奸臣得以藉口於後世。”從之。 七年,上幸建康,本中奏曰:“當今之計,必先為恢復事業,求人才,恤民隱,講明法度,詳審刑政,開直言之路,俾人人得以盡情。然後練兵謀帥,增師上流,固守淮甸,使江南先有不可動之勢,伺彼有釁,壹舉可克。若徒有恢復之誌,而無其策,邦本未強,恐生他患。今江南、兩浙科須日繁,閭裏告病,倘有水旱乏絕,奸宄竊發,未審朝廷何以待之?近者臣庶勸興師問罪者,不可勝數,觀其辭固甚順,考其實不可行。大抵獻言之人,與朝廷利害絕不相侔,言不酬,事不濟,則脫身而去。朝廷施設失當,誰任其咎?鷙鳥將擊,必匿其形,今朝廷於進取未有秋毫之實,所下詔命,已傳賊境,使之得以為備,非策也。”又奏:“江左形勢如九江、鄂渚、荊南諸路,當宿重兵,臨以重臣。吳時謂西陵、建平,國之藩表,願精擇守帥,以待緩急,則江南自守之計備矣。” 內侍鄭諶落致仕,得兵官。本中言:“陛下進臨江滸,將以有為,今賢士大夫未能顯用,巖穴幽隱未能招致,乃起諶以統兵之任,何邪?”命遂寢。引疾乞祠,直龍圖閣、知臺州,不就,主管太平觀。召為太常少卿。 八年二月,遷中書舍人。三月,兼侍講。六月,兼權直學士院。金使通和,有司議行人之供,本中言:“使人之來,正當示以儉約,客館芻粟若務充悅,適啟戎心。且成敗大計,初不在此,在吾治政得失,兵財強弱,願詔有司令無乏可也。” 初,本中與秦檜同為郎,相得甚歡。檜既相,私有引用,本中封還除目,檜勉其書行,卒不從。趙鼎素主元祐之學,謂本中公著後,又範沖所薦,故深相知。會《哲宗實錄》成,鼎遷仆射,本中草制,有曰:“合晉、楚之成,不若尊王而賤霸;散牛李之黨,未如明是以去非。”檜大怒,言於上曰:“本中受鼎風旨,伺和議不成,為脫身之計。”風禦史蕭振劾罷之。提舉太平觀,卒。學者稱為東萊先生,賜謚文清。 有詩二十卷得黃庭堅陳師道句法,《春秋解》壹十卷、《童蒙訓》三卷、《師友淵源錄》五卷,行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