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陶淵明詩中的意象

陶淵明詩中的意象

詩歌是壹種語言藝術,加上漢字是壹種音、形、意的結合體,更為中國古典詩歌的理解增添了許多不確定性,也由此豐富了詩歌的內涵,使詩歌充滿韻味和意味,這壹點尤其體現在詩歌的意象上。可以說,了解詩歌的意象,是讀懂詩歌的關鍵。參考學術界關於意象的研究,有關意象的分類,根據不同的依據有不同的劃分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壹是按語言分析的角度,分動態與靜態意象兩類;

二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分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聯覺和錯覺意象。

三是從內容上分類,分自然的、人生的、神話的。

四是按題材分類,有贈別、鄉思、閨怨、宮怨、邊塞、山水、愛情、懷古、詠物、哲理、幹謁、朝會以及社會詩、政治詩等。

五是從表現功能上看,有比喻性的、象征性的、描述性的意象。

六是從範圍來看,有泛稱和特稱意象。泛稱意象,指詩歌中出現的物象的總名,如“花”“鳥”“山”“水”,壹般由單音節詞構成;特稱意象,使用相應物象的專名,如“梅”、“孔雀”、“泰山”、“涪江”等,壹般包括單純意象和復合意象,大都由多音詞或詞組構成。

觀察中國古代詩人的詩歌,因為生活環境和人生經歷、審美思想的原因,在創作中都會有壹些特別偏愛的意象。以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為例,他的詩歌中就出現了特別多的“鳥”意象。

據統計,陶淵明***126首詩,其中既有直接出現的泛稱意象“鳥”(兩次),也有特稱意象,除了以“歸鳥”為題,寫了壹組詩,***四章,另外,其他詩中出現了“飛鳥”意象四次,“眾鳥”意象三次,還有“歸鳥” “羈鳥”“晨鳥”“高鳥”“驚鳥”“失群鳥” “翔鳥”“鳳鳥”“鳴鳥”“三青鳥”“奇鳥”各壹次。與鳥有關的意象,也出現了“水鷗”“鳴鷗”“神鸞”“精衛”“鵕鶚”,以及“雲翮”“斂翮”“翻翮”“相鳴”(兩次)、“戢羽”“好音”等。總計有37次之多。

其中,陶淵明所寫的與“鳥”有關的佳句更是有不少,如“弱湍馳文魴,閑谷矯鳴鷗”(《遊斜川》),“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歸園田居》其壹),“望雲慚高鳥,臨水愧遊魚”(《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壹首》),“鳥弄歡新節,泠風送余善”(《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其壹),“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飲酒》其五),“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讀山海經》其壹),“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讀山海經》其十)。

分析陶淵明詩中的鳥意象,從語言分析的角度來看,以動態意象為主,表現鳥兒高飛、受驚、回歸、鳴叫等動作或神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以聽覺和視覺的居多,如寫鳥兒的鳴叫,寫鳥兒的飛翔;從內容來看,既有自然的,如水鷗、鳴鷗,也有人生的,如羈鳥、歸鳥,還有神話的,如三青鳥、精衛等;從題材來看,有山水,如晨鳥,有詠物,如歸鳥;從表現功能來看,有描述性的,如飛鳥,有比喻性的,如失群鳥,有象征性的,如歸鳥;從範圍來看,以特稱意象為主,出現於不同環境,表現出不同狀態,穿梭於歷史與當時。

為什麽陶淵明的詩中會出現如此多的鳥意象?首先,與其隱居田園的日常生活環境有密切的關系。陶淵明除了短暫的入仕,其余大部分時光皆是隱居於家鄉。可以想見,堂前屋後、各種樹上、庭院裏、山谷中、河流邊,觸目可及,可以看到鳥兒或輕快、或疾飛的樣子,也能夠隨時聽到鳥兒或急促、或悅耳的聲音,它們很容易成為詩人表現自己生活的題材之壹。其次,詩人雖然淡泊名利,但並不是壹個沒有理想和抱負的人,曾祖父陶侃的功業和外祖父孟嘉的清譽時時激勵著詩人,或以功業垂世,或以德業燭照後人。因此,高飛的鳥兒、自由自在飛翔的鳥兒,常常引起詩人的暇思,成為抒發自己理想和誌趣的化身。最後,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他既飽讀儒家經典,對於上古的神話故事、歷史故事、《楚辭》《詩經》等歷代典籍皆有涉獵,古人筆下的“鳥”意象在潛意識中也容易成為其詩中表現的對象。

綜合以上分析可見,陶淵明詩中的“鳥”意象既是他和諧寧靜的田園生活的寫照,也是他屢仕屢隱、最後歸隱的人生經歷和熱愛自然、追求自由的人生誌趣的反映,包含豐富的內涵,需要我們在閱讀過程中細細辨別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