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場景詩句“風吹草低見牛羊”,出自《敕勒歌》,詳細介紹如下:
壹、古詩介紹:
1、《敕勒歌》是南北朝時期流傳於北朝的樂府民歌,壹般認為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詩作。此詩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開頭兩句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
2、接著兩句用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蒙古包,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
3、最後三句描繪了壹幅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草原全景圖,有靜有動,有形象,有色彩,全詩風格明朗豪爽,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受到歷代文論家和文學史論著的好評,對它的學術研究經久不衰。
二、原文以及翻譯:
1、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在敕勒川的平原上,在高峻的陰山下,天像壹頂寬大無比的蒙古包,籠罩著四面八方遼闊的原野。青天蒼蒼,大地茫茫,風吹過來草低頭,頓時顯出成群成群肥碩的牛羊。
2、這首民歌出色地描繪了當時祖國北方草原的遼闊壯美,前四句歌唱敕勒族的生活環境,後三句寫敕勒族人民的勞動生活,全詩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有很強的藝術概括力。
三、賞析:
1、詩歌壹開頭就以高亢的音調,吟詠出北方的自然特點,無遮無攔,高遠遼闊。敕勒人歌唱他們所生活的土地時,是以壹座氣勢磅礴和雄偉無比的大山作為背景的。
2、抓住了這壹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近取諸身,以人們所熟悉的穹廬作比,形象地描繪了壹幅壹望無礙的遼闊畫卷。字面上雖無遼闊字樣,但遼闊之景卻收入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