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聯點明冬夜寒愴的悲傷。
2、頷聯寫夜中所聞所見的悲傷。
3、頸聯寫拂曉所聞所見的悲傷。
4、末聯寫極目武侯、白帝兩廟而引出的感慨悲傷。
其中最後壹個,末聯寫極目武侯、白帝兩廟而引出的感慨,為天下大亂,民不聊生而產生的悲傷最為痛徹心扉。
作品原文:閣夜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賞析:
開首二句寫道:“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詩歌首先點明時間。上句中的“歲暮”指冬季。“陰陽”指日月。“景”同“影”。“短景”指冬天日短。“天涯”即天邊,指夔州。“霽”即天放晴。首句的意思是說,年終壹天比壹天短。其中,壹個“催”字用得很妙,不但形象地說明夜長晝短的冬日特點,而且使人覺得時光飛逝。次句“天涯霜雪霽寒宵”中的“天涯”指夔州,又暗含有淪落天涯意。意思是說,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晝。詩能見到如此景象,可以說,真是徹夜難眠,感慨萬千。
頷聯寫道:“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這壹聯承接上聯次句“寒宵”而來,描寫出了夜中所聞所見。“鼓角”指古代軍中用以報時和發號施令的鼓聲、號角聲。“星河”指天河。“三峽”即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夔州在瞿塘峽西口,為三峽的起點。上句“五更鼓角聲悲壯”是說,晴朗的夜空,鼓角聲格外響亮,黎明時分,那聲音更顯得悲壯淒涼。詩人用“鼓角”、“五更”、“聲悲壯”表明了兵戈未息、戰爭頻繁不斷。下句“三峽星河影動搖”是說雨後玉宇無塵,天上銀河顯得格外澄澈,群星參差,映照峽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搖曳不定。詩人通過對時局的深切關懷和三峽深夜美景的贊嘆,蘊含著悲壯深沈的情懷。
頸聯寫道:“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野哭”即鄉野百姓的哭聲。“戰伐”指蜀地軍閥混戰的局面。“夷歌”指四川境內少數民族的歌謠。“起漁樵”即起於漁夫樵子之口。上句是說,聽到征戰的消息,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慟哭,哭聲傳遍四野。詩人所描繪景象是多麽淒慘。下句是說,漁夫樵子不時在夜深傳來“ 夷歌”之聲。其中,“數處”指不止壹起。這兩句把偏遠的夔州的典型環境真實形象地表現出來。詩人在這壹聯,用聲音來抒發情感,“野哭”、“ 夷歌”這兩種聲音都使他倍感悲傷,正好表現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尾聯寫道:“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臥龍”指諸葛亮。“躍馬”指公孫述。這裏,詩人化用左思《蜀都賦》“公孫躍馬而稱帝”句,意指公孫述在西漢末乘亂據蜀稱帝,詩人運用典故,在比較中含蓄而深沈表達了自己憂國憂民的情懷。“終黃土”即最終都死去,同歸黃土。上句的意思是說,(詩人)極目遠眺夔州西郊的武侯廟與東南的白帝廟,壹世之雄,他們也成了黃土中的枯骨。“人事音書”即人情世故。“漫”即隨他,不管他。下句的意思是說,人事與音書,都只能任其寂寞了。我們從最後兩句來看,通過對“臥龍躍馬終黃土”的描述,自然流露出詩人極為憂憤感傷的情緒。正如沈德潛《唐詩別裁》中所說:“結言賢愚同盡,則目前人事,遠地音書,亦付之寂寥而已。”也就是說,象諸葛亮、公孫述這樣的歷史人物,無論他是賢是愚,都煙消雲散了。而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我的寂寥孤獨,也就算得了什麽。這與《茅屋為秋風破歌》中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詩人壹貫的人格與品質的最好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