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帆東去不歸日,汴水西來無盡年。
本欲山河傳百二,誰知鐘鼎已三千。
那堪重問江都事,回望空悲綠樹煙。 懷古憂國憂民 鑒賞 詩人張祜立足現實寄寓興亡感的同時,也流露出對國家、對百姓的深深同情和關懷,從壹個側面反映了他憂國憂民的情懷。何焯曾評論李商隱《隋宮》其二“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說“借錦帆事點化,得水陸繹騷,民不堪命之狀,如在目前。”此壹評論用於評論張祜《隋堤懷古》同樣準確,切中肯綮。詩人對民生疾苦的深切關懷深藏而愈顯。由此看來,張祜不僅僅對歷史的興亡特別關註,也不僅僅只有對現實的擔憂,更有對民生的深切關懷和同情。他面對遺址陳跡不只是慨嘆惋惜,也不只是追悼責備,更多的是面對現實,“以史為鏡”照出當朝的壹些社會政治狀況,並為當朝壹步步走向衰落滅亡的深淵而憂心忡忡,表現出高度的歷史責任感、使命感以及壹定程度上的批判精神。張祜 字承吉,邢臺清河人,唐代著名詩人。出生在清河張氏望族,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張祜的壹生,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國三千裏,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全唐詩》收錄其349首詩歌。
張祜
江城如畫裏,山晚望晴空。(山晚 壹作:曉)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唐代·李白《秋登宣城謝脁北樓》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江城如畫裏,山晚望晴空。(山 晚 壹作:曉)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秋天 , 詠史懷古景點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鄉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唐代·李白《越中覽古》
越中覽古
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鄉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詠史懷古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皓齒信難開,沈吟碧雲間。勾踐征絕艷,揚蛾入吳關。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壹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唐代·李白《西施 / 詠苧蘿山》
西施 / 詠苧蘿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
皓齒信難開,沈吟碧雲間。
勾踐征絕艷,揚蛾入吳關。
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
壹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詠史懷古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