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白居易在詩歌創作上有哪些貢獻

白居易在詩歌創作上有哪些貢獻

白居易詩歌創作中最精華的部分,是他的諷諭詩,其中包括《新樂府》50首、《秦中吟》10首等代表作。這些詩篇廣泛反映了中唐時期社會生活各方面的重大問題,著重描寫了現實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如《觀刈麥》《采地黃者》《重賦》《杜陵叟》等寫農夫的辛苦和賦稅剝削的沈重。這些作品都稱得上心苦力勤,直氣凜然。這在古代批評時政的詩歌中是十分突出的。  諷諭詩在表現形式上,多數采用直賦其事的方法。《賣炭翁》《新豐折臂翁》《縛戎人》《井底引銀瓶》等,敘事完整,情節生動,刻畫人情物態細致傳神,對發展中國敘事詩的傳統有積極的貢獻。  白居易的感傷詩寫壹時感觸,而往往有深沈的寄托。其中如著名的敘事長詩《長恨歌》和《琵琶行》。《長恨歌》歌詠唐玄宗李隆基和貴妃楊玉環的婚姻愛情故事,情緒感傷,寄托深微。《琵琶行》則有遭際之感。這兩首長詩敘事曲折,寫情入微,加以繪聲繪色的鋪排描寫,多方面的氣氛烘托以及流轉和諧的韻律聲調,藝術上達到很高成就。“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正說明這兩首詩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所以清人趙翼指出,白居易“即無全集,而二詩已自不朽”(《甌北詩話》卷四)。  白居易詩歌的基本風格是平易淺切,明暢通俗。  白居易的詩歌對後世文學有巨大影響。晚唐的皮日休、聶夷中、陸龜蒙、羅隱、杜荀鶴,宋代的梅堯臣、蘇軾、張耒、陸遊壹直到清代的吳偉業、黃遵憲等,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受到白居易詩風的啟示。此外,元、明、清歷代劇作家有不少人取白居易作品的故事為題材編寫戲曲,如《長恨歌》演變為白樸的《梧桐雨》、洪升的《長生殿》,《琵琶行》演變為馬致遠的《青衫淚》、蔣士銓的《四弦秋》等。白詩的詞句,也有很多被宋、元、明話本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