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語文文言文三行翻譯

語文文言文三行翻譯

1. 初中 語文 課文 《三峽》原文及翻譯

原文: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quē)處。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x ī )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絕。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絕巘(yǎn )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zhǔ)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cháng)。”

翻譯:在三峽的七百裏之間,兩岸山連著山,沒有壹點空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巖峰像屏障壹樣,遮蓋住了天空和太陽。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順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斷了。

如果有皇帝的命令急於傳達,有時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大約有壹千二百多裏,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行得快。

到了春、冬兩季時,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映出了各種景物。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古柏,懸掛著的泉水瀑布,從它們中間飛瀉沖蕩下來。

水清,樹榮,山高,草茂,實在有很多樂趣。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寒冷的樹林山澗壹片寂靜。

經常有猿猴在高處長鳴,叫聲連續不斷,聲音非常淒涼,空蕩的山谷裏傳來回聲,悲哀婉轉,很長時間才消失。所以打漁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自 / 三 峽 七 百 裏 中 , 兩 岸 / 連 山 , 略 無 / 闕quē 處 。 重chóng 巖 / 疊 嶂zhàng , 隱 天 / 蔽 日 。

自 非 / 亭 午 夜 分 , 不 見 / 曦xī 月 。 至 於 夏 / 水 襄 陵 , 沿 / 溯sù / 阻 絕 。

或 / 王 命 急 宣 , 有 時 / 朝 發 白 帝 , 暮 到 / 江 陵 , 其 間jiān / 千 二 百 裏 , 雖 / 乘 奔bēn 禦 風 , 不 以 / 疾 也 。 春 冬 之 時 , 則 / 素 湍tuān / 綠 潭 , 回 清 / 倒 影 。

絕 巘yǎn / 多 生 怪 柏bǎi , 懸 泉 / 瀑 布 , 飛 漱shù / 其 間 。 清 / 榮 / 峻 / 茂 , 良 / 多 / 趣 / 味 。

每 至 / 晴 初 霜 旦 , 林 寒 / 澗 肅 , 常 有 / 高 猿 長 嘯 , 屬zhǔ / 引 淒 異 , 空 谷 / 傳 響 , 哀 轉 / 久 絕 。 故 / 漁 者 歌 曰 : “ 巴 東 三 峽 巫 峽 長cháng , 猿 鳴 三 聲 淚 沾 裳/。

” 三峽: 選自《水經註疏》。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在長江上遊重慶奉節和湖北宜昌之間。

酈道元(466或472—527),範陽涿(zhuō)縣(現在屬河北)人,北魏地理學家。好學博覽,留心水道等地理現象,撰《水經註》。

其書名為註釋《水經》,實則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壹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址、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七百裏:約合現在二百公裏。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沒有中斷的地方。

略無,毫無。闕,通“缺”。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這裏指太陽。 襄:上。

沿:順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白帝:在現在重慶奉節東。 江陵:即現在湖北江陵。

奔:這裏指飛奔的馬。 疾:快。

素湍(tuān):白色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絕巘(yǎn):極高的山峰。 飛漱(shù):飛瀉沖蕩。

清榮峻茂: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 晴初:天剛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屬(zhǔ)引:接連不斷。

屬:連接。引,延長。

巴東現在重慶東部雲陽、奉節、巫山壹帶。古今異義詞1、或王命急宣(或 古義:如有 ) (或 今義:常用於選擇復句的關聯詞) 2、至於夏水襄陵(至於古義:壹個動詞“到”和壹個介詞“於” ) (至於今義:常連在壹起,表示另提壹事) 3、雖乘奔禦風 (雖 古義:即使 ) (雖 今義:雖然)壹詞多義 ①自:自三峽七百裏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絕:沿溯阻絕(斷絕) 絕巘多生怪柏(極,最) 哀轉久絕(停止) 通假字 ①略無闕處(“闕”通“缺”,缺少) ②哀轉久絕(“轉”通“囀”,婉轉發生)詞類活用 ①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奔: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詞用作名詞,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詞用作動詞,結霜) ④空谷傳響(空谷:名詞作狀語,在空蕩的山谷裏) 特殊句式 1.兩岸連山:省略句,省略定語“三峽”。2.重巖疊嶂:省略句,省略主語“兩岸”。

重點語句翻譯 1、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譯:即使騎著奔馳的駿馬,駕著風,也沒有這樣快。

2、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譯: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茂,實在是有很多趣味 3、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譯:到了夏天江水暴漲,順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斷了。 4、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譯:空蕩的山谷裏傳來回聲,悲哀婉轉,很長時間才消失。 5、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譯: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望采納,謝謝~。

2. 語文文言文翻譯

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x ī 讀“息”)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yǎn )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翻譯 在三峽的七百裏之間,兩岸山連著山,沒有壹點空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巖峰像屏障壹樣,遮蓋住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順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斷了。如果有皇帝的命令急於傳達,有時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大約有壹千二百多裏,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行得快。

到了春、冬兩季時,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映出了各種景物的倒影。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古柏,懸掛著的泉水瀑布,從它們中間飛瀉沖蕩下來。水清,樹榮,山高,草茂,實在有很多樂趣。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寒冷的樹林山澗壹片寂靜。經常有猿猴在高處長鳴,叫聲連續不斷,聲音非常淒涼,空蕩的山谷裏傳來回聲,悲哀婉轉,很長時間才消失。所以打漁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3. 語文文言文翻譯

出師表 臣諸葛亮上言:先帝創立帝業還沒有完成壹半,就中途去世了。

現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吳三國,我們蜀國人力疲憊,物力又很缺乏,這確實是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然而,侍衛大臣們在宮廷內毫不懈怠,忠誠有誌的將士在疆場上舍身作戰,這都是因為追念先帝在世時對他們的特殊待遇,想報效給陛下啊。

陛下確實應該廣泛地聽取群臣的意見,發揚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揚誌士們的氣概;不應該隨隨便便地看輕自己,言談中稱引譬喻不合大義(說話不恰當),以致堵塞忠臣進諫勸告的道路。皇宮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宮吏都是壹個整體,對他們的提升、處分、表揚、批評,不應該因人而有什麽差別。

如果有營私舞弊、違犯法律和盡忠行害的人,陛下應交給主管的官吏,由他們評定應得的處罰或獎賞,用來表明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方針。不應偏袒徇私,使得宮內和宮外有不同的法則。

侍中郭攸之、費祎、侍郎董允等人,他們都是忠良誠實的人,他們的誌向和心思忠誠無二,因此先帝把他們選 *** 留給陛下。我認為宮中的事情,無論大小,陛下都應征詢他們,然後再去實施,這樣壹定能補求欠缺疏漏的地方,獲得更好的效果。

將軍向寵,性格和善,品德公正,精通軍事,從前經過試用,先帝稱贊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議推舉他做中部督。我認為軍營中的事務,都應與他商量,這樣壹定能使軍隊團結協作,將士才幹高的差的、隊伍強的,都能夠得到合理的安排。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前漢興隆昌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所以傾覆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時,每次與我談論這些事,沒有壹次不對桓、靈二帝感到嘆息、惋惜痛心的。

侍中郭攸之、費祎,尚書陳震,長史張裔,參軍蔣琬,這些都是忠貞賢良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麽漢室的興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來是壹介平民,在南陽親自種田,只求能在亂世中暫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面前有什麽名氣。

先帝不因我身世卑微、見識短淺,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廬裏來訪問我,向我征詢對當今天下大事的意見,我因此十分感激,於是答應先帝願為他奔走效勞。後來遇到失敗,我在戰敗的時候接到委任,在危難的時候奉命出使東吳,從那時到現在已經二十壹年了。

先帝(劉備)知道我謹慎,因此在臨終前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諸葛亮)。自從接受任命以來,我日夜憂慮嘆息,擔心不能將先帝的托付的事情辦好,有損先帝的聖明。

所以我在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荒涼的地方。現在南方已經平定,兵器已經準備充足,應當鼓舞並率領三軍,向北方平定中原。

希望全部貢獻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兇惡的曹魏,復興漢室,回到原來的都城洛陽。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並忠於陛下的職責的本分。

至於對政事的斟酌興廢,進獻忠誠的建議,那是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責任。 希望陛下把討伐奸賊、復興漢室的任務交給我,如果沒有完成,就請治我重罪,來告慰先帝在天之靈。

如果沒有勸勉陛下宣揚聖德的忠言,就責備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怠慢,來揭露他們的過失;陛下自己也應該認真考慮國家大事,征詢治理國國的好辦法,聽取正確的意見,深切追念先帝的遺訓。如果能夠這樣,我就受恩感激不盡了。

現在我就要辭別陛下遠行了,面對奏表熱淚縱橫,不知說了些什麽。 桃花源記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以捕魚為職業。

有壹天他順著溪水劃船走,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壹片桃花林,桃樹夾著溪流兩岸,長達幾百走,中間沒有別的樹,地上香草鮮艷美麗,墜落的花瓣繁多交雜。

漁人很驚異這種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沒有了,緊接著就看見壹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裏面好像有光亮。漁人就丟下小船,從洞口進去。

開始洞口很窄,僅容壹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走,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了。

這裏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

那裏面的人們來來往往耕田勞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閑愉快,自得其樂。

桃源中人看見漁人,於是很驚奇,問漁人從哪裏來。(漁人)詳盡地回答了他。

他就邀請漁人到自己家裏去,擺酒殺雞做飯菜。村子裏的人聽說有這樣壹個人,都來打聽消息。

他們自己說前代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候的禍亂,帶領妻子兒女和同鄉人來到這寫出人世隔絕的地方,沒有再從這裏出去過,於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絕了。他們問現在是什麽朝代,竟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

這漁人壹件件為他們詳細說出自己知賴那榭觶?切┤頌?斬幾刑就鏘АF淥?娜爍髯雜盅?胗嬡說階約旱募抑校?寄貿鼉坪頭***死湊寫?S嬡俗*思柑歟?媧搶肴ァU飫鐧娜爍嫠咚?擔?這裏的情況不值得對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說啊。" 漁人出來後,找到了他的船,就沿著舊路回去,壹路上處處作了標記。

回到郡裏,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些情況。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前去,尋找先前做的標記,竟迷失了方向,沒有再找到原來的路。

南陽劉子驥,是個高尚的名士,聽到這件事,高高興興地計劃前往。

4. 語文文言文翻譯

答謝中書書

陶景宏

山川之美,古來***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沈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翻譯:

山河的壯美,是自古以來人們***同談賞的。這裏的高峰插入雲霄,清流澄澈見底,河流兩岸懸崖峭壁,在陽光下各種光彩交相輝映。蒼青的密林和碧綠的竹子,壹年四季常青蔥翠。每當早晨,夜霧將要消歇,可聽到猿猴長嘯,鳥雀亂鳴;每當傍晚,夕陽將落,可見到水中的魚兒競相跳躍。這裏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謝靈運之後,還沒有人能置身這佳美的山水之中。

賞析:

《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壹封書信。

文章以感慨發端:山川之美,古來***談,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壹大樂事。作者正是將謝中書當作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來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雲,清流見底”,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凈,用筆洗練,寥寥八字,就寫出了仰觀俯察兩種視角,白雲高山流水三重風物,境界清新。“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又改用平遠、高遠的視角極目遠眺,青翠的竹木與五彩的山石相映襯,呈現出壹派絢爛輝煌的氣象,在清爽宜人的畫卷上平添了萬物勃發的生命力。“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陽欲頹,沈鱗競躍”,由靜景轉入對動景的描寫。猿鳥的鳴叫聲穿越了清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余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這四句通過朝與夕兩個特定時間段的生物的活動,又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這十句作者擇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組合,使讀者對山川景物產生完整、統壹的印象。

最後,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實欲界之仙都”,這裏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

王國維雲:“壹切景語皆情語。”本文寫景,沒有僅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靈魂,即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誌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寢,相與步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開衣服想睡覺時,月光從窗 *** 進來,我愉快地起來行走。想到沒有可與自己壹起遊樂的人,於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壹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縱橫交叉,都是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沒有月光,哪裏沒有綠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兩個這樣的閑人

5. 三篇文言文+譯文

原文

有鸚鵡飛集他山,山中禽獸輒相愛重。鸚鵡自念雖樂,不可久也,遂去。後數月,山中大火。鸚鵡遙見,便入水沾羽,飛而灑之。天神曰:“汝雖有誌意,何足雲也!”對曰:“雖知區區水滴不能救,然吾嘗僑居是山,禽獸行善,皆為兄弟,吾不忍見其毀於火也。”天神嘉其義,即為之滅火。

譯文

有壹群鸚鵡飛到壹座山上,山中的禽獸都(很喜歡),互敬互愛。鸚鵡想,即使快樂但不能長久,便離開。過了好幾個月以後,山中突然失火。鸚鵡遠遠的看到,便用自己的羽毛沾濕水,飛到山上,灑水去救火。天神見此,說道:“妳雖然很有義氣和誌氣,但又有什麽用(效果)呢!”鸚鵡答道:“我雖然知道不能夠把火救滅,但是我曾經住過這座山,與山上的禽獸友好相處,親如兄弟,(山中這樣著火),我不忍心看下去啊!”天神聽了很感動,以示嘉獎,便把山火滅了。

原文

昔有愚人,至於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為益鹽。既得鹽矣,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反為其患。

譯文

從前有個愚蠢的人到了別人家裏,主人便請他吃飯。這人覺得主人的菜淡而無味,主人聽說後,便加了些鹽。加鹽之後,菜的味道變得鮮美,這人便想:“菜的味道鮮美,是由於加了鹽,加少許壹點便這樣好吃,多放些豈不更好吃嗎?”這人真是愚蠢到了極點,便不要菜,只吃鹽。空口吃鹽吃得口味敗壞,結果反為鹽所害。

原文

王戎早慧,七歲嘗與諸小兒遊。見道旁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或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譯文

王戎七歲的時候,有壹次和幾個小孩子遊玩,看見路邊的李子樹有好多果實,枝斷了,許多小孩爭相奔跑去摘那些果實。只有王戎不動。人們問他為什麽,回答說:“李樹長在路邊卻有許多果實,這必定是壹棵苦味李子。”摘取果實品嘗確實是這樣的。

這些都蠻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