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盧綸的《塞下曲》是壹組軍旅詩,這是其中的第二首。詩中故事源自《史記·李將軍列傳》。《史記》記載,李廣將軍夜間看到草裏的石頭,誤以為是白虎,引弓射之,竟然把箭射入石頭裏。原文“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
高適《燕歌行》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旗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於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鬥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筋應啼別離後。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風飄飄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壹夜傳刁鬥。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燕歌行》整首詩,用簡潔的語言,生動的勾畫出壹場戰役的全過程。第壹段八句寫出師,第二段八句寫戰敗,第三段八句寫被圍,第四段四句寫死鬥的結局。
最後四句是結尾,也是點睛之筆。將軍為功名利祿而來,驕橫輕敵至戰敗。小兵們戰場廝殺,白刃相接,何曾是為了個人的功勛。位卑言輕,被驅不過犬與雞。沙場自古苦,什麽時候才能遇到既英勇睿智、指揮有方,又愛護士兵,像“飛將軍”李廣那樣的好將領呢。
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理論來說,這首詩是三首詩中最有名的壹首,本來應該放在第壹個。放在最後的原因不是壓軸,而是現代有學者對詩中的“飛將”是誰,存在爭議。大多認為是“飛將軍”李廣,但也有認為,是衛青或者霍去病。